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哲学语境中的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研究

2011-08-15李昊青

图书馆 2011年4期
关键词:图式范式伦理

李昊青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1 引言:图书馆哲学的文化指向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哲学的深刻内涵,图书馆文化的蓬勃发展根植于对图书馆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文化诠释。时下,我们正面临由图书馆文化危机所引发的图书馆“精神贫困”、“价值失衡”、“伦理失范”、“思维表达失语”以及“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对作为现代图书馆文化进步机制——图书馆哲学的文化启蒙与价值批判的忽视,致使图书馆时代精神与价值理念的相对位差过大,产生现代图书馆文化的失衡/危机;二是缺乏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图书馆文化实践指向和对图书馆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即图书馆文化怎样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选择去适应国际图书馆环境和时代精神,同时又保持和弘扬中华传统图书馆文化中的优秀活力与民族精神。

诚然,图书馆哲学是每一个时代主导性图书馆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与升华,对图书馆领域的每一次光顾都会给我们以教益。同样,人类对图书馆领域的艰涩探索喻显着图书馆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图书馆发展共存的图书馆哲学,不是给定的、静止的、抽象的理论教条和知识体系,而是内在于图书馆发展历程和图书馆生存之中的一种涌流不息的批判性的理性活动和文化建构。现代图书馆哲学的文化使命就是:回归现实的图书馆事业,彰显图书馆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关怀图书馆的生存境遇,促进人、图书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此,本文旨在建构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从而为求索图书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必要的学理基础与实践指向。

2 关于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

我们不仅要关心图书馆及图书馆人从事哪些图书馆活动,确立了哪些图书馆制度及规范,更是要透过这些活动或制度规范,去探寻支撑它们的精神意蕴、价值理念,正是由这些精神及价值理念建构了现代图书馆精神世界的逻辑框架或文化图式。

从现代性维度讲,对图书馆的认知永远是未完成的,它是随图书馆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这里的“图书馆文化图式”是针对图书馆实践中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模式而言,是指图书馆人及使用者普遍认同的,由图书馆精神、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方式,或是说一种由人类图书馆思想和文化进程的历史凝结而成的基本文化存在方式/生存样法。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时代文化精神和图书馆实践相联系,与图书馆进化相伴随的。这里的“图书馆进化”描述的是图书馆作为一个鲜活的有机体,为适应或应对内、外条件变化,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利益选择、伦理规范、制度规章等因素,整体向均衡状态进行自发或自觉地调整的过程。而这种均衡状态,正是图书馆文化重塑及其文化图式形成的现实指向。因此,图书馆文化图式展开的过程,一方面,指向图书馆精神和价值导向获得公众认同,并对现代性所确立的图书馆文化话语及其价值意蕴给予合理性的阐释;另一方面,意指图书馆精神世界和制度域境的现实建构。

3 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基本元素

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图书馆价值、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伦理、图书馆思维以及图书馆制度等。我们可以为这些元素画出一个“逻辑地图”或“逻辑图式”,图式中是没有中心的,其包含的仅仅是元素/节点,且不同元素在逻辑图式都有一个相互关联的位置,这些元素组成的逻辑图式为我们理解研究图书馆文化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框架。

