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模式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2011-08-15尹元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工学旅行社

尹元甲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模式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尹元甲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培养采取“工学交替”的模式已成为潮流,这一态势似乎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旅游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及相关人员专业的技能指导,但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研究“工学交替”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突出问题;对策

一、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背景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中国正在往服务型社会转型,“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国内旅游明显快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09年国家旅游局公布我国旅游业及其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口达社会总就业人口的9.6%。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旅游就业总量将达到1亿人左右,旅游业前景非常广阔。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尤其是旅游行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而这正是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高职旅游院校是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高职旅游专业主要有酒店服务管理和旅行社服务管理两个方向。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工学交替”模式的先例。典型的“双元制”培训有几个基本要素,实行工读交替式培训和学习,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约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每一职业岗位群的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它注重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偏重于应用技术、实践教学,高度密切与企业的配合。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普遍采用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在三年的教育教学期内分段式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先在学校主要学习一段时间的旅游、酒店等理论知识;第二阶段,让学生进入旅行社或酒店等单位上岗,边工作边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学习实践技能;第三阶段,让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一阶段被认为是学生获得一定社会实践经验后针对自己的不足而主动学习和提高的阶段;第四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顶岗实习。旅游专业学生经过这样的“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学得了必要的旅游、酒店方面的理论知识,还习得了基本的旅游行业实践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

三、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的突出问题

(一)家长认识的滞后

一方面,有些学生家长对旅游行业认识模糊和对行业技能要求缺乏了解,头脑里还存在工业技术第一,服务行业是下等工作的习惯思维;也有很多家长是因为学生高考不理想而不得已选择学旅游,对旅游专业“工学交替”就更加陌生了。

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这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时代的需求。但高职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我国高职教育的“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解决。再加上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和旅行社等单位的高强度工作和在学校学习比较形成巨大反差,从而让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这些都势必造成人们对高职教育“工学交替”模式的怀疑。反映在对待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的态度上,家长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甚至有抵触心理,觉得旅游教学如同传统教学一样也应该是在学校而非酒店和旅行社。

(二)学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可以说是养尊处优,处在一种被关心和被照顾的角色中。首先是学校学习和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角色转变,经济上从被给予到自主创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能负担三年的学习费用,学生本人很少有经济压力的概念;一部分贫困生在经济方面可以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压力也不是很大。而在“工学交替”中,不管是酒店还是旅行社,学生的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工资和奖金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所得,不劳动或工作有瑕疵势必影响学生的经济收入,压力随之而来。其次是精神思想方面,从被服务到服务人,势必引起感情的巨大落差。大部分学生在“工学交替”之前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艰苦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会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三)校企合作的肤浅性

旅游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在今天已经为很多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学校所接受和实施,但大多数校企合作是很肤浅的。

1.企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不稳定

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都有业务的旺季和淡季,旺季的时候就非常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和工作,企业也表现出较大的热情;淡季的时候,企业不需要那么多的岗位劳动和工作,就难以接受学生的“工学交替”。

2.企业行为的简单功利性

盈利是企业行为的最大动力,“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也不例外,而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最高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这就造成两者的目标和行为不合拍。反映在旅游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上,酒店更愿意让学生去技能要求不太高的餐饮和客房部门做简单而必不可少的工作,旅行社更愿意让学生做简单的接待和艰苦的导游工作,“工学交替”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对企业是一种廉价劳力,至于学生在酒店和旅行社有没有学到比较全面的技能,企业方面是不太关注的。

3.缺少人文关怀

在酒店和旅行社“工学交替”的学生,劳动强度往往过大,加班显得很平常,很多时候是廉价的或无偿的。酒店和旅行社对“工学交替”的学生往往缺乏细心的指导和引导,很多学生因技能没掌握好而无所适从。酒店和旅行社在需要学生做某项工作的时候才想起他,管他会与不会,都得做好;不需要的时候,学生显得是多余的,无人理会。技能接触面也很有限,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的学生大都被安排在餐饮和接待等技术性相对简单的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学到的还是那个简单环节的技能。

酒店和旅行社人员比较复杂,而现在很多酒店都没有形成好的酒店企业文化,中国的旅行社普遍规模较小,或者是“夫妻店”,很难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人文关怀也很难办到。老员工轻视和为难新员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工学交替的学生经常遇到不公平的待遇而“申诉无门”。有部分学生厌恶酒店、旅行社的不公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换个角度来说,对酒店、旅行社的业务经营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4.学校管理的缺位

