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评述

2011-08-15赵升范凯斌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理论教材

赵升,范凯斌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2.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 31002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评述

赵升1,范凯斌2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2.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 310023)

研究在查阅了2005—2010年普通高校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访谈调查,以教学改革目标为导向,从教学整体性理论建设、教学内容、师资力量、课程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近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措施,以期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认识及推动实践进程提供参考。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国家和人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其使命不但是阶段性地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及未来体育生活化的合理构建奠定基础,这是时代与体育教育发展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1]。然而,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又是不争的之事实[2],学校体育界专家董翠香教授对此曾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不能彻底改变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状况,高校培养的人才将名不符实,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3]。在此背景下,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及《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等系列政府文件,表明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状况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迎来契机与挑战。但随改革的深化,也呈现出一些矛盾与不足。鉴于此,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及访谈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认识及推动实践进程提供参考。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分析

2.1 整体性系统理论研究仍相对滞后,亟待强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

首先,由于所属组织、地点、对象、环境、资源等特殊性,随着高等教育与体育发展,大学体育别于中小学体育的特殊性日益凸显[4]。但学校体育理论自建立始终是以中小学体育理论为主体,基本忽略了大学体育的整体特殊性。199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步入高速发展期,周登嵩、毛振明、王华悼、姚蕾等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体育教学“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空白,提出不少新观点、新想法[5]。但围绕体育教学实践仍缺乏针对性的办法及独立、系统的大学体育理论适时跟进,多数研究成果仍局限于教学指导思想及理念层面,实践效果不容乐观。如张红坚等在《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中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核心价值;实现了“生物体育观”向“三维体育观”的目标转换;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趋势未能扭转[6]。阁宝成、颜天民在《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中就大学体育改革的快乐体育、休闲体育和终身体育理念等进行了探讨[7]。相关研究考察全国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显示,约60%~70%的体育教师做出“学不学理论照样能搞教学”和“学了不如不学、学了更糊涂”的回答。这一回答固然有教师自身素养、知识更新慢等原因,但也暴露了已有体育教学理论不能帮助一线体育教师释疑解惑,脱离体育教学实践等问题[8]。光明日报曾对此评论:“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不知实践怎么走”[9]。

其次,调查显示当前多数基层管理者及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仍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解及执行能力,“改革”大多局限于管理方法、形式层面而难于系统深入。如相当部分教师通常对技能教学过于偏执,违背了教学的全面性、复杂性规律;有的认为大学生可通过自学自练培养体育能力,导致“放羊式”教学回归等,对教学本质内容提升存在局限性,这是继而导致高校整体上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体育认识仍受传统观念影响,体育实践拘泥于目标、口号层次现象的重要根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理论指导意义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10]。笔者认为不能否认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但在当前高等教育与体育大发展背景下,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多学科研究领域性质及迫切的实践需要,使得尤其属于中观层面的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亟待承上启下地启动大学体育系统理论的建构及引领实践领域变革。

