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看背诵在高职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2011-08-15常爱民
常爱民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从模因论看背诵在高职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常爱民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高职英语写作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背诵在提高高职生写作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背诵的材料、方法已及摹写和评价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高职英语写作;模因论;背诵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要求高职学生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简历、通知、信函等,同时也要求学生运用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高职英语教材也安排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和练习,可见高职英语写作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往往是广大英语学习者包括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英语写作能力仍然较为低下。针对这一现状,模因论指导下的背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有效的解决途径,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一、高职英语写作现状
许多高职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学生作文往往格式错误、篇章结构混乱、应用文体措辞不恰当、语言表达不地道、语法错误多、连贯性差、写作篇幅短、中式英语随处可见。所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基本功不扎实。那么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言中约定俗成的表达,再辅以大量的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这又离不开模因论指导下的背诵。
二、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
(一)模因
模因(meme)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Dawkins在该书引入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并列出了模因的3个特征:1.复制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复制得越忠实,原版就越能保留。语言、宗教、传统风俗能代代相传,因其具有相当高的保真度。2.多产性(fecundity):它是指模因的复制速度,复制速度越快,模因散布越广。3.长久性(1ongevity)复制模式存在越久,复制的数量越大。另一位新达尔文主义者Blackmore指出,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传播,它就可以被称为模因(何自然2005)。
(二)模因周期理论
Heylighen(1998)认为,模因从被新的宿主选择并随后被传递,要经过4个不同生命周期:(1)同化( assimilation),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宿主会下意识滤掉或积累起来与传统文化相异或一致的模因。(2)记忆( 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它们就不能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4)传输( 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作复制。
高职英语写作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方式同样体现了模因的生命周期。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
三、高职英语写作与模因论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模因的周期,而背诵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将简历、通知、信函等的固定格式和议论文的结构以范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其实就是同化的过程中寻找新宿主的过程。成功的模因就是老师选取的范文,能够“感染”新宿主学生,并进入他的记忆。这样的模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可注意性(noticed)、可理解性(understood)和可接受性(accepted)。可注意性是指模因要足够突显以吸引新宿主的注意力;可理解性是指模因能够适应潜在宿主的认知结构;可接受性是指新宿主愿意相信该模因。在保持阶段是模因即范文在宿主即学生的记忆里保留的时间,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通过背诵,模因载体可以长时间的储存在宿主的大脑中,从而形成了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记忆所具有的选择性使得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我们平时的一般记忆是依靠大脑的被动选择在一种无意识的条件下形成的。背诵可以使我们还没有完全或者彻底的理解模因载体的情况下完成记忆过程。这些被储存在大脑中的模因载体会在宿主以后的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被大脑完全领会掌握。尽量使范文成为能够保留下来的模因。在表达阶段,“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中出来”(傅志海,2006)。这也说明表达的前提条件是记忆。大量的模因载体储存在宿主的记忆中,给表达提供了充分的素材,背诵是这些素材的源泉。在这一过程中背诵间接的影响表达。在传输阶段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它们应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可见模因表达要求载体具有稳定性。我们靠背诵记忆到大脑这一“载体”中的信息同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四、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背诵和摹写
(一)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
选取合适的背诵材料。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学习材料都适合学生进行背诵,因此在选择背诵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要考虑文章的体裁,二要考虑情节的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诸如故事、寓言、游记、人物传记、散文之类的文章比较适宜用作背诵的材料,但是像科普这样体裁的文章就不宜作为背诵的材料。三背诵的材料不宜太长,如果太长学生就会对背诵产生恐惧感,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学生对背诵望而却步,但是随着学生对背诵的不断适应,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渐增加背诵材料的篇幅。四背诵的材料不宜太难,如果难度过大,就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极有可能使学生放弃背诵。
深刻理解背诵材料。理解是背诵的前提,没有经过理解的背诵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只有理解的材料才是有意义的材料,学生背诵起来才会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形成联系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有利于在背诵阶段节省时间,而且有助于在背诵后阶段对背诵材料的回忆与活学活用。因此,在背诵开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背诵材料。
(二)教授学生灵活背诵
