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意义的哲学解读

2011-08-15任玉军

关键词:道德修养价值观道德

任玉军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意义的哲学解读

任玉军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

深入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从道德的本质及形成规律、大学生特殊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责任的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意义进行哲学解读。

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意义;哲学解读

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缺乏学习兴趣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深入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意义,消除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生命智慧和生活智慧的启迪

道德和法律是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是关于人应该怎样做的学问,而应该怎样做则是人及人生的大问题。人类自产生开始就遇到许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比如人的存在意义问题、人的生活秩序问题。这些问题任何一个解决不好都会影响人及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生命意义来说,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命存在——其存在意义和其生命存在是等同的:人不仅存在着,而且还要问个为什么,问问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只有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勇敢地活下去。比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突然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时候,他常常会想到自杀。因为他觉得“活着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可见,人若存在就必定面临一个生命意义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人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同样,人解决不好生活秩序的问题人的存在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群体性的存在,作为个体的人,他虽然以个体的生命流程的完成为最终目的,但其生命流程的完成却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实现,因而人离不开群体、离不开社会。同时,人还是自然之子,人也离不开自然而存在。既然如此,那就存在着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问题构成的生活秩序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影响着人的存在和发展。

总之,人一存在就面临着这些生命意义和生活秩序问题,并且必须要给予很好的解决,道德和法律就是人类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结晶。比如生命意义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总是要死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当下的快乐幸福、地位权势、金钱财富还有什么意义?而现实的东西只有和永恒联系起来,它才有意义,否则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因此,自古以来人对永恒的追求就是始终如一的。比如古埃及法老们保存尸体以求复活,中国古代皇帝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宗教汲汲追求永恒世界以求永生,及人们繁衍后代以求基因永恒,都是人追求不朽的努力。但人失望地发现人的肉体不能不朽,永恒的彼岸世界总是那么飘渺虚无,基因总是在变异,人的生命无论如何也不能永恒。没有永恒,生命存在就没有意义,人就没有勇气面对早晚要来临的死亡而存在下去,人必须要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人在失望于生命不能永恒的同时,却又惊喜地发现:生命虽然有限,但生命的意义可以无限,人可以通过无限生命的意义而永恒。比如中国儒家讲“三不朽”,即是要通过“立功”、“立言”、“立德”而实现生命意义的永恒。马克思讲: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且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些都是人希望通过无限的生命意义而使短暂的生命获得存在意义的努力。再比如生活的秩序问题:比如人与人要保持和谐,但怎样才能保持和谐呢?是相互对立、相互仇视憎恶、相互斗争,还是友爱、友善、互助呢?很显然是后者。当然这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毫无疑问的选择,但在人类,却是经历了大量的实践而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总之,道德是人解决生命意义和生活秩序问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体现着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的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人的大智慧。

二、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道德与法律作为人类的生命智慧和生活智慧,它不单单是关于生命意义和生活秩序的知识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人类对生命和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是人类关于生命、生活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道德智慧的提升,不仅需要了解人类关于道德的知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知道修养道德、提升智慧的方法,更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实践体验,只有如此,道德修养才能完成,道德智慧才能得到提升。

第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修养身心、启迪智慧需要有科学崇高的理论做指导。因为,不同的理论指导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利己主义的理论造就的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资产阶级理论造就的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无产阶级理论造就的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不同,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的道德评价也不同。比如在资产阶级看来,私有制是天生合理的,剥削他人发财致富是天经地义的并且是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但在无产阶级看来,私有制却是罪恶的源泉,剥削他人致富是可耻的。马克思曾说:“在私有制条件下,经济的繁荣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是日益的贫穷,大机器的使用给工人带来的更加的疲劳,科学技术的发明似乎总是以道德为代价”,“资本主义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肮脏的血液。”不同的理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的人,不仅对同样的社会道德现象给予的道德评价不同,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也不一样。比如一个有着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文艺工作者,他的笔触所到之处就多是劳动者的欢乐和悲苦,他的眼睛看到的多是劳动者的一身身臭汗,而不是贵族小姐津津香汗和资本家的满脸油汗;相反,一个有着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文艺工作者,他的笔下多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历史,感触到的更多是资本家的勃勃雄心、欢乐与苦恼,听到的更多地是资本家的呼喊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崇高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指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真正动力和正确途径,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他自己。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修养身心、启迪智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修养道德需要有修养道德的知识和方法。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学子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不屑于自理生活等小事,以至于居室脏乱。有人批评他,他却以其志在治国平天下而不在扫一屋予以反驳。他的老师知道后,严肃批评他“一屋尚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学子听后大悟。这个故事背后的哲学信念是中国古代对于如何修养道德的一个基本信念:道德修养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如此,人的道德知识才会丰富,道德情感才会得以激发,道德意志才会坚定,道德实践能力才会提高——没有小德的积累就无以成就大善。所以,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积善而成德。再如,孟母三迁、孔子“里仁为美”,讲道德环境对道德修养的意义。《中庸》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明辨之”,即学习、反思、践行的道德修养方法。人类历史上关于道德修养方法的丰富知识,不可辩驳地说明修养道德需要懂得修养道德的方法,只有方法正确,道德修养才能顺利完成。

三、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及社会责任,有助于大学生成为社会道德的自觉者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

道德的自觉者不同于道德的一般的遵守者。作为一般的道德遵守者,一般只需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就可以了。而对于道德自觉者而言,则不仅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要遵守道德,怎样遵守道德,能推动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大学生不仅要做道德的一般遵守者,更要做道德的自觉者。大学生之所以有如此社会责任,则是在于大学生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的知识分子,是未来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知识、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不仅要传承、创新知识,还要传承、创新社会文明,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决定其不仅要学习掌握人类曾有的知识和精神文明,做知识、文明的传播者和传承者,还要学习创新知识、文明的本领,做知识文明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大学生特殊的学习要求,决定了大学生不仅要知道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更要对社会道德有深刻认识,能深刻地把握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发展规律,及社会道德的建设方法,能够推动社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成为未来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

大学生是未来的知识分子,是未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基本上进入了大学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正以每年600多万的数量走出大学、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我国高等教育飞跃式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社会建设力量的结构,高等教育所造就的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次,现代社会日益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精神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而,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知识的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精神文明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社会精神文明问题日益突出,这对我国进一步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将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因而,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需要加强、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以便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良好的精神动力。这一任务也理所当然地由掌握了社会精神文明知识的知识分子来承担。因此,作为我国未来的知识分子,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未来我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关系重大。这些都决定着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社会道德的本质和建设发展规律,成为一名思想道德的自觉者、社会精神文明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G642.3

A

任玉军(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应用伦理学。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