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临床见习实践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1-08-15张瑞华彭美华李娇月陈春素
张瑞华 彭美华 李娇月 刘 莉 陈春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现有医疗保险与医院管理两个方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制定了该专业学生在大二结束时到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中期临床见习这一关键教学环节。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设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毕业生、用人单位、兄弟院校等各方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成为该专业的特色与亮点。但是,目前这一环节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已成为该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制《中期临床见习调查表》,于 2005年 10月~2009年 10月间,分别对 2003~2007级该专业五个年级的本科学生,在其刚刚完成中期临床见习返校进入第五学期的专业学习时进行相关调查。内容涉及见习医院临床带教管理、见习内容、见习生满意度等。共发放问卷 260份,回收问卷 253份,问卷回收率97%;获有效问卷 229份,问卷有效率 88%。同时,与见习基地的科教管理者、带习教师及见习生进行座谈,多方面了解学生临床见习中目标达到程度、存在问题,为优化方案奠定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1.整体情况
在229名见习生中,有94名在三甲医院、2名在三乙医院、132名在二甲医院,分别占 41%、0.9%、60%。见习生对见习医院的总体评价分值的均数为 74.31分。其中 0-59分(不满意)、60-89分(满意)、90-100分(很满意)分数段分别为 15人(6.6%)、187(81. 7%)、27人(11.8%)。可见,学生对见习医院的总体情况基本满意。
2.见习科室的分布及临床技能锻炼情况
按照本专业临床见习大纲要求,见习生应至少在四个临床科室(内、外、妇、儿)轮转,实际这一比例仅为 80.3%,即还有19.7%见习生只轮转了两到三个科室。从时间分布看,按要求在内科、外科见习达到四周的见习生分别占 81.2%和79.9%,在妇科和儿科见习达两周的人数分别为 79%和 82%。在临床技能锻炼方面,达到内外科见习要求的分别为 90.8%和 86.9%,其中做得较好的具体项目为分管病床数 (至少 5张)、外科独立换药清创、外科参加(参观)手术,均达90%以上;较差的为“书写医疗文书”项目:仅有 68%的见习生全部书写过住院病历、病程记录、检查单、出院病历这四类医疗文书,相当一部分的见习生 (21. 9%)只书写过其中的 2种 (一般为病程记录和检查单),此外,认为自己达到了“熟悉见习各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要求的见习生仅占 20.5%,有63.8%是“部分熟悉”,另有 15.7%则认为“完全不熟悉”。
3.见习医院重视程度和带习教师的相关态度
72.5%的见习生所在医院有专人接待并处理见习生的问题和要求;有70.3%的人所在医院在见习前进行过包括医院制度、文化、医疗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岗前培训;仅 9.2%的见习生所在医院定期召集全体或部分同学座谈,听取意见并给予指导。可见,见习医院对见习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见习管理尚欠规范。
在每个见习生所接触的各科室带习老师中,全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临床知识和技能讲解者只占了 36. 7%,部分讲解者占 54.1%,另有 9.2%的带习老师从不讲解。可见带习老师对临床见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并不高。
4.见习生请假情况及其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评价
见习生的请假情况非常普遍,34.5%的学生都有请假记录,其中 3天以上者达到了 16.3%。见习生对见习满意的仅占 37.7%,大多数的评价都为一般(占55.3%);对见习小组长的满意度为 52%;对整体安排满意度不高,仅 25.3%见习生回答满意。
三、分析
以上结果说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中期临床见习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距培养方案要求尚有差距,其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1.学生对见习目的的认知不足,见习态度与自我控制力欠佳
很多学生认为,作为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临床工作,临床见习并不重要,因此敷衍了事;其次,见习期间学生处于与校内不一样的较为宽松的环境,一些同学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纪律性不强;再次,由于下述两方面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见习积极性,导致了较高的请假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临床见习的教育质量。
2.医院的临床见习教育管理存在不完善之处
(1)部分医院的临床见习管理随意性过大
医院的医疗工作是医院的重点,这是事实,因而部分见习医院存在“重医轻教”的思想,或者说也存在临床教育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部分医院没有专人进行临床教育管理;对临床见习与实习的区别认识不清,没有制订常规性的见习管理制度;对带习老师的培训、监督与考核机制缺乏;无规范的见习生的请假管理制度等;见习安排随意性过大,表现为所安排带习老师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安排一些进修医生或刚毕业的研究生承担临床带教,而这些老师大多忙于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无暇顾及见习生能力的提高,也缺乏临床带教的经验,根本不能保证带习质量。
