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认识与发展
2011-08-15余玉湖
余玉湖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认识与发展
余玉湖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民生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海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来源;民生主义;新民主主义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先驱。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并在中国革命和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仅从中国废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出发,而且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上,研究中国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民生社会主义的主张,从而使他的思想追求和社会目标体现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他的民生主义是新民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
一、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狭义上的理解就是社会的经济问题。在三民主义中,孙中山把民生问题看作是根本,民族和民权只是民生发展中的体现。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经济纲领,当大多数人的平等在经济上不能得到体现时,民生问题就表现为经济问题。所以,民族和民权是民生的外在表现,而民生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孙中山认为中国必须在革命成功后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改变社会的贫穷落后。但发展经济又会造成社会贫富分化现象,这就要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而不能单纯采取资本主义的办法。而“民生主义,是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才盛行的,以前所以没有盛行民生主义的原因,是由于文明没有发达”[1]P83。随着现代性的展开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他说:“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只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只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1]P84所以,“社会党所提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想要设法挽救;这种人日兴月盛,遂变为一种很繁博的科学。”[1]P84由于中国落后,就要以西方为鉴,以防将来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社会不平等。他指出“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享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1]P84-85并且进而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福利,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1]P86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作为进行社会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纲领。他说:“社会革命为全权所提倡,中国多数人尚未见到。即今日许多人以为改造中国,不过想将中国弄成一个极强大的国家,与欧美并驾齐驱罢了。其实不然。今日最富强的莫过英、美,最文明的莫过法国,英是君主立宪,法、美皆民主共和,政体已是极美了然国中贫富阶级相隔太远,仍不免有许多社会党想要革命。盖未经社会革命一层,人民不能全数安乐,享幸福的只有少数资本家,受苦痛多数工人,自然不能相安无事。”[1]p93“如以为中国资本家未出,便不理会社会革命,乃至人民程度高时,贫富阶级已成,然后图之,失之晚矣!”[1]p93并且指出:“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1]p104与此同时,他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四大实施纲领,认为“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民国,首先要实施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教育普及’。这是改革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主要途径。”[1]p95他认为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主要问题。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先由土地所有者自报地价,而后进行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报价高纳税多,报价低纳税少。照价收买,增价归公,由国民共享。随着未来工商业的发展,地价也随之上升,按照这个价格纳税,这个提高的价格必须归公,由全体国民共享。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以此为根据研究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打破资本制度。”[1]p861“我们的民生主义,是做全国大生利的事,要中国像英国、美国一样的富足;所得富足的利益,不归少数人,有穷人、富人的大分别,要归多数人,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1]p895这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展,已经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而是必须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孙中山的三民主主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认识转变
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随着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把握了三民主义的精神实质,并划清了与共产主义的界限,在不断深化三民主义的内容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之实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认识转变是伴随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认识转变而发生变化的。
第一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就必然涉及到两党的纲领和基本主张是否相近或能否合作的问题,实质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此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讲演,进一步阐述了三民主义。特别是把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相联系,体现出民生主义本质要求。从而实现了三民主义的重大发展。这样就克服了民生主义的许多局限性,使之能更好的反映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客观需要。所以,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认为把这两个理论 “可以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是列宁主义者”[2]p845,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认为:三民主义“是要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3]p750,共产党人、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蔡和森认为民生主义虽然 “不是共产主义,但其结果是共产主义”。[4]p738
第二阶段,土地革命时期。1926年10月出版的《黄埔潮》发表了余洒度的文章,文中提出了“三大政策”的概念,此后,这一提法又出现在中共中央的文件中,“三大政策的民主主义”就与旧的三民主义区别开来。1927年以后,中共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有了很大转变,由于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开始在理论上和各种权威刊物上对三民主义进行批判,如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上,并把三民主义进行“革命精神”和“反动思想”人为的区分,还以中央的名义号召党员进行批判。这样也就不能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更不可能对民生主义有全面的科学的历史分析。
在孙中山逝世前不久,戴季陶就推出了《孙中山主义之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解释三民主义。民国时期,三民主义不仅没能在中国实现,被戴季陶主义歪曲后的“三民主义”反而成为蒋介石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根据。加之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敌对的政策,使许多人对三民主义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毛泽东后来说:“我们党内有一种情绪,不喜欢孙中山,这种情绪在相当广大的党员中存在着。认真说,这种情绪是不大健全的,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5]p321他指出:“要三民主义是一个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5]p273但直到抗日战争前,中共党内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一些人把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割裂开来,认为共产主义是将来的事,现在只能搞三民主义;另一些人把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化,把三民主义解释成共产党的东西,符合社会主义的纲领。对此,周恩来曾指出:“这都是不妥的,只能模糊社会视听,增加国民党的自大心理,并不能帮助统一战线的发展。”[6]P47
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到建国前。由于日本的入侵,导致民族危亡,要求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在1936年8月致国民党的信中明确提出要“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精神,重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三大政策。”[7]p81必须高举三民主义旗帜,以实现全民族联合抗日。1938年,张闻天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把余洒度提的三大政策经上升为当时中共中央的文件形式加以确认,“三大政策成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灵魂”。后来,他针对国民党宣传的伪三民主义进行了驳斥,他强调:“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纲领,只有把握住三民主义的三大基本原则,才能有利于当前的局势。没有马列主义的帮助,真正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所把握不住的。即使孙中山也要我们的帮助,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便是这样。”[8]p24针对当时有些人认为共产党接受了三民主义就是放弃共产主义的看法,王稼祥指出:“共产主义者承认三民主义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因而拥护三民主义,这不但不违背马列主义的学说,相反的,正是根据马列主义的学说而得出的正确结论。”[9]p233-234董必武则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有一致性,这才之得以与共产党合作。否则,遂与共产党暌离。合作以后,国共两党应该为“争取中国独立的民族主义,争取平民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争取改善广大群众生活的民生主义。”[10]p3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提出了“旧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的概念。正确区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关系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更加明确,走向了科学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共产党人既肯定了三民主义中的积极因素,又分析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并辨析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由于阐明了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政纲上的相同性,从而论证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因为只有在政治观念上取得一致,才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说:“由于这些相同,并由于三民主义见之实行,就有两个主义两个党的统一战线。”[11]p688第二,由于指明了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不同,从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方向。也就是说,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目标。由于两个主义的不同,共产党人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在与国民党团结的过程中,不放弃自己的主义。这就驳斥了蒋介石把共产主义同化于三民主义的企图,坚持了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思想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
