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FA时代海西经贸的机遇与挑战

2011-08-15陈春玲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海西

陈春玲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6)

ECFA时代海西经贸的机遇与挑战

陈春玲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6)

ECFA给海西经贸创造了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历史性机遇,但ECFA的普惠性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海西的区位优势面临弱化。海西经贸应紧紧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挑战,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ECFA;海西经贸;现状;机遇;挑战

ECFA是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是指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框架内,两岸签署类似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等,目的是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2010年9月12日,ECFA生效,两岸经济关系跨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时代”。

海西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海西作为离台湾最近的经济区,ECFA的生效将为其带来巨大机遇,但由于两岸的一些产业相近,竞争激烈,海西又将面临挑战。

一、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海西经贸竞争现状分析

2009年海西的GDP产值达到2.06万亿元人民币,年增率为12%,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的3.6%,是近年来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之一。到2020年的GDP产值将有望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经济成长的“新引擎”。[1]以下,笔者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对海西经贸竞争现状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

近年来,海西的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建成了以港口为龙头,连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民航机场的客货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特别是从2008年起,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铁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还有望建成“三纵六横九环”的铁路网和“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但由于海西境内山脉众多,丘陵起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加上因历史原因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许多工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还很落后,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能力较弱,又兼受邻近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外商的进驻意愿不高。

(二)需求条件

近年来海西的消费需求增长虽不及投资增长强劲,却一直呈现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各级政府也认识到通过投资保持经济的高位运行不现实,只有通过刺激消费才能保持较稳定而持久的经济增长率,因此扩大内需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随着海西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也在稳步提高,对产品质量、性能的消费要求不断提高,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强。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目前海西虽然已经发展了一批发育良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如石狮晋南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南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但这些产业集群多是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类的还很少。另外,龙头企业较少,许多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布局分散,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网络没有形成。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

目前海西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这能激发企业改进和创新的动力,培育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助于形成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但问题是许多企业的产品结构趋同,档次较低,创新力缺乏,主要以低价作为竞争手段,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方式不但无助于培育产业竞争力,反而会抵消已有的竞争优势。

(五)机会和政府行为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西建设由区域战略跃升为国家战略,海西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生效,也给海西带来了重要机遇,海西将更好的发挥中央赋予海西服务中西部的主要功能,成为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政府部门也及时研究,积极布署,促进企业抓住两岸交流发展新契机,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与台企的合资、合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海西面临重大机遇,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区内厂商多数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核心技术,以低附加价值的产品加工为主,产业基础还相当薄弱,目前虽初具雏形,相对于长、珠三角,海西经贸还有进步的空间。

二、ECFA给海西经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ECFA给海西经贸带来的机遇

商务部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称,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分别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实现产品零关税的假设下,ECFA将助大陆GDP增长提高0.63-0.67个百分点,同时还将带动就业率增长。[3]

1、高等教育及人力资源

ECFA的生效使两岸教育服务业从中受益,为两岸学子带来更广阔的求学之路,两岸学生可以到双方的高校去就读,这将促进两岸学子的交流。另外,海西在建设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而台湾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师、管理者,全球化程度高,他们了解华夏文化,两岸还有独特的“五缘”关系,沟通起来很方便,所以ECFA生效后,两岸的人力资源将有更多的交流互动。福建省已宣布将聘用台湾专才担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15个事业单位的管理职务,这将促进两岸的智商合作。海西要建金融试验区,一些大陆银行也希望参股台资银行,都可以借助于台湾优秀的金融及管理人才。

2、资本投资及金融合作

EFCA生效后,国家将会出台更多支持海西建设的相关政策,政府和民间都会加大对海西的投资。ECFA早收清单中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工业产品实施渐进减税直至零关税,这一安排将使大陆的台资企业供应链缩短,企业营运成本下降,促进这些产业在大陆的投资。这不仅使台商有了更广阔的投资兴业舞台,也使海西通过引入台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学习台商先进的经验,提升区内服务业的管理水平。

两岸交流,资金往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海西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中央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把握ECFA契机,积极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两岸金融机构双向互设,加速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前置平台。珠三角的香港与长三角的上海都是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介于中间的海西,可争取发展成另一个金融中心。

3、消费需求与目标市场

ECFA的生效将会满足海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在在本地,海西居民就能享受到台湾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台湾的农产品品质高,品种丰富,ECFA生效前价格偏高,市民只能小量采购,ECFA生效后,市民就能在本地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台湾产品。ECFA的签订更引进了台湾医疗、养老等服务项目,不仅给大陆带来了优质的服务资源,还带来了可贵的经验。

