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教育: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2011-08-15王慧敏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大学生

王慧敏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3)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充足,人们经济条件充分改善,中国人因长期经济落后而压抑的消费欲望喷薄而发,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彩的娱乐、应有尽有的服务,不断撩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激情。本来,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产发展的目的,但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随着改革开放汹涌而至,于是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也在发生悄无声息的变化,人们不再是为需要而消费而是为面子、为显示身份地位而消费,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1],于是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趋势下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方式不断出现,中国几千年来信奉的节俭美德转瞬间被弃若敝屣,取而代之的是奉消费主义为消费之圭臬。

消费主义将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占有、贪婪无度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这种观念对校园风气和大学生的冲击是巨大的,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进入了非理性消费的误区,校园里超前消费风行、盲目消费凸现、炫耀性消费显现,他们忽略学习重视消费,忽视节俭崇尚奢华,忽视奋斗强调享受,忽视精神追求注重物质满足,这种生活取向对家庭、个人、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过度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了父母的负担,影响家庭和谐;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造成了大学生精神向度的空虚;盲目的攀比、炫耀消费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导致校园生活与道德秩序的严重扭曲。于是堂堂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偷窃手机、衣服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有大学生为了得到心仪的化妆品、时装不惜丧失人格出卖自己的青春甚至肉体的现象。

因此,在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大学生生活的时候,学校教育决不能熟视无睹。关注大学生消费教育,正确引导和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应该成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个人理财教育本应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但素质教育收效却甚微,无论家长还是学校关注的视角无一不是应试教育下学生智商的发展,却很少注重学生财商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金钱,开支基本由父母操办,家庭教育较少涉及金钱话题,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是只要能把学习成绩提高其余什么事都无足轻重。理财教育的缺失造成我们的孩子整日浸淫在书堆和玩具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直到上了大学。大学是人生新的阶段,大学生脱离了家庭的束缚,步入繁华的都市,一切都是如此新奇。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新的人生目标需重新定位,找不到目标和价值定位的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消费与享受中不能自拔,还有些学生虽然很快能把握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但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却等同“弱智”,在理财方面依然一塌糊涂,他们面对一下子增加的生活费用手忙脚乱、迷茫而无助,不知道如何分配,消费理念上基本上是“盲目”和“从众”。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必须肩负起对大学生理财意识的教育,担负起由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大学生财商不足的缺陷,在重视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关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将相关消费教育的课程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而且也对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的铺张浪费现象及时地进行教育指导。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方面,理财教育入课堂。理财专家指出,会不会理财,能不能理财,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当成进行人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设计和生活实践的“必修课”。

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适度消费,强化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形成崇尚节俭、鄙视奢侈的校风。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注重消费教育与国情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教育还要与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发源于美国的消费主义在19世纪产生后立即像“飓风一般”疯狂地席卷整个美国,人们习惯于超前消费、信贷消费,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消费主义已经进入大众化。但20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金融危机,在人们开始反思这场危机的根源和产生的土壤时,许多人意识到这不仅是经济危机也是文化危机,即追求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文化土壤。信用消费是拉动经济的巨大杠杆,但这种杠杆作用必须建立在“适度”的基础上,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引发经济危机[2],因此消费主义蕴涵着极大的社会危机。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着明显的不同。当代美国是消费过度,而中国则是消费不足,由于长期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中国居民普遍坚持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理念,为鼓励消费,扭转消费低迷的困境,中国政府在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已将消费置于第一位,而将投资、出口置于其后。但政府鼓励消费并不是像西方的以享乐主义为目的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甚至浪费,而是提倡积极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而且中国收入分配极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少数高收入人群的高消费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在当前中国两极分化的背景下,过度高消费会带动中等收入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非理性的冲动与消费,从而造成家庭的负债消费,造就相当多的尚不具备消费实力的“负翁”。

中国是资源“贫血”国家,过度开发利用会造成人与自然紧张关系,带来生态危机。消费主义导致人们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和模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用完就扔”,消费主义推动了人的占有欲的极度膨胀,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大大增加,使大自然不堪重负。消费主义对时尚无节制的追求导致了产品社会寿命的大大缩短,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增加,这种浪费与我国的国情严重不符,会直接导致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我们既要反对过分节俭、只满足温饱而忽视生活的发展性和享受性,又要反对奢侈消费,反对只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生态环境、忽视社会公正、忽视资源的“可持续性”,坚持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消费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体现人的道德价值观的伦理文化现象。人的消费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造成一定的道德后果,也必然会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表现出来,而消费过程本身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消费者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以及道德准则,所以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即消费道德。消费道德作为消费中产生的调节和指导消费活动的行为规范,促使人们的消费活动趋于理性和完善,所以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合理消费,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进而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全面发展[3]。

首先,学校道德教育中注重消费道德。学校德育的内容也应该改变脱离学生生活、远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模式,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使道德教育的内容不断得到扩充和完善。此外,我们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消费道德教育环境,通过班会、黑板报和学校广播站等各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不比阔气比志气”。

其次,在消费道德教育中加强“黜奢崇俭”等中华民族传统消费美德教育。纵观中国历史上关于消费的思想,讲的最多的就是勤俭、节约,并且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正统的消费道德观,是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不息的精神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勤俭、节约”是维系国家稳固,家庭繁盛的保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格言警句已家喻户晓。在基本的生活上,倡导“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君不改其乐”,在艰苦的生活中自得其乐,这些都可看出,在我国传统上宣扬消费崇俭,反对铺张浪费和消费攀比,提出“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我们今天新形势下教育大学生的最好教材[4]。

消费主义蔓延的趋势我们无法避免,它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学校思想重视、积极引导,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和他们的未来发展,就能够对大学生消费教育形成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一定能够迎接消费主义的冲击,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自觉规范消费行为,为社会营造清新的消费氛围。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周中之.消费主义:金融危机产生的文化土壤[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5).

[3]程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7.

[4]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消费大学生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之歌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消费ABC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