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体育需求分析

2011-08-15季谋芳金育强梁朱贵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体育

季谋芳,金育强,梁朱贵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2.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衡阳 421008)

农民体育需求分析

季谋芳1,金育强1,梁朱贵2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2.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衡阳 42100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人本身对体育的需求以及农民群体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探寻农民体育发展的出路。结果显示:人的体育需求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自然地从隐性过渡到显性。对人的隐性体育需求善加引导和激励,并提供一定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则可以提前过渡到显性需求。农民的显性体育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满足农民体育需求,需建立需求表达机制,政府所不能提供的农民体育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可由公共事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加以弥补。

农民;农民体育;体育需求

1 需求层次理论与人的体育需求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处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之中的。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需要适当、适量、适合的体育活动来促进新陈代谢,发展基本身体素质,维持和促进生理机能良性运转,从而保持和促进身体健康。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需要适当、适量、适合的体育活动来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表达愉悦情感。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需要体育活动来增进社会交往与沟通。体育活动是社会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和良好表达方式,人体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低到高排列。实际上,可以把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分别看作人类需求的两级,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比例不断变化的过程,层次越低对物质需求比例越高,精神需求比例越低,反之,则比例相反。

人对体育的需求,在需求层次理论的各个层次中都是以体育的本体功能——强身健体为基础的,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人对体育的需求表现为功能的多样性,如娱乐、社交、挑战极限等。只是大多数人处在需求理论第一或第二层次时,由于生存的压力而忽略了自身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本身存在,但未通过人的意识表现出来,我们将人的这种体育需求称作隐性体育需求。随着人的需求不断满足,至第三层次或以上,人对体育的需求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进而采取行动加以实现,我们将人的这种体育需求称作显性体育需求。人的体育需求会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自然地从隐性体育需求过渡到显性体育需求。需求层次越低,则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自觉性越低,反之越高。人所处需求层次越低越需要提供体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到需求理论第四和第五层次则无须提供。如果能对人的隐性体育需求善加引导和激励,并提供一定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则可以提前过渡到显性需求。

2 农民群体的体育需求

作为自然人的生命个体,其本身生命活动的始终都需要体育活动来参与和调节,作为社会人的农民群体也同样有体育需求,只是根据文化、经济、环境不同而所处的体育需求阶段不同罢了。不同农民群体的体育需求或通过言行表达出来进而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或被生活压力、文化习俗掩盖。但无论作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的农民群体都有体育需求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发展,没有农村和农民体育的发展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群众体育发展。近年来,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举措的提出以及响应胡锦涛关于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农村和农民体育发展问题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就农村、农民、村落体育发展战略、文化变迁、价值观念转变、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对策与措施诸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为我国农村、农民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农民体育的发展。大多数研究成果将农民体育的发展聚焦于物质基础,认为发展农民体育必然要有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否则,举步维艰。诚然,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需求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2]。那么我们是否必须坐等经济发展到能满足体育快速发展的时候再来谈农民体育?我们不能改变经济发展现状,但可以从可能改变的方面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农民、农村还是村落体育的发展,都是以农民为对象,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原动力的,探讨农民体育的发展也不能脱离农民体育的需求。只有明确农民体育的需求,并找出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行性方案才能谋求农民体育的实效发展,而这往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

一项对湖北大洲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大洲村近三年来没有开展过一次集体性文体活动。该村村长说:“村民们对文体活动好像没什么需求,至今也没见有人来反映,如果村里投资开展文体类活动,也许没有人愿意参加。”[3]还有的研究也表明,同一村的农民有的有体育需求,而有的没有[4]。笔者在2008-2009年间在湖南省进行《县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实地调查时,也了解到部分村民有强烈的体育需求:有些村民即使凑钱修建简易的体育活动场地也乐意;而有的村民有体育需求但不愿花钱;也有部分村民持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见,关于农民体育需求,隐性需求阶段和显性需求阶段共存,但总体上存在很大的地域、人群、性别的差异性。离城镇近的村落农民、经济较富裕的村落农民、年龄轻的农民体育需求强。但绝大部分农民对体育的需求还远未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因此还需要外界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来满足。

而通过对村民隐性体育需求产生原因分析认为:首先,可能因为长年生活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劳作,未留意或未接触过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如村落中的中老年群体;其次,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或许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如扭秧歌、抢花炮、舞龙舞狮、龙舟、武术等,不能称之为体育活动,而是一种“玩耍”或“热闹”,是一种民间文化或习俗的传承;再次,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深入人心,人们普遍重视经济发展、重视家庭经济增收,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需求。

