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主题链衔接模式与英译研究
2011-08-15何远秀陈福宇
何远秀, 陈福宇
(1.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408100;2.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汉语主题链衔接模式与英译研究
何远秀1, 陈福宇2
(1.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408100;2.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探讨汉语主题链衔接模式,揭示汉语语篇的内在组织规律和主题链衔接模式的语篇交际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主题链衔接模式对汉译英的一些启示。
主题链; 主题链衔接模式; 启示; 汉译英
一、引言
国内外不少学者通过对比研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后发现:汉语不同于英语,它不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的语言[1]。汉语组词成句或组句成篇是围绕主题展开的[2~3]。Wendan Li(2005)进一步提出汉语的语篇是由主题链连接的[4]。那么,主题链衔接有没有规律可循?在语言运用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搞清这些内容对汉译英又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要探讨这些问题,显然不能用传统的句法成分分析法,要用功能句法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语篇的构成方式及其交际功能。另外,为了体现语料来源的真实性,本文所用汉语例句除少数选自日常口语外,均选自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钱钟书所著《围城》,其英译选自Jeanne Kenny和Nathan K.Mao的英译本。
二、主题链
(一)主题及主题特征
在探讨主体链之前,先看看什么是主题。“主题”和“述题”这对术语本是北美语言学家基于对汉语的分析研究所提出的,源于费斯(Firth)所创立的功能语言学派和布拉格学派。但在语言学界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在1948年用英文撰写的《国语入门》(Mandarin Primer)中提到,不过他并没有用topic这个术语。第一个使用该术语的是 Hochett[5],后来 Dik进一步明确为:“主题”是指通常置于句首,提示“述题”描述的对象,是整个语句所要描述的行为事件的一部分[6]。从这个意义上看,“主题”并不一定是传统句法学中句子的主语,尽管二者常常是重合的。而且人们研究发现汉语中第二次重复提到同一主题时,常以省略的零位指称形式出现,承前省略的叫做零前指(anaphora),相反就叫做零回指(cataphora)(下文中用φ符号表示主题省略的零位指称,指代零前指或零回指)。例如:
(1)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而且φ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φ听了这些话,φ心上高兴。(钱钟书《围城》,下同)[7]
Miss Sun had always scorned the poor,simple-minded Mrs.Sun and detested children,but when she heard all that,she was quite pleased.(Jeanne Kenny& Nathan K.Mao译,下同)[8]
(2)φ给鸿渐顶了一句,他倒不像意国统领的拍桌大吼,或德国元首的扬拳示威。
But when he encountered a retort from Hung-chien,he could neither pound nor roar like the Italian ruler or raise a fist in a shout of authority like the German leader.
(3)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φ不肯随便施与。
In those days she valued her affection too highly to bestow it casually.
(4)“鸿渐,我希望你做人厚道些,以后我真要好好的劝劝你。”
Hung-chien,I wish you'd learn to be more kind.I'm really going to get after you about that in the future.
(5)门(阿、么、呢),我已经锁上了。
I have locked the door.
例(1)中苏小姐既是主题又是主语;例(2)中,他既是主题又是主语;例(3)中,那时候是主题,苏小姐是主语;例(4)中,鸿渐是主题,我是主语;例(5)中,门(阿、么、呢)是主题,我是主语。由此看来,主题具有以下特征:主题主要由名词或动词短语充当,具有确定和泛指性;常常位于句首,是述题描写的对象;主题后可稍作停顿或加语气词[1]。通过以上例(1)~(3)的分析,我们还注意到主题具有通过零回指或零前指的方式把简单的主述题结构组成语篇的功能。
(二)主题链
主题和述题是构成汉语单句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尽管也存在不少无主题句,如“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一个主述题和另一主述题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复句,依此类推便可以构成语段或语篇。这样主题和主题之间根据表达的需要就会形成不同的连接手段,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链。Givón曾对主题链下过一个较为狭隘的定义:主题链是由一个显性的主题和至少一个零位指称构成[9]。本文作者不赞同Givón的观点。既然汉语是主述题突出性语言,那么组句成篇的手段当然得靠主题的相关连接来实现,而如果按照Givón的观点,就无法解释以下类似例(6)~(12)这些复句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因为每个复句都由一个个完整的主述题结构构成的分句组成,并不存在显性的主题和零位指称的情况。为了更全面地概括汉语主题和主题的连接手段,我们不妨把主题链粗略地分为显性主题链和隐性主题链两大类:把没有省略主题的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的主题连接叫做显性主题链,而把有省略主题的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的主题连接,也就是把Givón定义的主题连接叫做隐性主题链。这样,主题链就可以用来解释汉语单句以上的语篇单位的连接范式。
三、主题链的类型与功能
(一)主题链的类型
如前所述,主题链大致可分为显性主题链和隐性主题链两大类,隐性主题链又可以分为零前指和零回指两类。显性主题链的连接见例(6)~(12),隐性主题链的零前指和零回指的使用分别见例(1)和(2)。
显性主题链之间即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的关系有:并列、转折、因果、条件和时间等语义关系,它们之间或借助连接词或不借助连接词来表达。例如:
(6)小王读小说,我看报。
While she was reading a novel,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7)爸爸回到家,晚饭已准备好。
When my father came home,dinner was already prepared.
