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个性自由与以人为本命题下党的建设

2011-08-15陈用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党性党员发展

陈用芳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毛泽东的个性自由与以人为本命题下党的建设

陈用芳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在20世纪前半叶,毛泽东提出并阐释了个性自由的思想。但是,个性自由是与实践相联系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此,在以人为本的命题下,讨论现代化与人的关系,就有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个性自由;党性统一;以人为本;党的建设

人的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在具体的生存环境中人又不是自由的,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这一主题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要求。在20世纪前半叶,毛泽东对个性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革命中的个性自由与党性统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的许多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认识个性自由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

一、毛泽东对个性自由问题的探讨

人的自由发展的实质,是人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内在本性去支配自身的发展,而不是被动地从属于某种外在的强制。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崇尚个性自由的思想。在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注中,他提出了“发达个性”的命题,表达了他反对封建束缚,呼唤个性解放的革命愿望,这时,他使用“个性”概念。主要是出于对封建专制文化压制人性、蔑视人的价值的极端反抗。他追求个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解放,认为:“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最高之谓”。[1]P246-247“人类生活之本意,仍在发达其个体也。”[1]P240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虽然重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但也并没有放弃个人自由的思想,而是把人的自由与中国革命的目标和任务相联系。1944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秦邦宪为《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时,为原稿增加了解放个性的问题,其中说:“被束缚的个性如不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并把反对封建专制对个性的压抑和束缚,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民主革命的任务之一,认为:“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广大群众没有清楚的、觉醒的、民主的、独立的意识,是不会被尊敬的。”[2]P336他把个性解放、人的发展与民族解放联系起来,并认为民族解放是个性自由的前提。

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的个性发展,束缚着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3]P959

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毛泽东又说:“在封建制度下,人民是没有人格、没有自由、没有独立性、没有个性的。马克思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在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广大人民也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原因是他们没有财产。独立性、个性、人格是一个意义的东西,这是财产所有权的产物。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有财产所有权,他们使大批的人破产,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破产,财产集中在他们手里,他们自己就有独立性、个性、自由,而广大人民丧失了财产所有权,也就没有个性、独立性”。他从广大人民解放和自由的高度认识共产党人的人格,并指出:“人民有人格,我们党也就有,人民都没有,我们党哪里会有呢?我们要向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自觉,懂得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人格,没有自由,要为他们的自由而奋斗。在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社会上的人都有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而且在我们党的教育下,更发展了他们的人格、独立性和自由。”[2]P416他把革命视为实现人的自由的手段;并在这一基础上把党性与党员个性统一了起来。就个性而言,他又把人格划分为“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认为党性必须与创造性的个性一致、统一起来。

正如人的需要具有个性多样化一样,人们在自身能力的拓展方面也会由于个体状况的差异,如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差异,志趣、爱好、特长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趋向。同时,也相应地要求人的能力发挥能够获得自由拓展,因而就要为人的发展创造自由的空间。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或个性自由,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个性特点。

二、个性自由与社会主义实践关系探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中研究民族独立、社会解放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其中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思考,这也是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党性与个性关系的理论资源。但是,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如何把人的自由与社会发展、党员个性与党性统一起来,又需要对关系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对社会主义客观必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认识的错误,决定了党员个性自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结论,并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上提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任何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在变革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人们根据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其中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创造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但是,在计划经济下,社会主义被模式化了。人们只能是对“大一统”的公有制、无所不包的计划、以等级供给为特征的按劳分配等事先规定的原则,并在实践中对这些进行复制。而这些原则又是建立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政治权力控制社会的体制中的。这样,不仅现代化不能启动,而且人们积极性的发挥也只能在封闭的体制中,按照上级的意图展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似乎已经明确无遗,人的主观能动性则体现为对这种“客观必然”的服从,任何对个人自由的追求都成为离经叛道,都要受到批判和制裁,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与人的个性自由的不可兼容。反映到党员个性自由与党性的关系上,就是党员要在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同时,把个性统一到上级的意图中,而不是把党性建立在党员个性自由的基础上。

其次,以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和对党员自主创造性的压抑。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基础之上的,但人的独立自由又是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又是人的自由的社会基础。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传统自然经济的解构、对专制政治的批判、以理性选择为标志的祛魅和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是人的自主创造性和自由个性形成的社会条件。但是,自然经济在中国还占很大比重,工业化的水平比较低,这就造成了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焦虑,使他们在急于改变落后状况的迫切性驱使下,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轰轰烈烈社会主义建设。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但也正是在这种群众运动中造成了狂热的情绪和激进思潮。群众运动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中使参与其中的个人失去了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也就使盲从和非理性崇拜成为必然选择。这样,整齐划一成为社会的特征,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政治威权主义,不仅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的价值都与社会主义处于相矛盾状态,而且形左实右成为时尚,党员的个性自由也在所谓的“党性”之下不能伸张,教条主义、盲从和狂热被视为党性的体现,理性的思考和坚持真理的人被视异己,党内具有理性精神和独立见解的人往往遭到批判。

