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对策分析
2011-08-15刘欣华
刘欣华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对策分析
刘欣华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近年来,基层党员作为党内生活的参与主体,作为国家建设的排头兵,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不仅能使其更好地履行义务,而且对基层党内民主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基层党员权利的保障之路,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教育模式、制度建设和权利创新等方面来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
基层党员权利; 基层党内民主; 对策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价值思考
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9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保障基层党员的权利,对于党员更好地履行义务,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保障党员权利是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把保障党员权利的内容写入党章,深刻表明了我党已经将党员的权利和党员义务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决不能将其割裂开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来阐述二者的关系。如果仅仅强调党员的义务,而忽视党员权利的保障,那么就会削弱党的生机活力,反而会影响党员义务的履行。可见,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党员义务的履行要以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为基础。二者同等重要,决不能厚此薄彼。
(二)保障党员权利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
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这90年的风风雨雨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新党员的加入给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随着组织的扩大,如何处理好党内的复杂关系,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问题,则成为我党目前的重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就要求我党必须保障党员作为参与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各项权利,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党的各项政策都是来自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员的决策,而不是来自于单个或一小部分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党的建设事业,推进党内的民主进程,实现社会民主政治的终极目标。
(三)保障党员权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
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中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命题,并提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的有力论断,说明了我党对加强党员的先进性,特别是对加强党员素养、能力和实践三个方面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性教育的重视。而保持党员先进性归根到底是要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调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意识,才能提高党员的自身素养,才能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的有机统一,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悉数党员权利保障的嬗变轨迹,经历了恢复、发展、完善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党员权利的保障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将从思想认识、制度保障以及弱势党员群体三个方面对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权利意识淡薄,思维转变不充分
1.基层党员的权利意识浅薄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采取了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一味强调党员的服从性、被动性,忽视其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而有些基层党员则是受了“重义务,轻权利”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后,总是会有一种通过履行党员义务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作为党员就只需要无条件地履行党的义务,却不知道行使党的民主权利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为党组织做实事的方式,而是把这种行为错误地看作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表现。
2.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认识存在偏差
一些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存有偏差。个别党员干部往往只看到自己是党员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忽视了也是党员权利的保护者,忽略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有些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淡薄,把基层党员认真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看成是在党组织中搞特例、不服从领导的表现,有时甚至会故意刁难或冷落这些党员,久而久之,这些基层党员为了明哲保身而选择沉默,不再对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二)保障渠道狭隘,实践机制滞后
1.行权渠道太窄
《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民主权利只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基础,仅仅表明了党员权利具有制度性依据,但不能表明这些权利一定能够实现。在基层组织生活中,行使党员权利的渠道太窄,党组织中“组织本位”思想、一把手现象以及各种维护权威、避重就轻等官僚作风使党员丧失了主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此外,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较弱,如果党员没有提出建议和要求,他们就会为了免于程序的麻烦而进行自我决策,使公开、民主、监督处于无形。
2.落实机制不畅
个别领导干部总是在口头上提倡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性,在实践上则是采取能省则省、能推则推的态度,或是不提供保障基层党员权利的途径和条件。这种“对上高标准,对下低质量”的工作态度逐渐使基层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工作变得有名无实。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教条化地学习、开展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工作的现象,严重脱离了其内部与外部的具体情况。这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行为对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此外,经费不足也是基层党员权利保障难以落实的阻碍之一。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都出现了财力、物力承载不足的现象,基层党建活动以及政策的实施经常因缺乏经费而举步维艰。
3.保护机制薄弱
党员在权利的保护制度上过多的是原则上的强调,缺乏一定的刚性约束力和威慑性。有些保护和惩治规定仅仅是一纸空文,不仅会出现惩治效果不好、教育不佳的现象,而且也会使行使监督权、批评权、检举权的基层党员们普遍担心会遭到打击报复。这种成本高、代价大的党员权利的行使,逐渐使基层党员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态度放纵那些违规行为。
4.竞争机制虚化
《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均规定党员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选派党员干部时,个别基层党组织内部仍然以任命制的方式为主。虽然有些基层党组织也在搞民主选举,但只是流于形式。这种没有通过竞争程序的选举和任命进一步弱化了基层党员的权利,由此滋生的腐败问题也会给党内民主造成重大损失。
(三)流动党员边缘化,参政优势淡化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尤其是流动性党员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党内组织生活对他们的可及性非常低,参政优势淡化。