2.2 教学内容仍限于体育技能的传习,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关于教学内容的研究文献可以归纳为六方面:(1)对教学内容指导思想的研究。如吴晓红[11]认为:体育教学思想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未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将确立以健康教育为主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日趋多样化体系等。(2)如鉴于学生群体及健身需求特点,对竞技项目弱化规则及自主创新项目引入教学研究。如李忠义等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及可行性研究》中探讨了拓展训练和篮球运动的共性及拓展训练团队项目对篮球集体性素质意识的补充等[12];如小型足球、三人篮球、软式排球等开展的探讨等。(3)将社会新兴时尚与休闲体育引入教学的研究。如连玉盛[13]的《时尚体育:高校体育教育新视角》认为:可将极限运动、轮滑、瑜伽等时尚体闲体育方式改良植入教学等。(4)据学校特殊地理环境,开展特色体育项目探索。如在依山傍水的学校开展登山、划船运动可行性研究等。(5)依据大型赛事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如北京市的大学依据“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而开展的长跑活动引发的思考等。(6)从某些理论视角对教学内容的理论关怀。如姜志明[14]在《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中立足新教学改革困惑的现实,尝试在传统与现代乃至后现代文化并存文化语境中理性诊释、批判及反思体育教学实然与应然的实践变化和理论研究;吴燕丹[15]以身体练习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指出体育教育应指向对每个学生的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王羽在《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指出:从生命角度探寻体育教学是对生命与体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是对体育回归教育本义的呼唤[16]。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说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选择性上,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从不同理论视角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但仍缺乏对教学内容实质性、针对性的系统探究。调查显示,随着教学改革各校教学内容花样百出、各具特色[17],但仍主要徘徊于运动项目选择等表层形式问题上投入过多精力,甚至某些学校打着改革旗号,片面追求教学特色与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小而全”传统教学的回归,最终导致了一些“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及“什么都学而什么都不会”等现象。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文献偏少,主要侧重于探讨课外活动如何组织开展方面。如刘大海等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18]中探讨了如何建立新型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指出推动课外活动蓬勃发展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问题等。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应依据生活而教育,对于体育,应让体育走进学生生活,实施学校体育生活化教育”[19]。调查显示,仅通过每周90分钟教学想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既缺乏理论依据,更是实践养成教育及体育生活化的缺失。大学体育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众多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者、实施者并非体育教师。这提示我们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大学生潜在能量巨大;课外活动具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不可能永远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培养他们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体育生活化意识、能力无疑应是教学内容之一。

2.3 教师缺乏对先进教学理念的理解

教师作为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即在某种程度上,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没被教师理解与执行,也只能流于形式。文献检索显示,近年来关于师资素质研究的文献较多,内容主要侧重于师资素质存在问题及应具备素质和如何提升师资素质途径及措施的研究等。如谢辉[20]的《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提出: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能适应课改要求的驾驭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张红坚等[21]在《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中认为:高校教学改革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与现代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未能同步跟进。许瑞勋[22]在《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中指出:推行多元开放、一体化体育教师教育体系是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较好选择等。可见,师资素质对教学改革的根本影响与其提升的迫切现实需要已成为共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首先,追溯体育教师培养过程,由于我们原来的专业培养中过于强调运动技术的学习水平,专业知识集中,忽视体育教师未来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对教师职后培养不是忽视,就是流于形式。师资素质系统提升限于职前的有效基础与职后可操作性措施,是导致体育教学同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局限性的根源。

2.4 教材建设性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检索显示,近年关于体育类教材的研究文献较少,内容侧重于对教材建设低层次重复现象进行批判和如何优化管理等问题,只有个别涉及了国内外教材比较的研究。张世国在《对普通高校体育类教材出版的思考》[23]一文中据对西北地区62所高校使用体育教材调查显示:92%的体育教材均由本校体育教师编写,其中67%教材主编和副主编年龄在45岁以上,学历几乎都是本科或“工农兵大学生”,编委成员水平也大多有限,编写教材时大多找几本现成教材,框架、章节顺序略作调整、修饰,个别文字段落稍加改动掩饰,一本全新的教材就“浮出水面”了。这既导致教材内容陈旧重复,也极易导致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生活和对体育的探究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失去其基本应然价值。如李弊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中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有77.4%表示对体育教材从来不看,15.5%偶尔翻看,仅7.1%经常翻看[24]。王建宇等[25]在《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比较》指出:中国体育教材涉及面较宽泛而不够细致深入;而美国体育教材主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对象的了解及课堂管理等。这对我们教材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可见,随国家对教材管理权的下移,基层教师能直接参与教材建设,对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丰富、深化教材建设具积极意义。

2.5 教学管理存在管理目标与实践脱节现象

关于教学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多,如具代表性的成果主要针对学生群体,侧重于教学模式、学生选项、分层教学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讨。如姚鑫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对三基、一体化、并列、三段、俱乐部、分层型等各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26]。马红霞在《西安科技大学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中通过对“三自主”教学模式实践分析,发现存在学生选课盲目、功利心理倾向和教师教学理念偏差及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27]。袁革在《“三自主”选课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发现新兴体育项目、趣味娱乐性强项目更受学生青睐,一些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受到冷落等[28]。李杰、何仲恺在《北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与思考》中指出:北京大学体育部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和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五年多实践,体育课成为学校热门课程之一,并总结了体育课程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及创新点[29]。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管理方法、形式层面是我们实现对传统教学发展最显著领域,但如果缺乏实质性教学内容变革支撑,那么一切也难免流于形式。如某些高校领导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作为提升学生素质根本途径的体育教学地位未得到同步提高;同时就基层体育部门而言,由于近年各校体育教学部门和招生规模发展较快,但与其对应的管理理念却难于同步跟进,而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又直接受基层教师能力所限,最终导致了一些教学实践工作绩效不高,管理目标与实践脱节现象值得关注。