3.1 图书馆价值

在图书馆哲学意义上,图书馆价值指的是图书馆作为社会机体/建制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图书馆价值包括两方面:图书馆目的性价值和图书馆工具性价值,前者是图书馆对促进信息/知识自由与共享、信息公平、平等服务、开放存取、社会包容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诸向度的意义;后者是图书馆对发挥信息资源效能、维护信息民主、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狭义的图书馆价值是指在图书馆功用之上,作为功用之目的的至上目标与精神存在,即图书馆基于自身的客观实际而对人所具有的精神意义或人关于图书馆所设定的绝对超越指向。或言之,是以图书馆实体存在和图书馆服务活动为基础的精神存在或文化意义,它与图书馆目的性价值具有一定的共性指向。如作为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的“知识自由”是指知识生产、知识持有、知识获取、知识接收以及知识表达/传播的自由状态。IFLA指出,“知识自由是图书馆和信息同行的核心责任……图书馆应尽力发展和保护知识自由,帮助维护基本的民主价值和普遍的公民权利。”在制度意义上,现代图书馆就是国家及政府为了保障公众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知识鸿沟、维护社会信息公平而选择/创设的一种制度安排。信息公平〔1〕作为图书馆价值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①平等服务,即“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众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②以人为本,图书馆是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一切读者在信息活动中信息利益的制度化保障,正如我国《图书馆服务宣言》所声明,“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图书馆价值中的“社会包容”是描述社会的制度体系对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社会成员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社会行为不加排斥的宽容对待状态。〔2〕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包容是信息公平理念的价值延伸,是图书馆文化的实践价值指向,体现了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制度正义——要求所有的图书馆实践工作都应指向这样一个目标,即实现当下条件所可能实现的有关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内在与外在关系上的融洽与和谐。在图书馆价值体系中,社会包容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思维/伦理中的价值取向上、图书馆内在制度/基础设施环境的设计理念上、以及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中所彰显的社会包容精神等。

3.2 图书馆精神

认知图书馆不意味了解它作为一个藏书机构或阅读场所,而是要发掘和把握图书馆精神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制度性建构效能。图书馆精神属于意识范畴,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变迁,作为图书馆文化的图书馆精神呈现出具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特质。一般而言,图书馆精神是指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及图书馆人在长期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意志品质或精神样态。从图书馆价值内涵看,图书馆精神是一种厚重的人文精神、一种博爱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崇尚理性的启蒙精神、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更是一种“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文化精神,它诠释着一种不断建构、永无止境的学理与实践品性。

哲学家黑格尔曾讲到:“我们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去认识真理,而每一种认识的方式,只可认作一种思想的形式。我们总是首先通过经验去认识真理,但经验也只是一种形式。一说到经验,一切取决于用什么样的精神(sinn)去把握现实。一个伟大的精神创造出伟大的经验,能够在纷繁杂陈的现象中洞见到有决定意义的东西”。〔3〕图书馆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洞见图书馆实践活动真谛的精神。或许,探究图书馆精神的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指称了什么,而是这种精神建构了什么、支撑了什么。它是回答“图书馆为什么存在”、“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展”等重要问题的视角与方法;是解读“图书馆文化内涵”、“反思图书馆文化危机”的基本理路;是探索“图书馆文化图式形成与发展”、“人类文化制度建构与模式变迁”的意识及理念依据。在图书馆进化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它为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指明航向,并不断证明图书馆精神中永存不变的“元质”,即“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因此,我们说图书馆精神之于图书馆,犹如灵魂之于人。

步入网络社会,当我们遭遇图书馆精神的迷失、淡化及空虚等精神困境的时候,或当图书馆缺乏社会公众的理解与认同的时候,对现代图书馆精神的价值哲学反思犹显重要,因为它是探寻和重建图书馆精神的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石。只有立足图书馆哲学的文化使命,我们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和把握现代图书馆精神内涵。范并思〔4〕提出现代图书馆精神包括:①信仰信息公平的理念,尊重人的信息权利;②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使图书馆服务朝弱势人群倾斜;③对图书馆职业的尊敬。又言之,“公共图书馆精神已经赋予了一种让社会知识得到公平利用,保障社会弱者平等获得竞争资源的社会正义内涵。”〔5〕蒋永福指出,“给知识以秩序,给人们以知识共享的公共平台,给人们以知识自由的制度保障,这就是图书馆存在的目的与价值所在,因而也是图书馆精神的真谛所在。”〔6〕图书馆精神就是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现实价值向度基础上,围绕图书馆进化与图书馆文化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生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图书馆制度与图书馆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3.3 图书馆思维