(8)他从她的话里更感到处境的困难,他知道他们是一鼻孔出气的。
Her words had made him sense difficulty of his position,because he knew they were hand-in-glove.
(9)她路上吃的起苦,你路上就甜了。(钱钟书《围城》,下同)[7]
If she can take the hardships,then the trip will be easy for you.(Jeanne Kenny & Nathan K.Mao 译,下同)[8]
(10)假使这封信去了效果好,我一定把稿子抄给你看。
If it proves very defective,I'll certainly make a copy of the letter for you.
(11)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
Many women can smile just as sweetly,but their smile is only facial muscle calisthenics.
(12)我没有借口,我无法解释。我不敢求你谅宥,我只希望你快忘记我这个软弱、没有坦白勇气的人。
I have no excuses and no way to explain.I couldn't ask for your forgiveness.I only hope you will quickly forget this coward who lacks the courage to be frank.
不难看出,例(6)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例(7)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是时间关系;例(8)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是因果关系;例(9)和例(10)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是条件关系;例(11)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是转折关系;例(12)中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是递进关系。借助连接词来表达关系的只有例(10)和例(11)。
以上分析了显性主题链的类型和句法关系,下面看隐性主题链的类型及语句之间的关系。隐性主题链主要有以下两种,即前面谈到的前指和回指。
1.主题 +φ+ ……
(13)孙小姐在看书,φ见了他,φ满眼都是话。
Miss Sun was sitting there reading a book.She looked at him with eyes full of unspoken words.
(14)鸿渐听风声水声,φ望着海天一片昏黑,φ想起去年回国船上好多跟今夜一台孪生的景色,φ感慨无穷。
As Hung-chien listened to the sounds of the wind and the water and gazed out at the dark expanse of the sea and the sky,he recalled many scenes from last year's trip home.Since they seemed almost identical with those of this evening,he was filled with sentimental thoughts.
2.……φ+主题
(15)φ座洋车拉错了地方,φ买东西错付了钱,两人都没好运气。
The rickshaws took them to the wrong place;they paid the wrong amount of money when they went shopping;neither one had any good luck.
这两种隐性主题链也可以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用,而且还可以根据叙述的需要和更多的主题一环扣一环地连接下去,直至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即主题1+φ1+……+主题2+φ2+φ3+主题3……例如:
(16)鸿渐(主题1)倒做贼心虚似的,φ1脚步都鬼鬼祟祟。φ1回到卧室,φ1猜疑种种,韩学愈(主题2)一定在暗算自己,φ3就不知道他怎样暗算,明天非公开拆破他的西洋镜不可。φ3下了这个英雄的决心,鸿渐(主题3)才睡着……
Feeling like a guilty thief,Hung-Chien crept along stealthily and returned to his room filled with suspicious.Han Hue-yu was undoubtedly plotting against him,but how he didn't know.The next day,he'd just have to publicly rip the cover from Han's little peep show.Having made this heroic resolution,he went to sleep…
主题链中会因主述题表达内容的需要或因插入时间、地点短语而使主题链中断。如上例中后半部分的主体链(φ3+……明天+……φ3+……主题3+……)就被时间短语“明天”切断。
(二)主题链的语用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题链具有很强的组句成篇的功能。由于显性主题链常常省略关联词,隐性主题链又常常使用零位指称,使得汉语的语句比英语更加洗炼,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显性主题链中主题的重复还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如例(12),通过重复强调“我”,把作者那种内心的愧疚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隐性主题链第一类也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各个带有零位指称的分句围绕一个主题层层叙述,通过零位指称把凡是与主题有关的动作、心理活动或某种状态一一呈现给读者,似给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幅画卷,让读者领略其中丰富的动感。第二种类型反过来,作者先不提出主题,而用零位指称对事件的发展作场景铺垫,激发读者兴趣,然后再点出主题。两种隐性主题链都能使主题更加鲜明,形散而神不散。两种隐性主题链主述题结构交互使用还会使语篇更富于变化,利于有条不紊地对复杂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和表达。隐性主题链中主题的省略不仅不会引起误解,破坏语篇连贯,反而使篇章衔接更紧凑、简练,无罗嗦之嫌。
四、对翻译的启示