而另一方面,EFCA生效后,不仅台企能够更加深入大陆市场,大陆企业也可赴台投资兴业,改变过去台商对大陆单向投资为主的模式为双向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海西企业可以参股投资,或设厂进行实物投资,人才、技术、资金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大陆服装名牌“九牧王”正谋划投资台湾本岛。厦门机电集团、轻工集团也积极寻求将金龙客车、古龙罐头食品、通士达节能灯等优质产品打入台湾市场。

4、产业对接合作

当前,台湾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大陆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两岸经济有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需要。如台湾农业在动植物品种、养种植技术方面有竞争优势,目前海西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ECFA生效后,两岸将深入合作,海西可通过引进台湾成熟的管理机制、管理经验、先进设备、专利技术和资金,充分利用台湾的研发创新与全球营运能量,配合区内较低的成本优势,改革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两地农产品加工合作,加快生物科技的综合研发、创新合作,实现向海外延伸,拓展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对海西而言,ECFA生效后最重要的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实现数量上的扩张,更要充分利用台湾的生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经验,促进海西产业技术的升级,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分工地位,使两岸产业由依附型向对等型的价值网络分工关系转换。

(二)ECFA给海西经贸带来的挑战

两岸签署ECFA,虽然经济上总体都是受益的,但双方都需要向对方开放市场并提供关税优惠,同时也必须扩大进口,这对部分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弱势群体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1、农产品及劳务出口受限

在ECFA的“早期收获计划”中,大陆以零关税进口的台湾特色农产品超过50种。另外,大陆出台了“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项目”等惠台新政策,为台胞在大陆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ECFA的“早期收获计划”清单中,并未提及要求台湾对大陆开放农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海西必须单方面承受来自台湾农产品和人才的竞争。

2、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竞争压力增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海西面临激烈的竞争,不仅前有“标兵”——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强势竞争,后还有追兵——“中三角”(长沙、武汉、南昌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圈)乃至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挑战。同时,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加快,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人力和土地等方面的成本,选择中西部地区“西进”;另外,近年来,海西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南北夹击”之下,港商、台商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投资热点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华北等区域转移;还有一些较大型企业“北上”北京或上海;“南下”深圳或广州开办分公司或设立研发、商务和品牌中心,以吸引当地设计研发、品牌运作、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海西的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边缘化的潜在风险。而且,200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11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各区域的奖励产业与政策有趋同的特点,海西虽定位为“对台先行先试”,由于ECFA的早期收获清单具有“普惠制”的特点,海西并未享受“特惠”,竞争优势并不明显。[4]因此,ECFA生效后,海西的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

3、投资软环境建设滞后,优惠政策存在片面性

投资环境的问题主要是指投资软环境,它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援程度、企业的税费环境以及土地、人才、金融支援等。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及两岸经济合作层次的不断深化,诸如城市定位、土地储备不足、政府服务、政策优惠弱化等问题也日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两岸合作的动力与要素配置的效率,一些企业如泉州的七匹狼集团、菲莉集团、劲霸时装等公司的为了寻求更好的投资环境纷纷将总部外迁。

当前两岸虽然已经签订ECFA,但ECFA仅为框架协议,两岸需要进行许多后续协商,最终要达成“FTA”。海西目前的“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仅能使海西保持暂时的优势,而且当前的惠台政策主要以其自我发展为中心,还具有传统的“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的特点,仍以吸引台湾投资为主,并未真正考虑到两岸产业的合作分工,制造业优惠不够突出,因此政策的覆盖面虽广,但内容仍较为空洞,优势难以凸显。

4、区内各城市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性缺乏

由于海西周边多山,与其它城市的陆运与海运建设仍显不足,区内主要城市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据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9年的调查显示,海西在中国9大经济区域的综合实力评比排名第4,在区域内评比的10座城市中,仅厦门岛内与岛外列为A级,其余城市多为C级。区内的发展落差不利于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而且太过细分的市场也不利于产生规模经济。[5]

另外,海西要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熟练技能的高、中、初级产业技术工人。但在当前海西的主导产业如通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科技、环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中高端人才紧缺,而另外技能型人才难招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大难题,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海西经贸的竞争优势

(一)加强两岸企业合作及对台企的金融支持

要全面培养海西的竞争优势,关键要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竞争性企业,由此形成相互促进的优势产业集群,这需要加强两岸中小企业的合作,因为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如果两岸中小企业能加深交流、互访,台企介绍中小企业丰富的发展经验、卓越的生产技术、管理运筹、创意设计及行销通路,陆企提供流丰沛的资源、人脉、市场通路、劳工管理以及经验,就能共创价值,创造更新的网络。