再次,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下对人进行判断,造成了对党员思想的禁锢。党员的自主创造性是在党内思想自由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但在这种体制下却把对党性的认识放置到了封闭之中。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思维方式认识党员的思想,“不是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资本主义思想”、“不是无产阶级思想,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或小资产阶级思想”,并且在“灭资兴无”的口号下展开“革命大批判”,使坚持真理的党员不能伸张正义。这就不仅严重束缚了党员的自由,而且把党员的积极性发挥纳入到了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中,“党性”也成了束缚党员自主创造性发挥的尚方宝剑。这就使党员的思想解放、理性思考、批判超越、个性自由都很难得以实现。党员的个性自由不仅要在党的意志统一中实现,而且还必须建立在自主创造的基础上。党员的个性自由是一个在改变现实中追求理想的过程,但这一体制并不能从实践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桥梁。因而,党员的个性自由与党性之间就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当年,毛泽东虽然对个性与党性的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在新中国建立后也重视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张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但由于在对中国现实的判断上出现了错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用事先预定的原则规范实践,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就把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引向了错误的路径。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党员与其他人一样,必然要解决批判与解放、理性与道德、适应与超越等多方面关系的问题。但毛泽东往往强调道德否定理性、强调集体忽视个人,并在实践中以革命大批判为之道路,这就使一些党员在思想上进入了歧途。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人是历史的存在”,这一方面体现在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受当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限制,在其本性上总是有所生成又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则是说具有某种潜质、能力和追求的人,必定通过自身的实践,克服自身的局限,不断发展和升华自己的本性。在这个过程中,人在特定的目标下,通过特定的方式类积累自身的力量,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存在状态,并努力使自己成为“自由人”。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在最初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既不能摆脱对自然和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也沒有能力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时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先天继承来的。这时的人还处在愚昧的状态。马克思称之为“狭隘地域性的人”、“狭隘人群的附属物”,还称不上是“独立的个人”。

所谓“独立的个人”,是具有自主意识、自立能力、自律行为和自由个性的人,即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中具有在普遍联系之下又有独立人格的人。人的独立个性并不是自然给赋予的,而是在历史变革中形成的。在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脱离了传统羁绊的独立个人才开始生成,党员自主创造性的形成也取得了更充分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逐渐摆脱了“个人崇拜”、“计划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以市场经济为取向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也使传统社会的基础发生着改变,党员的生存环境和思想观念都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不仅为人们创造出了一种有效的生存方式,而且为人们的生存选择和创造性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它在发挥解放作甪的同时,又使市场原则成为指挥一切行为的力量。它在为人的自由个性创造社会条件的同时,也会使人变成“经济人”或“理性人”,并把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货币交换的关系上,从而把人的自由个性与对财富的追求联系起来,在造成一些人贪婪的同时导致着另一些人的贫困,并形成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民生问题的突出。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市场经济与人的自由的关系,而是必须在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准则下讨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问题。

毛泽东对党性与个性关系的分析,体现着他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同时在革命话语中就总体性和个体性的关系进行的探讨。虽然在计划经济影响下,对人的认识进入了误区,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从刚性为主转向了刚性与柔性的结合。毛泽东当年对党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论述,又对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发挥党员个性自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以对物质利益追求为准则寻求个人发展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个性自由也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启动了起来。但当以市场经济为舞台,以市场交换为原则的理性主义发展起来以后,金钱又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这就往往使手段变成目的,工具理性成为许多人的行为准则,致使人们也在对自由的追求中失去了航向。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党员的个性自由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对自由追求的正确航向。共产党人个性自由与一般人个性自由的区别是,他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在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自由与责任、手段与目的之间保持一种正态平衡的关系,并以鲜明的个性实践党的宗旨。党员的个性自由可以使党的机体充满活力,并且又可以为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注入活力。如果没有大批个性鲜明且具有创造精神的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2.党员对广大人民的示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人的发展既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又是在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下进行的。重视人的现实利益追求并不定要使人进入物质利益的纷争和困扰之中,而是要为人的发展树立起理想主义的维度,并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甪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走出实用主义,形成超越性批判的追求。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础上的共性。没有这种共性,党就不成为有组织、有影响力的组织。“人非尧舜”,这就要求党员以党性为原则约束自己。单纯强调个性必然弱化党性,并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造成个人行为的失范和腐败的蔓延。离开党性的个性必然导致个人主义;但没有党员个性发挥的党性又必然使党组织不能形成力量。只有坚持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在现代化实践中使党员的个性自由转化到人格的完善。

3.以党员的内心信仰和使命精神为社会树立正气。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许多人变得唯利是图和目光短浅。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既要求超越功利主义的个性,又蕴涵在具有内心信仰和使命精神的个性之中,是一般自由个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洗礼和升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从一般人性向无产阶级崇高使命转化的结果。党性在本质上是在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在实用理性盛行的环境中,党员坚持坚持立党为公,把党性寓于既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以超越批判精神追求未来之中。这样,就可以在物欲蔓延的社会环境中扫除不良风气,为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锤炼党性,就既要立足人的个性多样化,又要不断超越个体的局限。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2]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Personality Free of M ao Zedong and Party'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roposition of people-centered

CHEN Yongfang

(School of Business of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 problem of man's free developmenthas different content and requirement in the differenthistorical condition.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Mao Zedong pointed out and described the thought of personality free.Because personality fre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ractice,it helps to supply the new platform for man's free development with the rising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by people-centered.We should have a solid base of society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zation and man under the proposition of people-centered.

personality free;Party's nature united;people-centered;Party's construction

D261

A

1674-2109(2011)03-0027-04

2011-05-12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现代性悖论与马克思实践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阐释(2010B2032)阶段性成果。

陈用芳(1964-),女,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猜你喜欢

党性党员发展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