图书馆思维是指图书馆人在图书馆活动实践中,根据社会用户的需求和图书馆自身的品性而形成的分析解决与图书馆现象及理论有关问题的思维定式,也可视为一种动态的图书馆知识发生机制。“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7〕图书馆思维亦不例外。它是随着图书馆进化和不同时代图书馆文化图式发展而不断生成衍变的,是图书馆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行为模式、一种群体意识哲学。

图书馆思维作为图书馆人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图书馆的基本判断。一般而言,它有两种方式:“关于图书馆的思考”和“根据图书馆的思考”,前者强调从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论,综合地、全方位地考察图书馆现象,这种思考只要与图书馆有关就可称之为“关于图书馆的思考”;后者强调必须根据图书馆本身进行思考,即要以现代图书馆理念、制度为根据,思考和分析问题、事务以及现象的图书馆意义。

图书馆学研究范式是图书馆思维的学理表现形式。迄今,图书馆学理论范式主要包括〔8〕:①技术范式(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范式);②人文范式(人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范式);③知识范式(本质主义范式);④认知范式(心理——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范式);⑤信息资源范式(新管理主义、新自由主义范式);⑥制度范式(现实主义范式)。“不同范式的差别反映在它们各自的语言之中,也反映在它们的基本观点或者概念呈现出来的不同逻辑特点之中……当我们对研究的性质进行哲学反思时,这些概念看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概念以逻辑上不同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并且在含义上呈现出轻微的区别。”〔9〕我们采用不同的、更确定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图书馆实践,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使这些东西具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从建构主义角度讲,图书馆研究本身会对图书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图书馆知识是一种“建构”,图书馆并不是独立于我们思维/思想的东西,而是由我们深思熟虑所建构的东西。由此,现在的图书馆思维塑造未来的图书馆行为,未来的图书馆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先前思维的调整和重建。现代图书馆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人——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理念——图书馆制度”两条脉络的相互融合与和谐发展。

3.4 图书馆伦理

图书馆伦理是一个具有意识性、职业性、实践性、责任性以及制度性等多重属性的伦理概念。置于不同价值场域,作为图书馆文化的图书馆伦理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伦理样态和价值功效。图书馆伦理作为一种意识伦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同政治伦理、法律伦理一样,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随着这种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二是,它是指图书馆人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自觉和伦理意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图书馆伦理是形成图书馆服务思维/理念的必要基础。图书馆伦理又属于职业伦理范畴,是指“图书馆员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志,向社会公示的集团性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为规范”。图书馆伦理作为一种实践/应用伦理,是指在图书馆长期的实践发展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以满足公众的信息/知识诉求为价值目标,用以指导、规范图书馆工作以及调节图书馆各种利益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也可视为图书馆人在基于图书馆价值的前提下,所形成和遵循的与图书馆的伦理价值、伦理关系、伦理规范和伦理实践等有关要素的总和。作为一种德性伦理,图书馆伦理是指在图书馆实践中“图书馆应该提供怎样服务满足读者信息/知识需求以彰显图书馆价值”问题的求解方法、思路及理念。图书馆伦理目的在于描述图书馆在一定的文化或社会之中其内在品性的外化/实践表达。作为一种责任伦理,图书馆伦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文化自觉;二是,指图书馆员伦理,即指图书馆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为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担职尽责”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机体/制度存在,图书馆是国家(政府)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实体为了满足公众的信息/知识需求,保障公众的信息权利与文化权利,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和信息秩序而创设/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此意义上,图书馆伦理又属于一种制度伦理,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制度中的伦理,即图书馆赖以建立和存在的伦理基础,以及图书馆中所蕴含的伦理追求、道德准则等。二是图书馆伦理的制度化,即指图书馆员的内在道德要求和伦理规约的规范化、制度化过程。