以上分析了汉语主题链的类型和在语篇连接中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不管主题链中的主题是显性的即无省略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即省略的形式出现,汉语语篇总是围绕话题一句接一句呈“线性流动”的方式展开,语义的连贯与否与话题相关。这些认识有助于对汉语语篇衔接真实手段的理解,从而跳出以往套用英语衔接手段来研究汉语连接手段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汉语主题链连接对汉英翻译的干扰,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语言现象,并根据这种观察到的特殊性预见翻译中的难点,确定相应的对象范畴,在翻译中做到目的语和原语之间的恰当转换。要做到恰当的转换,有必要对英汉语的句式结构作一番新的解析。
语言学家徐通锵认为,以主谓为结构框架的语法型语言重“形”,“话题—述题”为结构的语义型语言重“序”[10]。“形”的特点是词的形式变化,讲究词与词之间在形式上的配合规律,如一致关系、支配关系。“序”以思维的顺序为基础,其实质是“根据思维之流来安排句法单位的排列顺序,与词形变化没有任何联系”。“话题—述题”中话题居先的原则等都是根据思维之流的顺序把有关句法单位组织起来,构成句子或语篇。换句话说,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是以主谓结构为框架的语法型语言,重“形”,因而主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且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并与之保持人称、数、时态等方面的一致。而注重主题即话题的汉语里,主语常常可以省略。特别是英语中不起语义作用的“虚位”或“假位”主语如it,there,汉语里没有。所以,要把主题突出性语言转换成主语突出性语言,关键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性质描写的对象——主语,然后顺藤摸瓜,找出行为动作或性质描写的谓语部分,最后把与这些主干成分有关的部分通过各种连接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下面结合前面对主题链的分类分析,并结合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的译文探讨每种主题链的具体翻译方法。
对于显性的主题链结构,即完整的主述题和主述题结构,也分为几种情况。当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不借助关连词来阐述其间的因果、时间、条件等关系时,常常要通过添加关联词来翻译,如前例(6)~(9);当主述题和主述题之间用了关联词,就参照英语中相应的关联词来翻译,如例(10)和(11);当主述题和主述题结构等同于英语中主谓结构时,一般就直接转换,如例(12)。
对于隐性主题链来说,情况就更复杂。首先谈谈第一类主题链的翻译。当述题的内容同属动词类、形容词类或名词类时,可用并列结构来译。当述题部分既有描写心理活动的内容又有动作行为时,需要把句子拆开,补充所缺的主语,如上例(13)和(14)。当一个主述题的受事结构太长或者述题部分一个是陈述句式,而另一个是疑问句句式时,也需要把句子拆开做同样的处理。至于第二类以及第一类和第二类交互使用的情况,可依据具体情况或采取并列或采取从属的结构来处理,如上例(15)和(16)。
对于汉语主题链连接的语句的翻译方法是无法穷尽的,应根据主语突出性语言和主题突出性语言的句法特点,以及主题链的表达功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语码转换。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主题、主题链、主题链的语篇连接功能,从主题链连接方面揭示了为什么汉语比英语较少使用关联词的道理,并尝试探讨了把汉语主题链连接模式转换成英语语篇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帮助读者解决在汉译英方面的一些困惑。但要把汉语的主述题结构转换成英语的主谓结构,以及把汉语的主题链连接模式转换成主要靠关联词连接的英语语篇模式,其间所涉及的问题和翻译要素非常复杂,本篇论文不可能一一穷尽,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Li Charles N,Thompson Sandra.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87.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54.
[4] Li Wendan.Topic Chains in Chinese[M].Lincom Europa Academic Publications,2005.
[5] Hockett Charles F.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New York:Macmillan,1958.
[6] Dik Simmon.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M].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7.50 ~60.
[7] 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8] Jeanne Kelly,Mao Nathan K.Fortress Besieged[M].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4.
[9] Talmy Givón.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M].John Benjamins.Philadelphia,1983.
[10] 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Abstract:Internal organizing principles and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topic chains were found ou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bout topic chain models.Hints on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we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s.
Key words:topic chain;models of topic chains;hints;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Models of Chinese Topic Chains and the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pic Chains
HE Yuan-xiu1,CHEN Fu-yu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H314
A
1674-0297(2011)06-0127-04
2011-04-25
何远秀(1966-),女,重庆万州人,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语言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