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白鹿洞书院办学特色蕴含的教育思想

2011-08-15詹丽萍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白鹿洞学术研究朱熹

詹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论白鹿洞书院办学特色蕴含的教育思想

詹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民办高等学府的典型,其办学特色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有:书院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精神;书院相对开放,提倡怀疑精神;书院修订学规,倡导躬行实践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重视人格陶冶与知识传授并重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白鹿洞书院;办学特色;教育思想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星子县北(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风光秀丽。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弟李涉隐居庐山读书,“谓其所居曰白鹿洞”。长庆(821―824年)初,李渤任江州刺史,在其读书旧址建筑台榭,引流植花,白鹿洞遂盛闻于世。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年),始在此建学校,称庐山国学,后扩为书院。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书院洞主明起被任蔡州褒信县主簿,随后书院逐渐衰落。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被任命为知南康军,对书院重新加以修复,八年(1181年),朝廷又赐书院国子监经书,白鹿洞便重又扬名于世[1]16。

白鹿洞书院,是在私家藏书的基础上,发展为以学者讲学、士子求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机构。作为书院文化的典范,白鹿洞书院对中国古代的人才培养、学术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思想。

一、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治学精神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既是学校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团体。白鹿洞书院与其他书院一样,既担负着教育教学的职责,又担负着学术研究和文化思想传播的任务。书院提倡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学术研究是教育教学的前提,而教育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书院的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不仅包括教师的教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也包括学生的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2]。

教师的教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师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走在学生的前面,不断学习和研究,及时掌握前沿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朱熹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书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传播知识,从事教育教学,还能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达到知识再生和学术研究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书院来宣传与发展学术,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如教师的撰著编述,往往成于书院。

学生的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书院里,学生在教学学术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学生一方面要勤学苦练,虚心好学,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相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208,师生间平等讨论,教学相长。学生与老师的学术观点存在分歧时,通过共同讨论,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术知识,也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老师带动学生一道从事学术研究,在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书院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这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书院教学相对开放,提倡怀疑精神

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儒经和史学展开,教学方式以讲会著称。讲会一开始只是书院内部的一种教学方式,名师巨儒以书院为自由讲学基地,传播学术思想,探讨学术真谛,辩论学术是非,学者慕名求教,一人讲学,四方之士咸来听讲受教。后来,在朝廷的支持下讲会渐渐就成了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讲会是书院教学与学术活动相关联的聚会,是一种师生互相切磋、质疑问难的组织形式,推崇辩论争鸣、取长补短的学风,具有相对开放性,相当于当代的学术研讨会。

白鹿洞书院开创了书院主持等名儒学者亲自讲学和会讲之风。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持有门户之见,还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辟的演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于石上立于院门。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以其位尊才高,积极倡办学术自由的书院,还率门徒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更使白鹿洞书院名震天下。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常与学生共同讨论,朱熹说:“经多诘难,其辩愈详,其义愈精。”学友之间的相互切磋,师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是书院师生群居的一种“日程”。书院讲学,多采用传授式的学术讲授和论辩式的学术讲会两种形式。前者是书院教授的重要形式,以院内学生为主,外院学生也可自由前来听讲,目的在于讲授学术基本思想和重点阐发经义。后者多为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讨论会,四方学者自由参加,主要目的在于论证阐发一个学派的义蕴,或辨析不同学派之异同,或论辩学派观点之真伪,或交流研究之新意。论辩式讲会学术性很强,争论相对激烈,这对发展学术思想,树立学术风气有很大的作用。书院的会讲打破门户之见而博采众家之长,使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种具有浓郁的自由民主气氛的百家争鸣式的讲会制度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们要提倡课堂内外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与争辩,使师生都能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独立的批判性思维。

三、倡导学生躬行实践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所谓学规,是书院所订的规程章法,用以规范约束生徒,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书院的办学宗旨、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二是规定生徒修身立德、读书治学的准则和方法;三是制定日常生活与为人处世的管理通则。学规的名目亦很多,如学约、学则、学箴、规约、训约、训规、会规、揭示、堂训、堂规等,因时因地因院而有不同[4]。

《朱子白鹿洞规》(即《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含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以及接物之要。朱子曰:“白鹿洞规,欲使学者易见,故条列以示人耳。”这是朱熹为了培养封建统治人才而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守则,他融合了孔子的“学、思、习、行”思想,《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思想以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明确规定书院的教育目标,规定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体现了他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书院教育思想,这是我国书院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纲领性的学规[5]。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共441个字,分为前后两部分,表述精练简洁,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首先,它提出让学生明确封建纲常的“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其次,它要求学生按学、问、思、辨的“为学之序”去“穷理”、“笃行”;再次,它指明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作为实际生活与思想教育的准绳,为培养学生躬行实践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提供了借鉴。

四、人格陶冶与知识传授并重

白鹿洞书院继承了传统私学尊师爱生的传统,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白鹿洞书院提倡生徒互教、师生间争辩诘难,在平等轻松和谐的交流中取得互为启发、教学相长的效果。朱熹身体力行,发扬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对学生也非常的严格,但不是冷酷压制和消极防范,而是耐心启发积极引导,学生心悦诚服。

白鹿洞书院在为学的同时,重视人格陶冶与知识传授并重,“尊德行而道问学”,将知识传授、学问研究与品德修养、人格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白鹿洞书院学规中就明确指出“言忠信,行驾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尤其注重生徒在日常待人、处事、接物行为中的锻炼和磨练[6]。

白鹿洞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民办高等学府的典型,其长期积累形成的办学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价值。我们应该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白鹿洞书院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明确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促进理论与学术的繁荣。我们应该发扬会讲制度的民主和怀疑精神,对已有观点持批判的态度,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如何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培育有良好品德而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有所助益的下一代,《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价值的努力方向。针对目前师生间交流淡化和隔膜的状态,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这个更为便捷的交流工具,搭建起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建立起师生平等、爱生尊师、互信互助、共同进步的朋友式的良好师生关系。

[1] 周銮书,李科友,等.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李艳.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对当前高教改革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

[3]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唐卫平,张传燧.古代书院学规的教学论思想探微[J].船山学刊,2011(3).

[5] 胡青.江西古代书院略述[J].当代江西,2006(9).

[6] 江腊生,冯敏强.白鹿洞书院文化对大学导师制的现代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G649.299

A

1006-5261(2011)04-0121-02

2011-03-19

詹丽萍(1987―),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宁〕

猜你喜欢

白鹿洞学术研究朱熹
鹿拓雾来白鹿洞书院文化APP交互设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学术研究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白鹿洞书院记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