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2011-08-15曾诚
曾 诚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曾 诚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在当前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通过阐述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明确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探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促成学生良好就业。
就业能力;教学改革;医学生
以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为标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仅用了6至7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道路,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必然。但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已经从“入口”转移到“出口”,从“入学难”转移到了“就业难”。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1],而医学类毕业生有119万人,2009年医科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4.8%,医科就业总体状况日趋严峻,表现为: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等等。大学生包括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从一个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事关民生的社会重大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十分困难,用人单位招收到合乎其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同样非常困难,这看似矛盾的供需局面恰恰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医学院校,如何通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也是促进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和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是能使劳动力在人才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有的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进一步指出:就业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在校的成绩,还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或叫生存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2]。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践能力,并从实践中加以创新超越从前的创新能力;抓住时机,能够充分运用一切可以得到的资源勇于创业的能力;彰显个性、永不言败的竞争能力和其他一些非智力的基础素质和人格魅力,如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二、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医学生就业能力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医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力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生力军。解决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医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但是最根本的是需要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这样医学生才有资本去面对任何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同时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第二,教育部门和医学院校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任务和有效途径。第三,是践行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客观需要,并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第四,促进医学人才的充分、合理利用。
三、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培养造就未来合格的医学人才,要求医学教育必须适应未来,预示未来,在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应未来的变革,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一,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应优化医学院校结构。在生源下降、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传递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信息,即是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而提升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结构的优化无疑是重要一环。正如纲要“指导思想”中特别指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医学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就要对毕业生和社会需求进行调研,从社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医学院校教育的层次、类型、专业、区域方面进行宏观分析,为医学院院校结构优化提供决策。同时,因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办学规律,确定合理的医学教育规模、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
第二,医学院校要突出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自然是要审时度势,而社会需求便是做出“特色”的源头。医学院校应主动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发挥优势、凝练特色,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就业率低的长线专业予以调整或改造,加强新上专业论证工作,培育新的专业生长点,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制度。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第四,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认真总结学分制管理的经验,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课程资源,开设更多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质量课程。积极探索校际间学分互认,促进校际教学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更多的医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医学院校依据自身定位,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第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医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医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不断推进医学院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探索实行人才培养目标考核制度,根据学校类型、定位,主要考察其满足社会需求率、成才率和就业率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学校、院系、教师三级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确保医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第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切实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引导教师及时了解、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最新学术成果及时进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充实更新的教改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带动作用。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对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践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人格修养和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全面检验和培养。因此,从宏观上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进行实践教学比例分配时,应根据专业和开设科目的特点,灵活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制定科学的实践原则规范实践教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对人才要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实践课程为突破口,以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要求的实践能力为参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准确、科学与务实的指导实践的原则,如社会参与原则、综合知识培训原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动态性原则、超前性与实践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强调了实践教学的特色,积极允许社会、医疗单位参与教学的设计管理,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实现实践课程的最佳组合与整体化,促进医学生就业能力。
3.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为医学生就业提供更好服务
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和配合,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都来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健全医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建立就业工作的校级领导机制。学校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中,以便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专职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就业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第三,创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供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措施,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不定期地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让所有的医学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开拓思路和眼界,使毕业生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引导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的志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第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医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踊跃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第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建设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供求有效信息的搜集和发布,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特别要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医学院校要密切跟踪经济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机构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从根本上、源头上推动医学毕业生就业。同时,当代医学生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深刻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进取,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使自己在今后的求职择业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未来的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
[1] 王端鹏.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济南日报,2010年2月16日,第02版.
[2] 王玉辉,等.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4(3).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Zeng Cheng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 China)
This paper explain themeaning of employability ofmedical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of employment,explicit the importance ofmedical students’employability,to explore through Implementing educational reform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waymedic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Educational reform;Medical students
2010-10-12)
曾 诚 (1984-),男,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