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豫东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产业转化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以商丘市为例

2011-08-15刘同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商丘文化产业文化

刘同般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城市与区域研究]

略论豫东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产业转化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以商丘市为例

刘同般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文章在考察豫东商丘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现存问题,就如何开发豫东商丘传统文化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豫东;商丘;文化资源;现状;产业转化;对策

一、豫东商丘传统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重要意义

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2005年起,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被确立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此,我省开始从文化资源大省向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迈进的步伐。作为河南省豫东门户被称为“商人商业商都”的“三商之源”的商丘,自然也不甘示弱。商丘市地处河南省东部,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商丘发展文化产业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商丘历史悠久,是“商人商业商都”的“三商之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商丘名人荟萃,是王亥、庄周、花木兰、侯方域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商丘文化底蕴深厚,有华商文化、火文化、木兰文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孔祖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商丘是文物大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归德古城、燧人氏陵、火神台、仓颉墓、伊尹墓、孔子还乡祠、木兰祠、八关斋、应天书院、陈胜墓、白云寺、壮悔堂等名胜古迹;商丘是戏曲之乡,有柳琴、大铙、花鼓、清音、坠琴、四平调等稀有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商丘还有优秀的民间艺术,有木雕、挂毯、刺绣、剪纸、柳编、麦秸画、泥塑等。这些既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性资源,也是发展商丘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资源。

二、豫东商丘传统文化产业转化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商丘市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产业发展亮点频现,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商丘在传统文化产业转化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

(一)文化产业规模小。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效益不高,经营较分散,集约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如睢阳区的宋绣、龙人木雕、夏邑县的剪纸、柘城县的泥塑、青铜器仿制,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品种单一,精品匮乏,因缺乏系统的科研培训机构,使艺人越来越少。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从目前看,我市虽加大了景点的改扩建工作,但文化底蕴、新建景区文化内涵不足,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原样保存上,影响了社会认知度和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对如何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还缺乏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有的文化单位退休人员多,包袱沉重,负债严重,不能“轻装上阵”,造成市场竞争能力差,自我发展不够。

(三)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从我市的情况看,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并不少,但既懂市场又熟悉文化的人才却十分缺乏。目前,民营文化产业的老板多是从其他行业上赚钱后投资文化领域的商人,真正懂文化的人很少,而真正懂文化的人又大多不懂得经营,形成了“搞文化的不懂经营,会经营的不懂文化”的怪圈。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未确立。商丘属于欠发达地区,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商丘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测算,在居民的日常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文化消费需求应占到总消费支出的20%以上,但2005年,商丘城镇居民文化娱乐用品消费支出仅占全部消费性总支出比重的12.37%,可见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五)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至今我市尚未有效形成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市场、文化设备市场、文化技术市场、文化信息市场、艺术设计市场,以及各种文化中介组织等,造成了我市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建设严重滞后,使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文化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豫东商丘传统文化产业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文化产业资源联合开发模式

第一,各级政府要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安排,特别是要制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第二,建立能够激励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吸引社会一切可以投资文化产业的资金来开发文化产业;第三,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文化产业投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灵活的经营政策来经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承包、租赁、产权出让和整体拍卖等政策,包括在建设领域实行的BOT政策,都可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予以应用,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客商来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体制创新与机制转换并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活力

文化产业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开发也需要各方面的联合和配合。因此,政府要按照管办公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社会四个方向转变。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关系。要按照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相分离的原则,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对可以进入市场的行业应逐步取消政府的财政投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扶持一些难以市场化的行业和部门,保护商丘的文化资源。

(三)深度开发与严格监管并举,通过文化市场的培育,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

首先,加快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以市场为手段,促进文化领域资本、人力、信息、生产资料等在我市的集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次,积极构建文化产品营销体系。把文化产品的营销作为创名牌、打市场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真正用好用活市内市外市场,逐步拓展省外市场。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和有效监控。清理整顿文化市场中的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市场秩序;各县区必须建立起规范市场秩序的文化产业综合执法队伍,并在资金、交通工具和工作环境方面给他们一定的经费倾斜,使这支队伍能健康成长。同时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清除精神垃圾,打击文化侵权行为。

(四)加强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使商丘文化产业能健康、有秩序发展

第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文产办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的管理机构,各县区必须尽快建立使其工作有人做、项目有人管。第二,要在有条件的单位先试点一批经营文化企业,积极稳妥地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第三,政府应安排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试点企业条件成熟的建设项目要尽快审批,并采用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第四,在旧城改造中,政府应结合城市规划,优先保证被拆除文化设施的恢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新建城区、居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中,政府和建设单位应优先保证文化设施建设所需用地。

(五)完善政策与健全法规并用,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扶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于由公益性经营事业单位转为文化企业的,要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统筹政策,妥善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其次,对于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立项,要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尤其是对市场需求和消费前景要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使新企业较快发展。

(六)对新办或转制组建的文化企业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

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的文化企业,要根据情况给予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对新办或转制组建的报业、出版、发行、书报刊印刷、广播、电影、放影、演艺、体育等文化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免征5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文化产业项目为经营业务,且其当年经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种文化企业,在税收减免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对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在转制后5年过渡期内,由财政按转制前核拨的补助数继续拨付,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市外资本投向文化产业

对投资兴办的文化企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和市外资本投向文化产业。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的,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另外,要兼顾文化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建立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把政府有限的财力投到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支付文化体制改革成本上来。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吸引市外以及文化领域外优秀人才、经济要素和企业,投入到商丘文化产业中来,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企业投入、银行贷款、民间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确保财政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

(八)营造和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

发展文化产业,政府应注重文化消费环境的营造和培育,只有科学有效地应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引导、培育、配合好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才可能营造好商丘文化产品的消费环境,才可能培育发展好商丘的文化产业。

(九)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商丘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应实施精品工程,以打造商丘品牌、创立商丘流派、构筑商丘特色为目标,不断打造华商文化、火文化、木兰文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孔祖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从发展商丘全局上整合资源,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重视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文化精品

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要树立打造人才的观念,注重对人才的宣传、包装、经营。同时,必须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留住一批既熟悉艺术又懂得市场运作、善于管理的文化经营人才。

F29

A

1673-0046(2011)11-0012-02

猜你喜欢

商丘文化产业文化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