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喻体的比拟构词
2011-08-15顾瑶
顾 瑶
(青岛大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山东 青岛 266000)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史中,动物种群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动物种群种类繁多,在外貌、形态、动作、习性等方面千差万别,各自具有很突出的特点。语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基于对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特点的深刻了解,创造了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或者直接揭示不同动物的不同属性,或者被赋予新的意义。
汉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语言,包含的动物词汇可谓纷繁多样,从合成词、成语到熟语,涉及动物形态、状貌、习性的词汇比比皆是。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合成词,前面的语素是表示动物的名词性语素,后面的语素是表示动物行为的动词性语素,前面的语素作为喻体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动作,带有“像……一样”的意思,借用动物具体而典型的形态特点来表达人的行为特征,以此形象化的表现人的行动方式或状态。
这类合成词举例及词典或网络释义如下:
鲸吞: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等。
蚕食: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蛇行:①全身伏在地上,曲折地爬着前进。②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前行。
龟缩:比喻像乌龟的头缩在龟壳里那样躲藏在里面不出来。
牛饮:〈书〉像牛一样大口地喝。
鸟瞰:①从高处往下看。②事物的概括描述。
蜂聚:〈书〉像蜂群似的聚在一起。
蜂起:像蜂飞一样成群地起来。
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雀跃:高兴地像麻雀似的跳跃。
虎视:①贪婪而凶恶地注视。②威严地注视。
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连接着(走)。
鼠窜:比喻像老鼠那样的惊慌逃走。
猬集:〈书〉比喻事情繁多,像刺猬的硬刺那样聚集在一起。
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鹄立:〈书〉直立。
鹄望:〈书〉直立而望,形容盼望等待。
鹊起:比喻名声兴起、传扬。
狼顾:狼行走时,常转过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所畏惧。
兔脱:〈书〉比喻很快地逃走。
蚁聚: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
蚁附: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蛰伏:①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②借指蛰居。
蛰居:〈书〉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蝉蜕:〈书〉比喻解脱。
狐疑:怀疑。
鸟兽散:比喻成群的人四处逃散(含贬义)。
鹗视:目光锐利,如鹗瞻视。(网络释义)
熊抱:像熊一样张开双臂将对方紧紧抱在怀里。以此表达深切的感情。(网络释义)
蝶吻:指眨自己的眼睛使眼睫毛轻轻碰触对方的一种亲吻,其特点是轻盈含蓄,带有深深的爱意。(网络释义)
此类词属于汉语合成词中的偏正式合成词,仔细分析又属于偏正式合成词中的状中式一类。从词性来看属于摹状动词。这类词不仅结构特殊,其词汇意义也颇有特点。
本文力求全面地对此类词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论述。
一、来源
(一)从词的结构形式看
从词的结构形式来看,此类词较容易被误认为是主谓型合成词,认为一个名词性语素加一个动词性语素,表示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其实不然,此类词是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构成了偏正式合成词。为了说明,我们可以把这类合成词改换成“像……一样+V”这样的结构,例如:“像鲸一样吞”、“像牛一样饮”等,便可清楚地辨别。导致误解的原因大抵是因为受现代汉语名词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用作状语这一条语法规律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古代汉语名词能够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能够用作状语这一重要的语法特点。以此来看,这类词在形式上的一大来源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特点。古汉语名词用作状语有一类是表示比喻,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方式或状态。如以下几例: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史记·陈涉世家》)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嫂蛇行匍匐。(《左传·庄公八年》)
这几例分别表示“像人似的站着啼哭”、“像狐狸一样大声呼喊”、“像蚕一样渐渐侵吞”、“像蛇一样匍匐前行”。尤其是第三、第四例,我们可知,蚕食、蛇行本就是一个古汉语词,沿用至今。而且,古汉语中也已经出现这类合成词的用法。如: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贾谊,《论积贮疏》)
