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2011-08-15福建洪丽巧
福建 洪丽巧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福建 洪丽巧
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常常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本文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引发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导入;新课;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授课目的,精心设计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引言,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目的在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导入新课就成为授课时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试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法
指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已知知识基础上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预测想象,产生兴趣和动力。
如:讲授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我预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又请一位同学背诵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大家从中体会苏轼词作意境广阔,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态度,帮助理解苏词笔力矫健,气势雄浑,格调豪放的风格,及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温故而知新,巧妙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导入方法。
二、破题法
以题目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的学习情境和艺术创造过程。
教《荷塘月色》一课时,先抓住“荷塘”和“月色”两个词,让学生想象、描述自己见过的荷塘和月色,接着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荷塘月色》,其中的‘荷塘’和‘月色’是密不可分的,‘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景中寄寓了作者不满现实、郁闷超然物外的感情。”这样破题而入,直截了当,便于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把握学习重点。
三、比较法
指把与课文主题相反的或类似的文章拿来研读比较,引起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
如:讲授《致橡树》这课时,我先印发了另一位女诗人席慕蓉的《一棵花开的树》,让学生思考,找出表现抒情女主人公心理的词语,然后明确的描绘说:“通过‘盼望’‘颤抖’‘等待’等关键词语,这个女子的形象似乎就在我们面前,纤弱、柔美的她羞怯地守侯在路旁,祈祷着、激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注意到她。”接着话锋一转:“席慕蓉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而对爱情,并非所有的女性都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致橡树》中,女诗人舒婷就向我们倾述了一个全新的爱情观。这样用从主题上构成对比的诗导入新课,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吸引学生关注新课的内容。”
又如:《孔雀东南飞》这课,是这样导入的: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人们赞美它、崇敬它。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都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诗经》有它;汉乐府民歌有它;曹雪芹的笔下有它;琼瑶的作品亦有它。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或悲、或喜,都能感动人心。梁祝化蝶、唐伯虎点秋香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爱情故事。大家看一看上面这首汉乐府民歌《上邪》,对爱情的坚贞令人感慨不已。(展示小黑板上的诗《上邪》)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竟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首关于爱情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大家看看这首古诗里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何会成为悲剧。经这样类比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激趣法
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板书、直观教具、参观等手段,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新的教学情境。
这种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段有:
1.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或概述课文内容,或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寓言、笑话、古诗词等,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讲《简笔与繁笔》这课,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罗嗦故事“:清朝有个姓钱的秀才,写文章非常罗嗦,人们都称他为‘罗嗦先生’。有一次他赴京应考,考完后,给妻子写了这样一封信:‘吾妻:前信罗嗦而今又复罗嗦矣。吾下月即返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二十九,即在三十,家中存有棉鞋一双,希吾妻拿出来拍拍打打,因多灰尘之故也,希吾妻千千万万不要忘记。为省笔墨起见,吾不写繁体的万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故事讲完,课堂笑声不断。此时,我及时引导说“:显然,笑声已证明罗嗦文章不受欢迎。我们在作文中应力避繁冗拖沓,注意把文章写得繁简恰当。可是,怎样才能写出繁简恰当的文章呢?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学习文艺短论《简笔与繁笔》。”
又如:教《阿Q正传》之前,我先借用了一首诗:
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
现实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
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
可恼你,茫然如故,麻木依然;
可悲你,糊里糊涂地活;
可叹你,莫名其妙地死。
你——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对,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著名人物——阿Q!
这样用与课文有联系、富有哲理的诗句或故事启发学生,能够迅速地叩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产生内驱力。
2.运用教具(如幻灯、投影仪、闭路电视等)
演示或现场参观,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使教学语言简洁、生动、直接,取得“绿叶衬红花,烘枝托月”的艺术效果。如:教《威尼斯》这课,可先播放威尼斯风光录像带,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学习课文。在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此法。如:《街头见闻》、《我喜欢的一种植物》等题目,我采取先让学生走出去,看一看,写一写的办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既然教材内容各有不同,学生特点各有差别,导入新课的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东施效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机敏的应变能力,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其次,熟悉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再次,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状况,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冯发会.论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2]李文秀,陈东妹.谈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艺术.成才之路,2007年第23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