流动性党员包括城市下岗失业党员、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过早离退休老党员和待业中的学生党员等等。这类党员分别有着流动性大、文化素养低、思想观念滞后以及思想意志不坚定等特点。对于城市失业党员以及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经常性的拖欠工资、寄人篱下的生活状况已无法保障他们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更谈不上行使和维护党员的权利。加之因外出务工,迫于生计,他们也无暇顾及自己作为党员权利的保障问题了。对于过早离退休的老党员,从单位走向社会后,多数人会采取前恭后倨的态度。这种心理落差,加之年龄大、思想观念滞后等,他们逐渐远离甚至从思想上脱离党组织。对于待业中的学生党员,虽然他们思想观念先进、文化素养较高,但由于涉世未深、经验尚浅,导致他们的思想意志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利益驱动而发生改变,甚至有少数学生党员会为了利益误入歧途等等。
综上,这部分基层党员处于与普通群众最紧密的位置上,能够反映最底层群众的真实状况和想法,但往往因为他们各自具有的特点而使党员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进而丧失其参政优势,也就无法体现出他们的优越性。
三、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对策
(一)构建党员教育人学范式,提高基层党员民主权利意识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过去所形成的社会哲学范式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法。单一灌输式、突击间断式的教育方法使党员们养成了一切服从组织,听从组织安排的习惯,这虽然使党组织便于管理,但它只强调了基层党员的组织价值和工具价值,忽视了基层党员作为党组织中一份子的个体价值。因此,在教育基层党员时,应当完成从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转化的重新建构。
人学范式的教育对象是人,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基层党员教育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放他们的思想,才能使广大基层党员充分认识到各项民主权利是党章所赋予的神圣权利,同时也使处在基层党组织中的领导、党员干部转变“组织本位”的错误观念,并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民主素质,激发其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行使权利的意识。
(二)完善基层党员权利保障运行体系,强化权利保障制度的权威性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因此,为了使基层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必须夯实制度基础。
1.完善党内事务公开制度
列宁曾说过:“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性是可笑的。”可见,公开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充分必要条件。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是党员的基本权利之一,没有知情权,决策权就无从谈起。因此,应使党内事务更加公开透明,运用红色网站、红色手机等传播技术,将政务置于阳光下,这样基层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才能拓宽,才能及时了解情况,才能积极参与进来。
2.加强党内监督制度
从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来看,应优化党代表的比例构成。吸纳一些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代表着最基层人民群众不同声音的党员参与进来,代替党员干部代表,优化组织结构。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党代表带来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不仅充分表达出了“代表”一词的深刻含义,而且也使党内监督得到充分保障。
从行使监督权的客体来看,应规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拓宽监督渠道,捋顺监督程序,建立“快捷、安全、高效”的举报制度、信访处理制度、听证制度、批评制度和惩治制度。从实体和程序上建立健全监督权在行使过程中的自我局限性,防止一些人假借监督之名破坏民主。
3.保障党内惩治制度
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曾说过:“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法的必定性。”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健全奖惩机制,细化各项法律法规,彻底转变诉重不诉轻的处理方式,对于那些严重侵犯基层党员权利、压制甚至打击报复行使权利的党员进行严肃查处,重新树立惩治机制的威慑力。
4.引进党内竞争制度
虽然目前在基层党组织内部进行的领导干部的选举已经采取了任前公选和公示制度,但真正的党内民主尚未完全实现。因此,我们要利用媒体,通过网络、电视、报章杂志进行大力宣传和监督,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在党内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公开竞争选举,争取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竞争、人人监督的党内民主。只有引进竞争,才能为党组织选出适合的精英人才,才能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和生机。
(三)坚持党员权利内容的新发展,拓展基层党员权利范围的新领域
随着党内民主发展的新形势、我党执政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只做到党员自身意识的加强和保障制度方面的健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我们在党员权利的内涵和外延上坚持走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道路。由于党员权利具有历史性和教条性的特点,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发展,我们必须对以往党章中所规定的党员权利进行大胆的扬弃,并且与文化、科技相结合,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拓展党员权利的新内涵、新外延以及所涉及到的新领域,使党员在面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时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从容不迫地面对和解决。
俞可平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民主是一个陀螺,必须运转起来才有意义。”笔者认为,基层党员权利的保障正是推动这个陀螺持续运转的不竭动力,保障基层党员民主权利,才能使党内民主生生不息,党的事业蒸蒸日上。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②(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9.
[1] 中国共产党章程[Z].2007-10-21.
[2] 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3] 张竹梧.党员义务与权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 赵刚印,袁峰.执政党建设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5] 马吉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共党员权利的变迁及启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11).
[6] 原方,崔健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途径探讨[J].理论探索,2007,(2).
[7] 张大能.党员权利及保障的发展与经验[J].理论探索,2008,(6).
[8] 郝彭证,张路.党员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8).
[9] 郑炳起,苗登.对基层党员权利保障的对策性分析[J].求实,2008,(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 as the participation of inner- party life as a national construction,the main points,draw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concern.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s democratic rights to obtain the safeguard,can not only make it better,and perform the obligations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within the par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aintaining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Throughout 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 right safeguard road,although remarkable achievement being made,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is needs our education mode,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the right to seek reasonable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s rights;grassroots democracy within the party;countermeasur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he Rights Guarantee of the Basic Unit Party Member of CPC
LIU Xin-hua
(School of Marx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7,China)
A81
A
1674-0297(2011)06-0005-03
2011-04-13
刘欣华(1988-),女,天津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