钱唐、大帅、彭式等蚁聚为寇。(《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古代汉语词以单音节为特点,这类用法比较常见,随着现代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这类名词作状语的现象逐渐以偏正式合成词和成语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例如“火红”“瓜分”“席卷”“笔直”“雪亮”“雷厉风行”“土崩瓦解”“狼吞虎咽”“龙飞凤舞”“蝇营狗苟”等。因此本文中重点阐述的这类状中式合成词的形式来源便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特点。
(二)从语法层面看
既然此类合成词来源于古汉语的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特点,那么随着语言的继承和发展,此类合成词必然经历了词化的过程,词化是指词汇中有一个现成的单词来表示本来需要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的一个在语义上较为复杂的概念。此类合成词正是从“像……一样……”这样的较为复杂的比况式短语逐步词化为状中式合成词的。
(三)从词汇意义看
从意义上看,这类词用动物具体而典型的形态特点来表达人的行为特征,以此形象化地表现人的行动方式或状态。此目的的来源与人的隐喻联想思维有关。人在与动物的频繁而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因为这些特性与人的行为特点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的行为特性上,从而实现了两个不同概念间的意义转移,使动物词汇意义映射到人的行为意义中,给人的行为特点开辟一个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使动物词汇概念具有了超越其本身意义的联想意义。这种认知联想一定是以动物特性与人的行为特点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性或经启发具有的相似性为基础的。
另外,汉语作为汉民族的语言,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具体和经验,往往从直接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进行比附化。这种思维特点体现在汉语词汇中便表现出词汇的具象性特点,从而产生了大量形象词语,本文中的此类合成词便属于形象词语的一种。
这类词往往以动物的外形特点或者行为特点进行隐喻与映射。通过以下例句进行分析:
1.对印度,英国继续推行蚕食和鲸吞政策,同时加强殖民统治。
汉语中“鲸”因其庞大的身体而有“巨大的”联想意义,于是便产生了“鲸吞”一词,表示像鲸鱼一样吞食,多用来比喻大片的侵占土地。
2.其侵略特点,是通过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蚕食我国边疆领土。
蚕吃蚕叶时是一点一点逐步的,因此便产生了“逐步地”“慢慢地”联想意义,因此产生的“蚕食”就具有逐步侵占、腐蚀的意思。
3.好在这些骑士们车技不坏,待你惊魂未定,他早已蛇行向前了。
蛇前行时有蜿蜒、快速的特点,于是隐喻到人的行为上则有匍匐、蜿蜒、曲折向前的意思。“蛇行”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队伍的前行状态。
4.敌人丢下一堆尸体龟缩到碉堡里去了。
乌龟在遇到外部侵扰时,会把四肢蜷缩在龟壳里,以避危险,因此便赋予人在遇到危险时蜷缩躲避起来的联想义。
5.引人注目的食品自选商场,常常出现顾客蜂拥而至的场面。
蜜蜂常成群结队向某一方向飞,有“数量多”“拥挤”的联想意义,因此隐喻数量多的一群人向某一方向拥挤着前进。
由此可看出,此类合成词确实寄寓了动物行为的联想隐喻意义,形象、直观地表达出人的某种类似于动物特点的行为特征,而这一特点也使这类词具有了一定的能产性。
(四)从语言接触与发展看
从语言接触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合成词中有些是意译词或新词。比如“熊抱”,《现代汉语词典》和语料库中没有出现过熊抱一词,但其却频频见诸报端网络,这说明汉语词汇系统中本没有这个词。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中有“bear hug”一词,其意义就是双手拥抱。汉语通过意译法,即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把其译为“熊抱”,借指像熊一样张开双臂将对方紧紧抱在怀里。以此表达深切的感情。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其根本来源依据仍然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本就存在这样一种用动物形态表示人的行为动作的偏正式合成词,于是才有了意译的可能。类似于“熊抱”的还有“蝶吻”一词,来源于英语“butterfly kisses”,指眨自己的眼睛使眼睫毛轻轻碰触对方的一种亲吻,其特点是轻盈含蓄,带有深深的爱意。同时,国人创作的作品中“蝶吻”也在悄悄流行,不过意义稍和butterfly kiss不同,指用唇轻轻接触对方。元湘的网络小说“清风蝶吻”系列有题为“蝶吻”的小说作品:只不过是那么轻轻的一个蝶吻,跟一生哪扯得上关系?(《蝶吻》,西陆网,2004-12-28)
二、表达效果
这类词的表达效果因其词义的特殊性而具有三方面特点。
(一)形象性
从来源看,这类词是把动物的特性隐喻到人的相关行为动作之上,在使用时必然使人产生联想、映射,极为直观生动地表现出人的行为动作的形象性。以上在分析这类词的形式来源时说到古汉语名词用作状语有一类是表示比喻。因此,作为古汉语这一语法规则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的遗留,也必然有比喻意义。将人的动作行为比喻成某种动物的行为特点,正如这种合成词格式可以转换为“像……一样+V”的形式,如“像麻雀一样跳跃”“像老虎一样注视”“像老鼠一样逃窜”“像兔子一样逃脱”“像蚂蚁一样聚集”“像鸟兽一样散开”等。另外,如果从比拟的修辞角度考虑,这类合成词也具有拟物的特征,即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具体到这类词中便是使人具有动物的形态。因此此类合成词可看做借喻造词的产物。从比喻和拟物的修辞角度看,这类合成词必定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二)凝练性