2.6 场地器材硬件设施资源对教学改革的制约

场地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物质基础,是检验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30]。文献检索显示,近年研究主要侧重于场地器材设施资源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如何改善的探讨和面向社会开放及市场化经营问题探索。如段健芝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中指出:“三自主”教学模式等推行,导致场地设施资源成为了制约改革进展的重要基础因素,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均表示“场地与器材严重缺乏”是影响教改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现有场地、器材较难满足教学及学生日常活动需要[31]。王诚民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指出:高校场地器材面向社会开放、开发是适应全民健身需求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应建立在满足基本教学及学生课外活动需求基础上,尤其场地器材市场化经营并不是各高校的必然选择[32]。调查显示,当前虽多数高校存在场地器材对教改发展的制约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学校不顾及自身实际和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盲目跟风或甚之为追求简单经济效益而实行场地器材设施社会开发经营的现象。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措施思考

3.1 强化中观层次的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大学体育教学理论将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学科研究方向,当务之急是面对教学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要回答实践急需解答的问题。同时作为中观层面的大学体育教学在亟待引领的大学体育理论研究中的地位也尤其重要。只要我们切实以教改目标为导向,以实践变革为出发点与阶段性归宿,不断探索,逐步完成,扎根实践、具操作性、科学性的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自然就能形成。相信在先进科学理论引导下,切实提升教学实践科学化层次及绩效水平,人们对大学体育价值的认识将不断深,继而可望引领大学体育的整体性变革。

3.2 以教改目标为导向,强化理论实践探索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33]。针对当前学生面临的健康危机,教学内容不应仅限于体育技能的传习。首先,应客观分析教改目标与实践的差距,以改革目标为导向,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现有教学资源平台下,不断对有效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对教改目标的完美支撑。其次,鉴于课外活动对教学及学生的意义与当前发展局限性,建议各校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引导、扶持学生自组织建设,发展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及社会化水平,提升课外活动对学生培养的辅助意义;并强化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体育信息,拓展学生关注了解及学习体育的能力素质。

3.3 在师资建设中,侧重提升理论素养,为建构科学发展型教师人才奠定基础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34]。针对当前广大教师理论素养及教学实践理论支撑的局限性,应在科研及实践领域侧重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为系统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素养奠定有效基础。首先,以知识经济时代和教育、体育发展为背景依据,针对体育教师专业培养进行侧重理论素质教育转型,塑造“文武双全”的集技能、理论、创新于一体的终身学习发展型体育教师人才。其次,针对在职体育教师在体育系统理论知识及综合理论知识结构、素养不合理及局限的背景下,不同级别相关领导及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形成宏中微观可操作性制度措施,侧重鼓励、扶持理论学术导向方面的部门及个人发展,为系统提升广大教师体育及综合理论素养提供环境基础,培养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学术能力和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并逐渐营造一种整体的学科理论氛围,为推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及迎接新一轮教改挑战的科学化进程奠定有效师资基础。

3.4 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针对当前体育类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偏少且仍局限于对教材建设“近亲繁殖”等进行批判及如何优化管理问题探讨的情况,首先应在学术研究领域加强教材建设理念与系统教材建设指导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国内外教材建设比较与借鉴研究。其次,应本着宁缺勿滥的指导思想,全面强化教材建设质量及其应然价值。应改善当前教材内容缺乏自身特点,以竞技项目技术内容为核心、理论水平单薄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创编教材应据大学生群体体育兴趣及其所学专业特点选择内容;创编教材应具一定的时尚性及超前意识。教材应为广泛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此外,使用教材须是声誉高、责任心强的出版社出版的;同时教育主管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创造公正、透明的教材建设竞争环境;建立专门的教材质量审定机构及评价体系,严肃处理抄袭等不端行为。

