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一体化”教师中的一些做法
2011-08-15黑龙江丁玉芬郭玉峰
黑龙江 丁玉芬 郭玉峰
在培养“一体化”教师中的一些做法
黑龙江 丁玉芬 郭玉峰
本文从能力和素质层面探讨了“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了适应当前我国学前专业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模式。
“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一、“一体化”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一)“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体化”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学前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学前专业理论基础;(2)能胜任学前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3)胜任与学前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的组织与指导工作;(4)懂得现代的教学理论,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5)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6)积极探索中等学前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7)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学前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8)能承担专业课题研究。4.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二)“一体化”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就学前专业而言,“一体化”教师主要从事学前专业课教学,必须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1.职业道德。“一体化”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学前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学前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学前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学前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学前教育对学前专业、学前服务岗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学前技能操作示范。
3.经济素养。“一体化”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掌握幼儿园经营管理、方式、策略等,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学前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一体化”教师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一体化”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模式
(一)院校培养模式
从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看,这是一种根本模式。从长远看,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一体化”教师后备力量的储备,要发挥各种师资培训基地和学前院校师资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加强学前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看,院校培养模式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在本科层次上,国家通过高职招生考试选拔中职优秀毕业生到院校职教师资班深造,大学毕业后回中职学校任教;在研究生层次上,国家鼓励中职学前学校“一体化”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升“一体化”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优化中等学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仅靠学前院校的封闭型培养模式培养不出“一体化”教师,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发展姿态来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二)校企合作模式
学前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的学前企业(幼儿园)挂职顶岗和兼职,通过产教合作的途径解决学前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其次,学校可以聘请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服务人员到学校兼职,保持职校与学前业界的联系;再次,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可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幼儿园员工培训工作,帮助学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条简捷高效又经济的培养“一体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培训模式
从“一体化”教师培养的经济成本来说,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校本”培养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有: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以传、帮、带方式培养“一体化”教师;建立校内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学前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学前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并参加学前专业技能登记考核;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参加骨干教师研修班进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充分发挥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的自力更生的培养模式。有学者认为,学前职业学校应当注意与学前行业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学前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要求并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四)国外进修模式
国家教育部为了促进中职学前学校“一体化”教师的成长,学习国外“一体化”教师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出国进修培训,学习借鉴,专业教师不仅从国外学到先进的学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利用出国进修培训教师的辐射作用,共享出国进修培训教师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拓展中职学校学前专业教师的视野,从而达到更新理念、提高素养的目的。但一般学校不具备这方面的实力。
(五)自我生成模式
即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觉自培不断提高完善。这一培养模式要求重视专业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发,突出教师的内在价值和需要,发挥教师个体在“双师”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自学成才。这一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前职业学校应从经济上和精神上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学前行业任职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笔者认为,学前职业学校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在“双师”化过程中的自我发展意识,创造条件,奖励自学成才的“一体化”教师。
综上所述,学前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应该坚持专职与兼职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培养与引进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关键所在。从总体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很薄弱,专业课教师短缺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重点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的大好时期即将到来。
[1]黄俊民.“一体化”师资发展方向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10.
[2]蔡正敏.中等学前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2006.9.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FFB090557)子课题。
(作者单位:北安市职教中心学校)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