汉语作为意合型语言,要求表达简洁、凝练,这类合成词正体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这种构词方式早期是以一个松散的单音节名词用作状语附着于一个单音节动词前,是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由于长期习用,加之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逐渐凝固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这时它只是内部结构关系改变了,两个词分别变成了两个语素,组成一个词,把“像……一样+V”这样的状中式词组减缩为状中式合成词,仅用两个语素,一个词就能表达一个词组要表达的意义。从外部结构形式上来说,无需作更大的改换和变更,只需直接套用便可。因此具有简洁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三)书面性
1.从词汇的语体色彩上看,这类词基本是书面语体,口语基本不用,比如“鲸吞”“蚕食”“龟缩”“猬集”常用于政论语体。例如:
历史无情,这个洋家伙成了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暗中破坏,妄图鲸吞中国的罪证。
因此,如何防止恐怖主义一天天蚕食美国国力合军力,是布什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日军龟缩在洞穴里和地下防御工事里,负隅顽抗。
正太、青沧和保北战役,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敌人主力猬集,我一时难以围歼其重兵集团。
2.“蛇行”“蜂拥”“鱼贯”“鸟瞰”等多用于文学语体,例如:
他跳过一道小沟,进入了一座榆树林,林中很是黑暗,他在地上蛇行着,摸索而前。
学生们立刻蜂拥而进,大家臂挽着臂,带着胜利的喜悦和欢呼声,进入西便门,经和平门向天桥进发。
四十几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鱼贯地进了庙。
带着一种赞美之情,我从屋里走下楼梯,凉嗖嗖的晨风增添了我的惬意,快步爬上一个高坡,鸟瞰这个自由自在的“歌会之乡”。
三、语法特征
此类词虽然同属于偏正式合成词,但语法功能各异。其中一些动词可以直接加宾语,而不能跟补语,另一些可以跟补语而不能加宾语。还有一些进入了汉语成语系统,成为固定用法。
1.“鲸吞”“蚕食”“鸟瞰”可以直接加宾语作谓语,一般不能跟补语。例如:
事实上,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愈来愈难以掩盖像火一样燃烧着的社会危机:失业像恶魔一样鲸吞着成百万的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
其侵略特点,是通过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蚕食我国边疆领土。
在直升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俱全,左右对称。
2.“蛇行”“蜂拥”“鱼贯”“龟缩”一般跟补语,而不能加宾语。
巡逻队听到喊声,好在这些骑士们车技不坏,待你惊魂未定,他早已蛇行向前了。
转过头来,见两个便衣拖着一个人,立即蜂拥上去进行干涉,问是哪个单位抓人。
众参谋正式得令,屏住气,成弧线鱼贯走出掩蔽部,在交通壕布下一串轻声嗤笑。
当英军反击时,这支清军慌忙逃窜,龟缩进广州城。
这类合成词的词性属于动词,有些可以跟宾语,有些不能跟宾语,这也就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这类动词内部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语法的分歧,是由后一动词语素制约的。例如:“鲸吞”“蚕食”中的后一语素“吞”和“食”单独构词属于及物动词,而“蛇行”“蜂拥”中的后一语素“行”和“拥”单独构词属于不及物动词。这就直接导致了这类动词有些可以跟宾语,有些只能跟补语。
成语是古汉语的一种遗留形式,这种名词作状语的古汉语特点也必然在成语系统中有所体现。由于这类合成词具有形象性和书面性的特点,其中很多已经进入现代汉语成语系统,作为构成成语的部分成为固定用法。如“欢呼雀跃”“虎视眈眈”“鱼贯而出”“斗折蛇行”“蜂拥而至”“抱头鼠窜”“乌合之众”“声名鹊起”“满腹狐疑”,此外还有一些成语由这种两个状动式隐喻并列构成,分开不能单独使用,如“狼奔豕突”“狼贪鼠窃”“狼吞虎咽”“龙飞凤舞”“龙蟠凤逸”“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争虎斗”“鱼溃鸟散”“兽聚鸟散”“鼠窃狗盗”“鸦飞鹊乱”“鹰视狼步”“鹰瞵鹗视”。这类成语与前文所述合成词一样,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它使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实感性。
这里还要提到“熊抱”一词,作为意译的新词,它的语法功能又与此类词中的其他词有所不同。
首先,它可以直接跟宾语。例如:杨威夺得体操个人全能冠军后,来到混合采访区的他毫不犹豫地熊抱了在此等候多时的恋人兼央视特邀主持人杨云,这一时刻,满场的欢呼喝彩声让人在羡慕体操情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体育对世界开放的积极变化。(《湖北日报》,2006-12-6)
其次,它兼属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常见的是受“一个”的修饰。例如:围在麦迪身边的记者散开了,麦迪跟走进更衣室的得州美式足球英雄文斯·扬亲切地来了个熊抱,然后把自己刚刚签完名的鞋子递给了他。(《体坛周报》,2007-1-15)
另外,“蝶吻”作为刚刚兴起的新词,就目前语料来看,还只能作为名词使用。
本文主要从来源、表达效果、语法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了包含动物语素的偏正式合成式动词。此类动词既有本身为古汉语词汇的“蚕食”,也包含意译的新词“熊抱”“蝶吻”,这说明此类合成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作为符合汉语生动性、简洁性的词汇,必将被长期使用,并有不断产生形式相同的新词的可能。
[1]李丽.“熊抱”和“蝶吻”[J].语文建设,2008.1:56-57.
[2]韩峥嵘.从“蚕食”、“年景”说起——试谈主谓式合成词[J].
[3]艾素萍.认知隐喻视角下动物词汇联想意义探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22,(3):96-99.
[4]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5]CCL语料库检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