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学说的社会维度解读

2011-08-15孙全胜

关键词: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孙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学说的社会维度解读

孙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手稿;人的本质;社会;历史性

手稿中探讨的问题不管是人的异化还是劳动异化,都是围绕人的本质问题提出的,揭示人的本质是理解马克思《手稿》中其他概念的一把钥匙。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世界历史和劳动的人紧密联系起来。透过《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能深刻、准确的理解人的本质。下面笔者就以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角度对《手稿》中人的本质作简要的分析。

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

马克思首先说自己是从经济事实出发,即从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出发,接着马克思认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52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异化是透视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马克思发现劳动与劳动者异化,第三步就是问题的关键,马克思发现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我们现在还要根据在此以前考察的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推出他的第三个规定”,[1]56这个规定就是:“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1]58这说明人的本质被异化了,那什么才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接着说“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1]57马克思把现实的经济现象作为透视的基点,进一步分析出:劳动产品和劳动异化、劳动和劳动者异化,从而推出人的本质被异化,又通过人的本质被异化这一现象,分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也正是透视法的结果。可见,马克思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最终发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以上主要是通过透视的方法发现人的本质的,马克思还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了人的本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质。

马克思把人和动物对比,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57马克思在这里不是强调生命活动,而是在强调自由自觉。马克思认为这一解释似乎还不够,他接着又详细解释了自由自觉说:“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和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56在这里马克思详细解释了自由自觉的含义(全面的、不受肉体支配的,自由支配产品、自由生产),由此可见,至少在写作的当时,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并且重点强调其性质。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分析可知: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的性质——自由自觉,而不是归结为意识和社会,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强调意识是为了说明人用意识自由的生产、劳动,其目的是为强调自由自觉的服务。

二、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中实现了“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马克思在第二个阶段(共产主义阶段)也反复强调人的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和前面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而且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2]马克思在这句话中提出了“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所以这是对于分析人的本质极其重要的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可以看出两点:人的本质的基础是以往的财富,也就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内容重点落在“向自身”、“向社会”这两个词上。

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的前提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一前提也影响着人的本质的含义。《手稿》对待私有财产的看法上,马克思坚决反对普鲁东平均主义和粗陋的共产制度,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也就是社会主义要从“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为基础,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说:在经济和财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能进入共产主义。人是社会的一员,人和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本质也一定与其他社会人的本质不同,必须有一定的财富作为基础,这也符合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本质不是完全抽象的,具有一定的具体性。

“向自身”可以理解为向前面的一个阶段的“自由自觉”劳动的转化;“向社会”的复归作为人的本质的内容重点是和前面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的本质的含义截然不同的,所以分析“社会”这个词的含义是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本质的关键。就整部手稿来看,“社会”这个词有丰富的内涵:其一,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社会,“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1]82可见,这种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历史上的社会大多都是阶级压迫的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其二,社会是人和社会统一的社会。个人的活动有着社会的烙印,“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1]83这里的人不再是只占有自己所拥有的人,而一切都变成了社会的占有,全面的占有,人的活动就是社会的活动。个人不但是社会的人,而且社会关注每一个个人,“因此,他的生命的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1]84可见,这样的社会给每一个人表现和确认自己本质的可能,社会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既然个人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社会尊重每个人,那么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和人是统一的。其三,社会是以整个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83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的统一。

这样的社会是在各个领域人与人、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的重点内容是“向社会”、“向自身”这个词的含义。我们也已经分析出了“社会”这个词的含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和人、社会、自然的统一,这样的人已经不再是异化的人。这样的人一个特点就是全面自由,因为人和周围存在是统一的,人在这种统一中获得了自由。再加之,人自身是自由自觉的,那么人就是一个全面自由的人。

总之,在第二个阶段,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在扬弃私有财产基础之上,是自由自觉的,是和人、社会、自然的统一。这样的人扬弃了自由自觉的人,而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又由于这样的人以一定的财富作为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三、马克思消解了“人的本质是抽象还是具体”这一问题

《手稿》中的劳动到底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对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与观察视角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向后对比(和马克思以后的作品比较)这个视角来看,确实有一定的抽象性、包含一定的伦理道德成分。就算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能不承认这一视角,陈学明认为:“比起马克思后期著作中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还是抽象的……”[3]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社会关系总和,这都是现实的人的本质,而《手稿》中资本主义社会下“自由劳动”的人是理想的人,所以,和以后的作品对比,《手稿》中的人确实是抽象的人。但是,从“整部手稿的脉络和组成部分”这一视角来看,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因为马克思把社会分为不同的阶段,人的本质也是发展的。不管是过去或者以后的社会,不管是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以后的社会,在马克思看来,都是必然到来的社会。人的本质也是以后社会必然存在的,它不会总是理想,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必将到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马克思向来认为以后的社会是会到来的,以后社会的人是具体的,人的本质也会是具体的。所以,视角不同得出这个问题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马克思消解了“人的本质是抽象还是具体”这一问题。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0.

[3]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

B0-0

A

孙全胜(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猜你喜欢

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