综上,图书馆伦理是社会伦理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具体化体现,它为图书馆思维和图书馆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伦理指导与价值支撑,更充当着图书馆文化图式中各要素关系的“调制解调器”。在价值意义上,图书馆伦理表征着一种秩序、一种和谐,而人、图书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图书馆伦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图书馆制度正义的最高目标。因此,只有深刻认知图书馆伦理的本质属性和价值意蕴,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图书馆实践中“伦理失范”问题。

3.5 图书馆制度

“图书馆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制度安排意义上的图书馆制度,二是职业规范意义上的图书馆制度。〔10〕前者指图书馆制度是国家及其政府为了维护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和文化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后者指在前者的基础上,为规范图书馆职业活动而形成或制定的规则体系,是对图书馆职业本身的规范要求。这里作为图书馆文化的图书馆制度主要针对后者,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具体而言,宏观图书馆制度是指国家及其各级政府的为图书馆这一制度安排设立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是图书馆事业设置与发展的法治基础。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图书馆法。中观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行业/系统制定的有关规则,也包括一些由国家图书馆协会/学会制定的非正式制度,如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图书馆职业自律制度。〔11〕其中,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是指图书馆职业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取得制度,也是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图书馆学知识和职业伦理水准的统一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资格的制度。作为一种从业资格认定方式/制度,它通过确立图书馆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规格和资质标准,促进了图书馆职业从业人员的竞争选拔,保证将最优秀的人员选拔进入图书馆职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微观图书馆制度是指各实体图书馆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各项管理与服务的规则,如文献采访和编目工作制度、流通借阅工作制度、书库管理工作规程、工作人员的业务职责等。微观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理念最基本的制度载体,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图书馆价值意涵和图书馆文化特质,此外,它能正确展现图书馆业务工作和技术服务的特点及规律,是图书馆实行科学、规范、高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行为准绳,是整个图书馆工作与服务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图书馆制度是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重要元素,其一,作为图书馆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和规范作用;其二,在文化图式中,它既是承载图书馆价值理念的关键性节点,又起着建构节点间关联和联结图式各节点/元素的“桥梁”作用。

4 结语

图书馆哲学必须不断地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它在多大程度上可服务于人类及其对人及人的世界所承担责任。正因图书馆哲学对图书馆实践的指导,才使图书馆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而正是有此旺盛的生命力,图书馆本身作为鲜活的有机体,才在这个信息时代释放着自己前所未有的建构性效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图书馆价值实现及其对象化的结果,也是图书馆自身的一种进化过程,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图书馆文化的哺育。赋予图书馆以一种内含人类价值符号、价值体现等目的意义在内的“多向性”社会文化产物,有益于深化人类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认识,并促进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的进一步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现象中的精神部分,即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群体性图书馆认知、价值体系、心理态势和行为模式。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全方位的图书馆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中,既体现在图书馆意识形态上,又存在于图书馆制度性结构中。结合文化图式研究,我们可以从两个向度来认识图书馆文化,一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图书馆文化;二是,对象化意义上的图书馆文化。前者是一种用文化的眼光认识图书馆现象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后者是一种具有实体内容和对象化的文化结构,并且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概言之,我们就是要“从图书馆中发现文化,从文化中阐明图书馆”。

因此,现代图书馆文化图式作为图书馆学的话语模式总是与图书馆文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图书馆文化图式的研究,有助于拓宽图书馆学研究视野,增强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能力和对话交流的共同语境,形成具有开放性的学科研究范式体系;同时,它也为现代图书馆文化朝健康、有序、富有生机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与价值指向。

1.李昊青.现代权利价值语境中的信息公平与信息权利.图书情报工作,2009(21):46 -49,125

2.蒋永福.现代图书馆的五大基本理念.图书情报工作,2009(21):11 -16,9

3.(德)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7

4.范并思.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新世纪图书馆,2004(6):3-8

5.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纪念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创建150周年.图书馆杂志,2002(11):3-8

6.蒋永福.知识铁序·知识共享·知识自由——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制度维度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10-1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8,10,11.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398 -405,295 -297,256,290 -291

9.(英)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李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2

猜你喜欢

图式范式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