APP下载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

2011-08-15马灵芝

关键词:目标语言意识大学

马灵芝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

马灵芝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从某一课型的教学角度来关注学生语言意识培养的研究却甚少。在此从实际教学出发,根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达到大学英语写作学习目标、提高写作教学效能有所启发和指导。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语言意识;培养

目前,语言意识的培养已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于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但具体从大学英语某一课型的教学角度来关注学生语言意识培养的研究却甚少。在此则从实际教学操作出发,根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试图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希望能为达到大学英语写作学习目标、提高写作教学效能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语言意识理论基础

语言意识一词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教学界的“语言意识运动”[1]。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意识指学习者处理语言信息的一种内在能力,可以是直觉地或是清晰地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元认知。正如石兴玲所说,语言意识“反映了人的内在世界、意识、思想同其外部世界表达形式语言/言语的交叉、相互渗透”[2]。

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Donmall认为语言意识能够鼓励学习者思考语言的使用、载体和变迁[3],达到对语言更深入的理解和对重要问题独立评判性的思考。众多研究表明,良好的语言意识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语言意识越强,接受外语的能力就越强。那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同地道的目标语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往往更擅长学习语言。很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建议,教师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目标语言意识来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语言学习潜力,把“隐性”语言知识变成“显性”知识,以此弥合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外语,而且能促进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

Kumaravadivelu还将培养语言意识作为“后方法”教学理论的十条宏观策略之一[4],在“后方法”教学研究领域中培养语言意识也被公认为教学指导原则之一。教师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显性认知;二是强化他们在语言使用中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能力。学生也可以自主地对所学语言进行反思、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自身的语言意识。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且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英语写作并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只是附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完成,所以写作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以致于很多教师对这一环节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时学生人数较多,通常有五六十人,且每位教师往往要承担三个班甚至更多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精力不足,关注不到每一名学生。

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通常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按要求完成作文,再由教师批改总结。教师批改作文,工作量大、耗时多,批改时主要是关注拼写、语法等错误,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充实文章内容以及改进文章结构。这样的写作教学极易流于形式,无法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写作能力,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写作水平进步不大,甚至丧失原有的热情与兴趣。

从学生角度来讲,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平乏空洞,表达意思含混模糊,表现为对题目认识不深,对一个意思不停地重复,缺乏让人信服的论证;遣词造句能力较差,表现为词汇有限且混用,选用句型单一,语法错误较多;谋篇布局能力欠佳,表现为整篇文章缺少应有的衔接手段,前后照应欠缺;对写作缺乏兴趣,对评改后的作文缺乏正确对待的态度等。

根据上述现状分析,可见把培养学生语言意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必要性和可行性。下面将具体阐述如何将语言意识的培养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三、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语言意识的具体方法

培养语言意识的教学看似是突出语言知识的讲解,似乎又回到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教学上,但事实上他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培养语言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总结好的语言知识和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目标语言,从而发现和总结目标语言的各种特征,以此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特征的认知能力。当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遇到新的语言现象时,能够主动认识、分析和自觉掌握语言规律。

(一)提供目标语言材料,引导“对比活动”

由于受语言使用环境和学习时间的限制,非本专业的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言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非本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要发展英语语言意识,必须对目标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5]。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习作题目有关的优秀范文,然后进行“对比活动”,即引导学生对母语和目标语,或者不同形式的目标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母语和目标语的不同之处,或目标语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特征,从而逐渐提高其对目标语特征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语言形式或语法规则,就不能保证语言意识的生成。因为语言意识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培养语言意识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对语言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其自主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则。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探寻语言形式或语法规则。在学生陈述完自己找出的规则之后,教师应适当地对规则进行总结,尤其是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词、如何确定句子的类型、如何展开段落、如何使用句子间与段落间的衔接关联词等。由此可见,对比分析方法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别,而是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探索语言间差异的习惯,能主动地去留意和发现一些目标语言中独特的表达和语言特征,以此提高语言意识。

(二)“词句段篇”全方位指导

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很多学生选词能力较差,主要是近义词混用。因此,教师若传授如何组词造句,最根本的便是教学生如何辨词。即使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辨词能力,也只是停留在语法层面上的区别,而不会进行词义的合理延伸和词性的灵活转化。看似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却束手无策。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训练,例如积极构建语境、对词汇的内涵和搭配以及词义的合理延伸进行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选词能力。

写作教学中,句法方面的教学重点已由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转向分析句法特点和句子的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范文中一些句子间和段落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英语的句式结构多样,且每种句式特点都不同。教师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基本句式,并给出主题让学生用这些基本句式造句,以达到灵活运用这些句式的目的。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呈现为亚里士多德的线条式,从谋篇的角度看,英文写作强调文章的连贯性、可续性和一致性,其形式上的逻辑性较强。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讲授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英文写作的表达方式,适当总结一些过渡词,传授英文的语篇模式。例如,总结一些表添加的过渡词,in addition,besides等;表说明的过渡词,namely,in other words等;表总结的过度词,to sum up,in brief等。指出在段落结构中主旨句必不可少,常置于段落之首,开门见山地陈述观点、态度和结论等,继而用分析、例证或因果叙述等手法来解释现象;或置于段落之尾作为总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范文中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使用修辞,给文章润色,体会修辞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三)习作评改,“互评、自评、讲评”三结合

待学生习作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互评活动”,即学生相互评改作文。以往单一由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使学生无法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反馈,而同学互评有利于他们充分认识自身和其他同学的写作水平,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学生也能对自身的写作做出有效的评估,如对用词、语法结构、语篇结构的评估等。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确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

对作文的互评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初稿进行自评。学生可以根据前一阶段其他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以及自己对同学作文的了解,从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多方面修改各自的作文并且完成终稿。由于大学英语写作课时极其有限,教师可以把学生写作、互评和自评放在课前或课后进行,其学习效果区别不大。

关于作文讲评,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学生的作文进行精心准备。例如,把作文原文制成word文档,并利用word文档所提供的审阅功能对文章进行修改,电脑会用红色笔迹清楚规范地显示文中修改的地方。课堂上,教师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放映修改过的word文档,使学生了解教师修改作文的全过程及修改的着眼点,学生会从同学的作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讲评的另一种方式是在电脑上调出作文原文,让学生分组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培养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能发现错误才能进一步避免错误。

(四)鼓励课后阅读,进一步增强语言意识

阅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写作技能的基础。写作的初级阶段就是摹仿,即套用现成的材料,而不是创造。学习者只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到写作时那些已熟知的词汇和句型才会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尤其是阅读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文章,更能增强语言意识。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深入到所读的文章之中,对于英语的句型、表达方式、词汇的搭配关系要十分敏感,有意识地进行记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一些常出现却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意识。

尽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对其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这种努力在短期内收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不愿尝试。然而,大学英语教师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两年,从大三开始他们必须依靠自身进行英语学习。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不应只着眼于在两年时间里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只有持之以恒地将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融汇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在此仅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方法,希望对写作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把语言意识的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其他环节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讨。

[1] Donmall G.The Developing Role of 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UK as a Response to Problems Posed by Linguistic Diversity[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4(1):25-37.

[2] 石兴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6(1):74-75.

[3] Donmall G.LanguageAwareness[R].London:NCLE Papersand Reports 6,1985.

[4] Kumaravadivelu 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6:204-205.

[5] 黄海滨.英语语感培养的整体原则与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7-130.

H319

A

马灵芝(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

猜你喜欢

目标语言意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教材插图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实例探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石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