有显性体育需求的农民,其体育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人力资源四个层面。

第一,物质层面的需求。纵观农民体育的研究成果,无不将资金视为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首要“瓶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温饱的需求满足之后,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强化健康观念[5]。众多研究者都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文体公共产品投入乏力、政府对村落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缺失等,视为农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这些因素无不与“钱”相关。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发展农民体育的对策就是拓宽资金来源和发展当地经济。这些问题固然是事实,对策也合理,但也不是事实的全部。在对山东临沂沈泉庄村进行的田野考察中发现,尽管沈泉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现代体育项目按理应当开展得比较好,但实际情况却是村里的篮球场几乎不见村民打篮球的身影,篮球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传统的秧歌队却搞得红红火火[6]。2006年在全国范围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标志性设施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一副标准篮球架、两张室外乒乓球台”,但其效果如何?是否对农民健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值得怀疑。首先,篮球项目是现代体育项目,适合于青少年中年人群、男性人群,对于女性和老年人群,适用性似乎不强。同理,乒乓球项目似乎也不受农村女性人群青睐。其次,现代体育项目的篮球运动是否受欢迎还与村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村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度相关,因此,越是偏远的农村,越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其实用性越低。

那么,农民体育物质需求是什么?首先,农民需要当地传统娱乐活动所需器材设施。如一块宽敞的水泥场地,腰鼓、锣鼓、龙舟、龙狮,与各种民族娱乐活动相配套的服装、器物等。其次,农民需要简易现代体育设施。现代体育设施的需求因地域而异,有的农村排球运动开展广泛,有的农村则有篮球运动的基础,应结合当地实际购置体育设施。再次,农民需要通俗易懂的体育锻炼指导书刊。有的农民有锻炼的需求,但不知道该如何锻炼,怎样锻炼适合自己,哪些锻炼动作有什么锻炼效果。其实,当下大多数农民对体育物质需求远不如城镇市民要求那么高或者说那么现代,简单、实用、结合当地民间娱乐活动的器材设施即可。若日后现代体育项目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那时农民对体育物质的需求则另当别论。

第二,精神层面的需求。首先,农民需要体育活动的意境和氛围。体育的社会意义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过程,它所依赖的不是其自身的物质性,而是它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及其象征性特点。象征意味着对既存的事物赋予新的意义,正是各种文化的、语言的符号建构了体育的丰富内涵。在制度化的竞技体育中,其象征意义主要反映在国家的展现和对于国家的认同上。体育竞技场是国家符号充分展示的场所,成为国家利益、民族精神展开竞技角逐的场所。而对于大众体育而言,其象征意义则使得人们的个性得到释放、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大众体育具有符号消费的象征意义,即不同阶层的人们通过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作为消费符号来显示其阶层的特征[13]。发展农村体育,促进农民的体育参与,需要明确体育对农民的生活意义所在。以此为前提发展农村体育的行动才可能与农民的实际需要相契合,否则发展就可能变成一厢情愿[6]。大多数农民具有从众和依附心理,即便自己想做某件事,只要没看到其他人做过,便不敢尝试和创新。若看见别人有新的举动,便争先跟捧。因此,农民需要一个良好的文体活动氛围。

其次,农民需要有文化娱乐内涵的体育。农民体育活动不可能独立发展,要和农村文化融合,从农民喜爱的文化着手,增加新元素。很多传统文化活动都和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仔细审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开展,主要是因为各种项目都代表着当地一定的文化习俗,以娱乐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划龙舟”是我国乃至世界华人颇为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作为水上载体的“舟”,原本是先民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所需的工具。人们将龙的形象装饰在船上,是为了娱神、祭神和祈求神的保佑,而龙舟竞渡活动形成的契机也是出于对龙神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民俗活动。[7]因此,农民体育活动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间传统文化密切融合,这样更能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真切地感受到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价值所在[8]。

第三,制度层面的需求。农民需要有体育活动制度保障。就社会群体来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有政府的制度保障。体育活动作为农民社会生活的一方面,同样需要有制度保障。关于这一点,目前,在政府三农政策的倾斜下,农民健身工程的启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体育在政策上有了基本的保障。但出于实际情况和综合因素的影响,相关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或者说政策本身对发展农民体育的效力不高,如前所述农民健身工程标志性场地设施的投入,其适用性并不广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在大量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文化、经济现状的地方性政策和措施。

第四,人力资源需求。农民需要有组织有引导的体育。部分农民有体育锻炼意愿,但不知该如何做,那么就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引导和组织。部分农民没有体育意愿,则更应加强农民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来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组织和引导应该是农民体育需求的核心部分,因为在目前农民对体育物质需求依赖度不太大的现实状况下,体育活动组织和引导成功,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意境和氛围,还能体现体育活动的文化底蕴和娱乐性。