很多学校把学生送到酒店和旅行社后疏于管理和照顾。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不足,无从指导下到企业的学生的岗位技能;二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安排与企业的作息安排不合拍,“工学交替”的指导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而难以顾全。后果是由于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思想的不成熟,很可能迷失自我。

(四)企业培养的保守性

旅游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工作对技术性要求不太高,高职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行业需求的中高档人才,这些学生在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学得旅游行业工作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特别高深)。他们日后就业的主要单位就是酒店和旅行社,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依靠酒店和旅行社这个习得技能的舞台。但是在企业看来,一方面,解决眼下的廉价劳力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工学交替”的学生是不稳定的,让学生学会全面的技能势必增加企业的培养成本,甚至泄露酒店和旅行社的商业机密。因此,酒店和旅行社能教会学生的实用技能是有限的。

四、解决高职旅游专业“工学交替”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服务型工种的社会宣传

随着中国向服务型社会转型,服务行业的大好就业和创业前景,以及服务行业工种的社会积极形象和成功案例等,都应该引起社会的了解和关注。政府、企业、学校通过媒体要积极宣传服务光荣的理念,一改传统工业至上的思维定势,让更多的学生家长了解和支持旅游教育事业。

(二)政府在“工学交替”中有所作为,形成良性大环境

政府在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中的缺位,使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进而影响企业的合作动力。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具有长远目光,把地方的综合竞争力归结到全民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上,增加教育的支出,加强“工学交替”的制度建设和宏观管理。政府应该牵头在学校、企业和政府财税部门架一座桥梁,建立“工学交替”的激励机制,让企业和学校进行富有内涵的“工学交替”。对旅游企业来说,“工学交替”做得好的酒店和旅行社应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和奖励。

(三)找准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适应于旅游行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最大的部门是酒店和旅行社。这就要求,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酒店管理方向应该要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技能以及酒店日常服务工作的基本管理技能,旅行社方向的学生应该具备导游、旅行社计调、外联业务、财务以及旅行社日常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旅游专业“工学交替”应该以学生为本

1.培养学生素质,让学生习得技能才是硬道理

旅游专业的“工学交替”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把学生往企业一送,把“工学交替”的架子拉起来,做做材料上报就万事大吉,至于具体实施却疏于顾及。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学到了多少,学习和工作效率理想不理想,劳动强度大不大,思想波动强不强,学生满不满意等等一系列问题应该放在学校、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管理者工作的首位。

2.旅游专业教育要强调科学性

“工学交替”的最终目的是习得技能,这就要,在工作中学习,而学习是有规律的。比如说:劳动强度不能过大,有休息才能有学习,军人打仗也讲究有效休息。再比如:学习是从易到难,温故而知新。对此,企业和学校应该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

3.处理好“工学交替”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从被照顾、被关心、被服务到照顾、关心和服务他人,这其中思想情感的落差是巨大的,完全可以被理解,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适应期以应对角色的大转变。学校和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指导老师应该关注这一点,为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生活到情感应加强多方位的指导和引导。

4.“工作中学”要强调有效性和高效性

“工学交替”的一个特点就是“工作中学”,这样带着一定的工作目标,会让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去把握工作程序和技能,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旅游专业“工作中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尽量广泛地接触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应该在合适的机制下乐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高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习得最多最好的技能,这就要求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学校想一切办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科学指导和科学考核。

5.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我国高职院校近年来都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但掌握行业技能和把握行业动态的专家型教师还是很少,很多双师型教师只是考了一个行业资格证书,离行业专家甚至行业专业人员的距离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的行业一线人员为目标,因此双师型教师要加强其内涵建设,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企业实践机会,丰富其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定期到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

(五)改善校企协作,加强学生管理

旅游专业“工学交替”要建立创新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旅游专业“工学交替”要避免“企业冷,学校热”的局面,学校应该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使各自的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学校和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工作学习指导和引导,落实教师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其工作计入教师和企业指导人员的工作业绩。对指导教师也应该进行科学的工作考核。

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其中要协调好学校和企业的作息制度和学习、工作规律的差别,共同研究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工学交替”的学生管理要注意多角度把握,工作、生活和思想都要关注。

旅游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改革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纳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工学交替”模式要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旅游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旅游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增强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融合的能力。这样,学校、企业、社会尤其是学生将会形成多赢的局面和效果。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苏勇.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3]陈洁,孙卫平,吕红.多学科视角中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J].职教论坛,2010,(13).

G718.5

A

1673-0046(2011)11-0043-03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工学旅行社
盐工学人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工学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