3.5 以教改目标为导向,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科学规范的管理对于近年迅速发展的各高校体育院系部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人们热衷于教学管理形式更新的研究及实践和基层存在教学目标与实践不符现象。建议各校结合自身条件,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以教改目标为导向,加强立足实践可操作性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及理论探索,追求可持续健康提升教学管理绩效,切忌脱离实际地盲目认同与简单模仿和目标与实践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在学校层面,应站在强国战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度深化体育教学认识,提升大学体育在校课程体系中地位与待遇,优化体育教学校级环境导向。在体育院系内,应针对教师职业特点,针对师资水平,立足实践,可持续的提升教学管理绩效;针对教师神圣使命与教学实施者身份,应充分赋予每位普通教师课程建设话语权,并建立合理评价机制;针对学生教学管理应以每个学生体育素养提升为出发点与归宿,结合体质健康测试平台,健全多元、动态评价体系。

3.6 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及时间保障,结合社会资源整合优化教学环境

针对当前研究局限与所出现盲目开发等问题,建议:(1)加强高校场地器材使用标准与社会开放、经营开发的法规制度研究。(2)各校应据办学规模与质量要求,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经费投入。(3)应据学校运动环境条件特色优势,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以缓解场地器材缺乏矛盾。(4)探索推广简便易行的社会新兴或具民间特色体育项目;并争取与相关单位、部门联合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优化教学环境。

4 结束语

回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足。辨证地看,这既是当前发展局限所在,也是迈向成功的动力。正如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富兰所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35]。在某种程度上问题的呈现也表明,教学改革是一个需立足实践、放眼未来的科学化探索、积淀及提升、完善而仍任重道远的征程。

[1]杨春艳,等.重构体育教学理性[J].教学与管理,2009(7): 102.

[2]吴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79.

[3]张宏伟.生命哲学视域下体育课程评价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51.

[4]仇军.21世纪大学体育的使命[J].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17(4):78~83.

[5]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8.

[6]张红坚,等.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9(3):63.

[7]阁宝成,颜天民.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6(5):67.

[8]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105.

[9]胡春雷.从体育转型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112.

[10]周毅.21世纪中国两人支柱:科技教育化与教育科技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95~601.

[11]吴晓红.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107.

[12]李忠义,等.高校篮球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及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2):132~136.

[13]连玉盛.时尚体育——高校体育教育新视角[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19~20.

[14]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5]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16]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7]陈颖川.大学体育教育的沿革和发展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4(4):85~87.

[18]刘大海,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3):115.

[19]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20]谢辉.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31(5):97.

[21]张红坚,等.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9(3):65.

[22]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3]张世国.对普通高校体育类教材出版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0(4):41.

[24]李弊.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50.

[25]王建宇,等.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J],2010,17(9):61~64.

[26]姚鑫.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作家杂志,2007 (11):63.

[27]马红霞.西安科技大学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0,17(2):78.

[28]袁革.“三自主”选课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106.

[29]李杰,何仲恺.北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1.

[30]杨文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5.

[31]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13 (2):35.

[32]王诚民.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6(6):29.

[33]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133~136.

[34]阎风雷.不变的主题不断拓展的视野和逐渐深化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变与不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3):70.

[35]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理念与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3):21.

An Analysis of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ZHAO Sheng1,FAN Kai-bin2
(1.PE and Art Department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Shanxi 030051,China; 2.PE Department of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The research consulted literatures which are related to ordinary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from 2005 to 2010 and combinated teaching field surveys and interviews.Guided by the target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w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lifestyle in the future.Made a analysis on ordinary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s in the recent years,from the teaching integrity theory construction,the teaching content,the teachers capability,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tc.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in order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about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advancing practice process.

colleges;physical education;reform;measures

G807

A

1008-8571(2011)03-0061-04

2011-05-02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Y200906161)。

赵升(1976—),男,河北沧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理论教材
坚持理论创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