3 农民体育需求的满足

3.1 建立体育需求表达机制

以上关于农民显性体育需求的论述并未涵盖全部,也不具体细致,要充分了解各地区农民的显性体育需求,还有赖于一个需求得到表达的通道,即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的建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文化迥异,仅靠几次课题的抽样调查来了解全国农民的体育需求,恐怕不够。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农民体育群体的体育需求也不尽相同。如老年男、女性群体可能热衷于当地的风俗体育娱乐活动;中年男性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可能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中年女性群体则有可能热衷于形体活动或民俗舞蹈类活动。

对于那些具有隐性体育需求的农民群体,可以通过营造体育活动意境和氛围、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利用其从众心理激发体育活动兴趣,诱使其体育需求向显性转变。

3.2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体育公共设施和产品

体育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提供政策支持、舆论导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公共产品。鉴于农民群体对传统娱乐活动所需器材设施的实际情况,政府对农民群体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应以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所呈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采取灵活的供给方式提供公共产品。

3.3 发展体育公共事业组织

关于农民体育需求的满足,大多数学者持政府应承担农民体育的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保障、组织宣传等责任的观点。但根据现实情况,政府是否承担得起,且适合承担这样的责任呢?我国幅员广阔,每个地区、每个村庄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济基础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也存在差异,发展农民体育不可一刀切,一个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的现实需求采取可行的方法,政府在这一责任面前似乎有些勉为其难。因此,农民体育的发展所需产品与服务可采取公共事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完成这一任务中政府完成不了也完成不好的部分事情的方略。

3.4 寻求当地体育专业院校的合作

上文分析表明,农民群体需要有组织有引导地定期开展体育活动。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加之我国基层体育组织、管理力量薄弱,这就需要有大批的体育组织管理人员。要在现有的条件和状况下有效开展体育活动还不太可能,因此,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尝试与当地体育专业院校合作。地方体育专业院校可将在农村组织开展和引导农民体育作为专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基础。另一方面以发展农民体育为目标,可以使基层相关政府组织与当地体育专业院校的合作对学校、学生、当地政府、农民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益处。

3.5 与各级体校退役运动员合作

全国各级体校体工队每年都有一定数目的退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学界和体育部门对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也一筹莫展,一些政策和措施都治标不治本,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退役运动员虽文化水平低而难于再就业,但体育技能水平足以指导群众体育活动。因而可尝试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在群众体育领域,甚至农民体育发展中发挥一技之长。既可解决农民体育发展的人力资本问题,也可缓解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

4 结束语

从客观规律来说,农民体育的发展,应是基于绝大部分农民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这一条件。对农民体育需求进行分析,并找出需求得到满足的方法,有利于在原有基础上推动农民体育的发展。关于如何满足农民体育需求,本文只作了粗略论述,对满足需求的方法还需进行可操作化地思考和分析。农民体育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水平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等都有促进功效。此外,农民体育的发展应有一个评价标准,好的评价本身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而当前关于群众体育评价的基本指标,如体育人口等并不太适合用来评价农民体育或农村体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民体育评价标准。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N].http://baike.baidu.com/view/ 92972.htm.

[2]胡庆山,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J].体育科学,2007,27(10):40~48.

[3]杨小明,田雨普.机遇与挑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6~9.

[4]郭修金,虞重干.从村落看村落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28~31.

[5]周哲玮,等.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EB/ OL].http://www.npopss-cn.gov.cn/chgxj/ty/tyw5_20100915.htm.

[6]唐炎,虞重干.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29(9):81~85.

[7]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8]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8~11.

Study on the Farmers'Sports Development of Demands Guidance

JI Mou-fang1,JIN Yu-qiang1,LIANG Zhu-gui2
(1.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a,Hunan 410012,China; 2.PE Department of Hengyang Normal School,Hengyang,Hunan 421008,China)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based on human and social needs as the original driving force.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or farmers mustn't be divorced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farmer for sports.Linked with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s of people themselves and farmer groups from the demand poin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and then explores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farmer sports.As we continues to meet the material needs,the demand of people with sports from recessive sporting demand to dominant sporting demand.Implicit human needs to make good sports guide and inspire and provide some sports products and services,people need to advance the sport recessive to dominant transition needs.The sports demands of the farmers with a dominant sport demands are mainly in the physical,mental and system three levels.To meet the sports demands of farmers,we need to establish mechanisms for the expression of demand.Government can't provide the required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public utilities organization(NGOs)to compensate.

farmer,farmer's sports,sporting demands

G80-05

A

1008-8571(2011)03-0029-04

2011-04-26

季谋芳(198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