另外,由于许多台企规模小,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多为租用,在需要贷款时,没有抵押物,融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台商企业协会建立联保制度,给予台商长期低息贷款。另外也可以鼓励一些台湾银行、企业和个人参资海西中小银行,或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吸收台资参与组建合资银行,为台商融资解难。同时,还可通过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为台商提供的专案贷款,扩大台商融资渠道。

(二)加强两岸科技交流及物流合作

科技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当前两岸在科学研究与创新、技术引进与转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各有所长,具有互补优势。只有通过建立两岸科技资源的开发共享机制,支持台企介入大陆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早期研发,共同开拓高新技术商品化服务领域,建立两岸人才合作培养基金和基地,建全两岸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途径,提升两岸科技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

另外,两岸物流合作也是提升海西竞争力的重要途径。ECFA生效后,两岸贸易量必将大增,另外“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产业合作格局也将加大物流需求,加强物流合作将大大降低双方的经贸成本,实现贸易互惠。海西可以利用两岸港口群极近的区位优势,整合两岸物流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分工协作,加强物流合作规划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两岸物流标准、营运法规的对接,促进两岸物流的迅速发展。[6]

(三)加强省际合作,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强福建与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闽粤浙赣四省可以联合起来,通过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建设对台交流的主要平台,积极开展海西旅游文化交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强物流协作,拓展海西内陆经济腹地,加深省际边贸联系。

在加强省际合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区内各地域之间的合作。海西的沿海地区与山区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山区可以承接沿海地区转移出来的部分产业,但山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差,尤其是交通运输能力十分薄弱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山区台资相对集中区域的道路、水利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促进台资向山区转移的规模和速度。[7]

(四)优化海西经贸和投资环境

海西要适应国际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就要建立更加透明、开放的制度体系和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政府必须明确界定管理的范围和职权,进一步简化外资进入的审批制度,对中小外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公务人员要树立法制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另外,海西要推进两岸“保税区”与“自由贸易港区”的有效对接,放宽两岸贸易条件、简化通关、检疫等手续;通过加快建设台商投资区,在一些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的产业或领域,实行“试点先行”的做法,发挥比较优势,争当两岸产业合作的“试验田”。

(五)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海西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建立两岸高新技术人才交流培养与管理创新体系,可以实现两岸人才互补。海西可以实施灵活的台湾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建立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机制,重点引进目前比较短缺的高新技术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在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激励海西的现有人才。通过外引内联,聚集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满足外资企业“人才本地化”的需求。

对海西来说,ECFA生效后,虽然某些产业不可避免会遭遇"阵痛",但受益的产业远远多于受损的产业。一些受冲击的产业可通过这次调整的机会,加速产业升级,寻求新的产业定位,实现产业转型。中央也将会出台更多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海西发展,两岸产业互补、融合的力度也将加大,海西即将迎来再次腾飞的好时机。

[1] 张亚中,李闽榕.海西经济区与台湾[M].台湾:两岸统合学会,2010.

[2] [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王小平.“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动因浅析[J].现代商业,2010(7):79.

[4] 石正方.后ECFA时代,海西应如何把握机会?.华广网,http://www.chbcnet.com,2010-8-5.

[5] 陈子昂,钟富国.海西经济区之政策想象与商机探索[EB/OL].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reports/pop_Doc_promote_NP.asp?docid=CDOC20100416005&cate=CEI,2010-4-16.

[6] 辜胜阻.海西要借ECFA成为推进两岸互惠共赢的先行区[EB/OL].http://npc.people.com.cn/GB/12265323.htm l,2010-07-27.

[7] 单玉丽.试析台资在福建的梯度转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19-122.

In ECFA Era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Hercynian Trade

CHEN Chunling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16)

ECFA create a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Early and Pilot Implementation Policy for Taiwan to Hercyn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but ECFA is generally favorable to the whole China.The Hercynian advantages face weakening,Hercynian should firm ly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and activelymeet the challenges to getmore competitiveness.

ECFA;Hercynian Trade;present situation;opportunity;challenge

F727.57

A

1674-2109(2011)01-0025-05

2010-11-08

陈春玲(1978-),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贸易。

猜你喜欢

海西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西画法影响下的康雍乾珐琅彩瓷画新风
2021年7月24日海西大到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大自然,令我陶醉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对接海峡西岸地区文创产业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现代物流的RFID集装箱信息管理应用研究——以海西港口为例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爱在海西
“海西”开发奏凯歌——福建省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