(2)带习教师对专业见习目的认识不清,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大多数带习老师身兼数职,尤其是临床任务非常繁重,因而用于临床教学的精力和时间则相对较少。其次是多数医院未对带习教师进行所带学生专业特点、临床见习目的与要求的说明,因而带习教师难以针对本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带习活动。第三,由于对临床带习教育的质量难以用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医院也缺乏质量监督的制度设计,加上一般临床带习的报酬相对较少,且带习老师认为带习效果与工资奖金也并不挂钩,导致带习教师积极性不高。
(3)一些客观条件制约了见习生的临床实践机会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带习老师害怕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而不敢把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同时很多患者也不愿意见习生对其进行观察和诊疗,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了见习生临床实践机会的减少,最终影响了见习质量。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急剧扩增的见习生与不足的见习基地、带习教师资源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师生比不合理,一名带教老师带教多名见习生现象普遍,使得学生的操作机会相对较少,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则更少。
3.学院的临床见习管理尚处于探索与经验积累阶段
我院的中期临床见习管理始于 2003年,虽然近年来不断总结完善,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不少管理制度需进一步细化或落实。另一方面,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仅有江西中医学院医疗保险专业于 2008年实施了中期临床见习,因而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同时由于近年学院相关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对中期临床见习管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年来学生人数的扩招、临床基地的紧张,使学校与学院都感觉到临床见习实践安排与管理方面困难度的增加。
四、建议
1.加强教育,深化学生对中期临床见习重要性的认知
在原有的见习前动员会基础上,增加导师指导、专业教师沟通、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见习生专业教育,强调临床见习对管理专业的特殊重要性:为下一步即将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其独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而这些都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帮助学生端正对中期临床见习的态度,明确见习目标。
2.加强与见习医院的沟通,促进其完善临床见习管理
通过加强与见习医院的主动联系与沟通,加深其临床教育管理者对我院该专业临床见习目的要求特殊性的认知,同时及时反馈学生满意度等相关信息,促进对方完善临床见习管理,包括落实或新制订更规范与可行的考勤管理制度、带习老师资质要求与选拔制度、带习老师培训制度与考核制度、见习生集中培训与定期座谈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强化带习教师的带教意识,督促其处理好医疗、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医院的具体情况,与医院协商如何严格落实临床见习大纲所要求的科室轮转数量、时间及各见习技能项目内容,对临床教育资源紧张的医院可适当设计晚间见习安排,以缓解白天见习生过多所带来的矛盾,保障临床见习实践的实际效果。
3.加强学院临床见习管理的主动性,制订并落实相关措施
首先,学院相关管理者需根据变化的环境,主动加强与学校教务处、临床医学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联系与沟通,以最大限度获得学校在见习基地资源、临床见习生名额、岗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是实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临床见习实践的根本保障。
其次,加强对见习期学生的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如通过电话、QQ、网站等信息交流平台等多种途径了解见习生的见习状况与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院对见习环节的重视;落实小组长在见习中的职责,要求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学习相关制度、交流心得以及把握同学的思想情况,了解同学对见习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与见习医院领导、临床教育管理人员联系,汇报见习情况,反映同学的建议和要求等。
第三,在见习前、见习中加强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提高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观察选择病人的能力,增加病人的配合度,从而增加见习生接触病人、提高临床基本知识了解、提升临床基本技能的机会。
[1] 高建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临床教育探索,2007,6(8):726-729
[2] 王克霞,等.试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4(3):81-83
[3] 张宏泉,等.改革医学实践管理提高临床见习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339-340
[4] 丁毓磊,等.影响临床见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农垦医学, 2007,29(1):61-63
[5] 史亚琴,等.关于影响医学生毕业见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2006,29(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