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电子政务效益管理

2011-08-15

关键词:电子政务效益成本

杨 芬

论加强电子政务效益管理

杨 芬

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联系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认为应该加强电子政务效益分析和管理,努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成本,进一步有效地发挥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部分。电子政务建设既要考虑投入,也不能忽略产出。要努力建设有效益、有效率、有效用的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开始起步,经历了三金工程(金税、金关和金卡)、政府上网工程、三网一库、电子政务各个不同的认识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电子政务的基础已经建立,95%以上的地级市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政府网站[1]。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不过,现在在政府上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网站便民交互功能还不强、部门内部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亟待解决、政府网站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2]。同时,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发展较快,其他地方和行业部门发展相对迟缓。

二、加强电子政务效益管理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政务是根本,应用是方向,时效是关键。电子政务的效益包括三个方面:公开度、效率和成本[3]。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有用、有效、有益。加强电子政务效益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每个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应该进行成本和效益评估。这样,可以防止一些部门摆花架子,走过场,搞“面子”工程,尽量避免在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上马电子政务工程。

二是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个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加强对电子政务的效益分析,有利于有效控制投资支出,合理使用经费,压缩权钱交易空间,遏止贪污腐败现象。

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建设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让电子政务发挥效益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评价电子政务的效益,使政府和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三、电子政务的效益分析

(一)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出比规模、比设备等贪大求全的趋势。项目建设规模不断膨胀,边际成本远远大于边际收益[4]。如果电子政务建设边际收益不能大于边际成本,甚至不能实现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均衡,对我国电子政务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政府资金来自于纳税人,政府的每一笔钱都应该花好,花出效益来。电子政务有别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它的开发、使用、维护和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电子政务建设成本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初始建设中分析、设计所消耗的费用,具体包括系统调研费、设计费、数据收集和人员培训费等;运行维护成本是指在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具体包括材料使用费、雇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系统的维护和完善费用等。

(二)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方面的转化。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层面的改革,而且也涉及到政府体制层面的改革,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每一次大的涉及体制层面的改革带来的都是一次经济大飞跃。那些由体制创新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助动力,远非技术层面的创新所能匹比。电子政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看,可以与当年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

管理效益方面,电子政务可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加公众满意度。随着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对许多政府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亟待学习和适应的新课题。原本分散的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逐一整合起来,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快速、高效、多方位地实现原本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不可能实现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它与传统政务在操作上有很大的区别,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克服“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大大提高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一些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如“金关”“金税”工程)已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金税”工程第一期投入23亿元,一年以后增加了250亿元的收入,收益是投入的10多倍。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通过管理软件对政府办公和审批流程、时限等进行严格设定,对办公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和查询,将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促进公众参与和政府的良好交流与互动,可以减少公众路途奔波和等待的时间,更加方便,切实增加公众的满意度。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就是以最小的投资支出,换来最大的投资回报收益。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财政投资,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使电子政务发挥其最大效益。要减少政府的直接投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制定的标准化带动产业化。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应采取“政府主导、技术支持、企业运作”的策略[5],改变传统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这不仅有助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供保护,而且有助于整个产业体系在标准的接口规范要求和基本的市场规律的指导下自由发展,对推动中国民族软硬件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是指其经济效益以外的使社会生活实际得到的有益效果[6],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拉动社会需求,促进IT业的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未来5年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投入规模可能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如今大部分省市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政府网站,政府对公共办公硬件设备的投资规模会逐渐加大。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先硬件,后软件”的现象。未来5年政府对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如果平均上升40%,加上对网络基础设备和其他硬件设备的需求,那么未来5年内政府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的投入将为800亿元。假设今后5年我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5%,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府方面投入的直接拉动作用约为0.2个百分点。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所产生的效益。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政府不仅是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导者。政府不仅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还拥有着最优越的信息技术。通过G2B(政府对企业)和G2C(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使社会各界的信息产生互动,社会各界的信息资源利用得到优化。政府可以从社会公众那里及时得到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从中产生社会效益。

四、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途径

电子政务的效益始于正确的观念。首先,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一项长久的业务。电子政务的结果不是完成一项IT工程,而是开拓一项需要长期运行的新兴业务,要以一种新的服务方式一直做下去,并在服务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直到有更为先进的服务方式代替这种业务为止。那么,这项业务就应当有长期的动力和长期的运作机制。电子政务是不能靠刮风来建设的,今天的决策将决定着未来长久运行的业务,所以必须要认真、慎重地考虑。

其次,要真诚地为用户着想。多数电子政务项目都是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必须注意了解用户的需求,真诚地为用户着想。只有理解用户的价值取向,你做的东西才会有用。树立服务用户的价值观,处处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是提高系统成功率的一个关键。找准用户的感觉,才能找准效益的方向。

最后,要努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成本。电子政务是一项长期的业务。加强效益分析和管理,既要充分考虑电子政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必须考虑成本因素。有效降低电子政务的成本,也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重要途径。

[1]张维迎,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杨凤春.发展电子政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EB/OL].http://www.drcnet.com.cn,2003-03-14.

[3]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2).

[4]胡小宁,薛新伟.中国电子政务投资效益的量化研究[J].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2002(10).

[5]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J].新视野,2002(5).

[6]张贤宇,高辉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宏观效益分析[J].中国经济时报,2003(1).

(编辑:米盛)

D63-39

A

1673-1999(2011)07-0036-02

杨芬(1983-),女,河南安阳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文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学研究。

2010-01-18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效益成本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