尽管死记硬背“只要坚持也会有效果”,但是“这样背诵的东西由于理解不深,较难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而且容易遗忘”(卢双英,2009)。因此只有选择合理的背诵方式,才能使背诵材料在记忆里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感染学生这个宿主并且得到更多的传播机会。为此,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灵活背诵的方法,如朗读背诵法、分析背诵法、翻译背诵法等,通过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朗读背诵法涉及语音。语音研究的先驱赵元任先生历来强调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背诵时正确的意群停顿和升、降、降升、升降、平调几种主要语调的操练,以及语调群的划分,对于理解句子语义、提高篇章理解力有直接的影响。朗读背诵法强调学生对语音模因的熟悉程度,要求其正确地读出单词、重音和句子语调,在读的过程中纠正单词、重音和句子语调的发音,在读和听之间接受语言的输入,强调熟读直至流利地脱口而出。
分析背诵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词汇模因、句子模因和篇章模因进行分析,了解词汇链、关联词、结构成分以及段落结构特点,从而理解句中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材料中包含的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通过教师对背诵范例的分析,学生才能逐步掌握语言结构,由此得出语言规律。理解后的材料不但容易记忆,也容易分门别类地储存,以便日后调用。这一方法说明,语言模因包括语音模因、句子模因、篇章模因等等,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复制、传播、背诵所习得的多种语言模因。
翻译背诵法将背诵与翻译模因结合起来,其过程类似于模因复制的不同阶段。教师要对已教授过的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即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列举观察到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由笔译到口译,由英译汉到汉泽英,让这些翻译模因逐渐成为强势模因,成为长期记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戏剧或影视作品片断的排练来激发他们对背诵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把语言形式与其使用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储存于大脑中,为今后准确地运用语言打下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快速背诵英文的多媒体课件。这种类型的课件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结合,依次增多隐藏关键词汇和意义分句的方式,不仅能增加学习者的背诵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背诵英语短文的效率。
(三)指导学生进行范文摹写
学习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进人宿主记忆中的语言模因必须能够从记忆库中表达出来,通过大脑转化成文字的形式与人交流,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在学习者经历了大量原始积累的语言输入阶段后,就需要将语言学习过渡到更高层次——语言输出阶段。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模仿及大量有目的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语言习得途径。“模仿”就是学习者对接触到的行为的模仿。反复练习后,达到机械的,不假思索的程度。特定的应用文体和议论文有其固定的格式,通过模仿练习可以缩短浯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有效提高学习者符合英文习惯的谋篇布局方式,扩充词汇量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在模仿练习中提高写作水平。“模仿”并非从形式到内容上完全一致的仿效,而是根据具体文体使用场合来审视原文的风格及措辞。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创造性的变通,避免生硬的不动脑筋的简单重复。此外,在反复练习中,应尽量使用之前所背诵记忆的特殊文体的关键词汇,即强势模因。使这些模因载体在不断的练习中,活化、内化、深度加强。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情景、主题,提供与之相应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结构,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加强使用这部分词汇,从陌生的简单机械记忆转变到灵活的自主创造性使用,从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提高写作水平。
(四)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
在完成写作练习后,可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对写作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写作质量,达到强势模因的传播。教师应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写作中存在的利弊,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也可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练习,相互批改作文,继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批改与评价的过程中,强化语言知识,从而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身作文中的不足。这个过程,在整个高职英语写作与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个阶段的强化,学生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写作的状况以及强势模因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语言模因论对语言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本文从模因论和语言模因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模因和模因生命周期与高职英语写作的内在联系,强调了背诵在高职英语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做用,从模因论来看,背诵也加强了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背诵到模仿、练习以及评价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模因生命周期从同化,记忆到表达再到传播的四个阶段,是模因理论指导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将这些教学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正符合知识从原始积累到不断实践的过程,即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循序渐进。教师在教授语言时,应积极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模因传播的规律,采用多样化的写作策略,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卢双英.英语教学中的“五读”和“六背”[J].吉林教育,2009,(2).
[3]王慧青,高霄.语言习得中背诵教学的模因理据[J].教学与管理,2006,(12).
[4]陈 萱.对背诵的再认识[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5]傅志海.模因理论对背诵在外语教学中作用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07,(7).
[6]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7]Heylighen,F.What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152X(2011)03-0070-03
2011-06-20
常爱民(1973-),女,河南武陟人,硕士,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周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