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他们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与国民党却有不同的立场。虽然国民党内也有不同派别,但在指导思想又与共产党有根本不同。共产党是把三民主义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成果,从而认真地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形势的发展,赋予它新的内容,使它体现出新的精神。这样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从根本上坚持了对它的科学态度,从中把握了中国走向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只是一种理念,是出于对平等、正义的追求而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因为没有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所以带有一定理想主义性质。虽然三民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也造成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阐释,使之为不同的政治要求服务。但是通过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科学分析,也就使它与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成为新民主主义纲领的思想来源,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民生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思想来源
“一个理论之所以能在历史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够回答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给人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且也在于它给人们提出的问题是一种历史的任务,可以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使这一理论不断得到发展”[12]p18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和作用。而中国共产党人却在当时对三民主义一片混乱的解释中,不但把握了它的核心内容,而且克服了它的许多局限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正由于它自身尚有许多不完善和不彻底的地方,所以人们也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加以解释。毛泽东曾经强调:“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孙中山在一九二四年所主张的三民主义的革命在基本上是一致的。”[13]p648他还说,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完成孙中山未竟的事业,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13]p675。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住了孙中山思想实质,并对它进行创造性发展,使之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否认孙中山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毛泽东说:“为了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5]p1059毛泽东高度评价国民党“一大”《宣言》提出的民生措施,他说:“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构成的正确的方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他还提出:新民主义主义共和国,要“实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13]p678中国共产党在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义主义的经济纲领。毛泽东说:“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11]p678-679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中国在现代性成长中追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的理论创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的探索中,不但注意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不仅称孙中山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伟大领袖”,并且明确提出:我们最坚决最忠诚地为实现三民主义中国而奋斗。在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直接成为他参考和借鉴的理论来源。他在论及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时说:“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实现工业化有三种方式,就中国的一般条件来说,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凡是能够操纵国民生计的关键产业如铁路、矿山等,最好由国家开发经营,其他产业可以让私人资本来发展。为了开发利用手工业及农村小工厂的巨大潜力,我们必须依靠强大的用民主方式管理的合作社。”[5]p186为了使广大共产党员正确认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研究三民主义理论,研究如何使三民主义具体地见之实施,研究如何用正确的三民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大众,使之由了解而变为积极的行动。”[13]p184,正是因为孙中山把握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所以毛泽东不仅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高度评价,而且把它视为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目标。
孙中山在阐述新三民主主义纲领时,明确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就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是“发达国家资本”和“限制私人资本”,这样就与近现代发展工商业的历史任务联系了起来,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建设纲领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进行了理论上的准备,也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在评价孙中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指出:孙中山确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并且是抑制资本主义不良后果所必需的。而“新民主主义思想表现为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取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它不仅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响应民族自主自发的需求。这里令人感兴趣的是它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再次把社会主义确立为历史发展的目标,它一方面需要暂时从资本主义中获取经济动力,另一方面又把社会主义作为这一发展过程的防范,它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直到中国具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如果我们记得新民主义的思想汲取了孙中山的社会和政治观,那么把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防范作用就更加显而易见”[14]p184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为“后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而且从孙中山开始就开了这种先河。
今天,我们仍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应该像研究马克思主义一样研究它,它不但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而且也开创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河,对于我们今天及未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海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海西建设尤其重点关注对民生主义的发展,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兼顾民生资源均等共享、优化弱势群体权益、共生和谐民生环境等方面的探索。
[1] 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 李大钊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恽代英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蔡和森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8] 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 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0]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董四代.中国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述评[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13]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14]苑洁.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Before the founding of PRC,the Chinese Communists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 le's Livelihood
YU Yuhu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 Chinese Communists know Sun Yat-sen's Livelihood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the Democratic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direct source of ideas and grasp its essence,to explore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source,livelihood,new democracy
D231
A
1674-2109(2011)01-0020-05
2010-11-19
本文系武夷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域的海西建设模式》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Q0917)。
余玉湖(1977-),男,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