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
2011-08-15郭宏刚周驱宁安杨延民王正强
郭宏刚 周驱 宁安 杨延民 王正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很常见,特别对于老年患者,往往存在骨质疏松情况,因此大多数为严重粉碎骨折。按Neer提出的四部分分类法,对于Ⅲ、Ⅳ部分骨折,目前通常主张手术治疗。我院自2008年6月以来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58~75(平均63)岁;手术时间1~7 d。其中车祸伤9例,自行摔伤10例,重物压砸伤5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24月。
1.2 诊断标准[1]①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②肩部疼痛,活动时加重,肱骨大结节周围压痛明显。③肩部X线检查示NeerⅢ、Ⅳ部分骨折。④肌电图检查排除腋神经损伤。
1.3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患者仰卧位,肩部垫薄枕。取肩前外侧弧形切口,起于肩峰下,沿三角肌前方到上臂上段,切口约1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显露三角肌、胸大肌及两者之间的头静脉,并予以保护。沿三角肌内侧切断并分离至深层,找到肱二头肌腱,游离并用盐水纱布保护。“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骨折端。清除血肿,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标志,先复位肱骨头骨折块,再复位大小结节骨折块,采用克氏针预固定,确保固定牢靠。自体髂骨植骨可用于骨质缺损明显者,为确保植骨符合要求,植骨后应选用适当的解剖型钢板进行内固定,修复关节囊和肩袖。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清洗,缝合,引流。
1.4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屈肘90°,悬吊固定于胸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5 d,12~14 d拆线。患肢用三角巾悬吊,术后第1天即开始肩关节被动摆动锻炼,2周开始肩关节被动上举,术后3~6周视骨痂生长情况逐步开始主动功能锻炼。以后每月摄片复查直至骨折愈合。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2]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本组24例经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及脱位和半脱位发生。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优:静止时无不适,活动后微有胀感,肩关节活动度恢复在7 0%以上;良:静止时无不适,活动后微有疼痛,但能忍受,肩关节活动度恢复在>50% ~70%;可:静止时有疼痛感,但不需要服用止痛药,肩关节活动受限,但能保留活动度的40% ~50%;差:静止时有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本组结果评定:优13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7.5%
3 讨论
3.1 优缺点比较 解剖型钢板的外形设计更接近于肱骨近端的解剖形态,故可获得骨折固定的较好稳定性;钢板近端的特殊设计,允许采用多枚粗松质骨螺钉固定,增加了骨折固定的牢固性;钢板近端可有多枚螺钉可供选择,故可克服一般钢板单一插钉部位的不足,使得手术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适用于肱骨近端内侧部分较为完整,骨干皮质厚度大于4 mm及无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较为年轻患者。缺点:术中需要广泛剥离,损伤和出血较多,术后因钢板紧贴骨膜对肱骨近端的血供破坏严重,可出现骨吸收、骨不连。
3.2 内固定手术的意义 早期的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对肩关节活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来说,早期坚强的内固定,能够尽快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肩关节僵硬。对于肱骨近端Ⅳ型骨折的手术方案,目前争议较大,有人主张行I期假体置换术,但假体置换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却普遍存在,在Ⅳ型骨折肱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有77%的患者有优或良的肩关节功能评价[3]。故可以1期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如肱骨头坏死后存在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工作生活,再考虑行肩关节置换术。通过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精确复位、稳定固定能进一步减少肱骨头缺血坏死,从而减少假体置换。
综上所述,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1]纪荣光.解剖型钢板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15(8):97-98.
[2]Wijgman AJ,Roolker W,Patt TW,et al.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humerus.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11):1919-1925.
[3]Owsley KC,Gorczyca JT.Fracture displacement and screw cutout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locked plate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2):2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