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术后护理

2011-08-15冯村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针道穿针患肢

冯村红

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术后护理

冯村红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应用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指导功能锻炼,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手术复杂,对护理要求高,但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护理

电视X光监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吸取了各种骨折治疗方法之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在很多医院广泛开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体质弱、愈合慢,而传统的手术内固定治疗需要卧床时间长,并发症较多,而采用支架外固定治疗既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应用此技术治疗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48~79岁,平均63岁,左侧17例,右侧31例,顺转子间骨折型39例,逆转子间骨折型3例,粉碎性骨折6例,均为新鲜骨折,且均采用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1]。由于本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且老年人体质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又因创伤来得突然,因此恐惧、痛苦、疼痛及功能障碍使患者负担沉重,他们既有要求手术的迫切愿望,又对手术感到恐惧,对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术前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悲观失望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2]。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忧,对手术充满信心,以全身心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训练 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后需卧床调养,故从入院到术前必须训练患者床上生活的能力;指导患者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教会患者卧床进食及服药方法,以提高患者术后卧床生活的质量。

2.1.3 牵引护理 除急诊手术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大多数需皮肤牵引3~5 d,这样能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也可减轻疼痛。牵引过程中,保持牵引中重锤悬空及患肢外展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足下垂情况,并注意膝关节外侧有无受压[3]。每天应详细检查并记录患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有无压迫足跟等现象,以便术后对照。

2.1.4 辅助检查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全面了解病情,协助医生完善各种入院检查,做好血生化、心电图、各器官B超等检查项目。对原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更要详细了解各脏器功能情况,给予必要的治疗,使患者以较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1.5 备皮 闭合穿针外固定术有多枚钢针贯穿皮肤至骨骼,且疗程长。为防止术后出现针道感染,故术前备皮要求颇高。除急诊手术外,术前3 d起1次/d消毒术野区皮肤和去除汗毛。术区用清水、肥皂水擦洗达到清洁,剃除术区毛发,备皮时先涂肥皂液而后进行,这样既方便备皮,又为患者减轻疼痛。备皮要干净,动作宜轻柔、快速,一定要谨慎,防止损伤皮肤,剃后用清水洗净待干,再用碘伏由内向外消毒术野皮肤3次后用无菌巾包扎。并准备好抬高、固定患肢的枕垫,铺单,为术后患者回病房做好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术后早期体温升高至38℃左右为术后组织吸收热,不做特殊处理,如若体温超过38℃或持续升高超过48 h则要考虑是否感染,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措施。

2.2.2 体位与观察 患肢保持中立位,外展15°~30°,在患肢外侧放沙袋以避免外旋,并且将患肢抬高15°,放于准备好的枕垫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严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强度、末梢血运循环情况、足趾活动及皮肤感觉情况,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2.2.3 预防感染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及周围清洁、干燥。检查针眼处有无渗血、渗液,如渗血较多或有异常渗出情况,观察针眼出血情况,如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3~7 d后针眼处若出现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针眼感染征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2.4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由于自身和手术的创伤而产生的,多数患者对疼痛感到无计可施、恐惧,并有戒备心理,因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4]。为帮助患者解除疼痛,首先应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安慰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并采用非药物镇静,如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等,使患者能够安渡疼痛期[5]。

2.2.5 功能锻炼 如何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始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下肢的肌肉舒缩锻炼,以减轻局部肿胀,促进伤肢血液循环,嘱患者双手拉住拴在床尾的皮带,练习起坐。每次3~5 min,活动幅度逐渐增加,10~14 d每次增至15~20 min。使髋关节恢复到屈伸活动范围>90°的程度。术后两周,待手术反应消失后扶双拐下床无负重站立,逐步过渡到行走练习,开始时锻炼稍短,5~10 min/次。2~3次/d。以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及次数,至30~40 min/次,4~6次/d,并做关节主动运动。开始下地时要有护理人员保护,防止摔倒[6]。指导患者做功能锻炼时,要有耐心,同时不要过量,不应使患者感觉疼痛和疲劳。这样有序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新生骨形成,牢固愈合以及塑形改造,防止骨质疏松。

2.2.6 术后饮食护理 患者受伤后或术后短时期内,食欲可能受到影响,故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患者进食,早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加强营养,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为了加强全面营养,可适当吃一些青菜、萝卜、西红柿、白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和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骨痂生长和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针道感染 发生率偏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钢针多,疗程长,钢针张力丢失有关。严重的感染将被迫拔针而终止治疗,所以临床护理要特别引起重视,主要观察以下几项:1.每天检查钢针有无松动,松动的钢针易于脱出,失去了加压与牵引作用,也容易发生针道感染;2.保持针道干燥、清洁,针眼处钢针用酒精纱布或棉球包扎,并每天在针眼处点滴75%酒精1~2次,每次酒精量以纱布或棉球湿透为宜。可以有效预防针道感染;3.如发现针道周围皮肤红肿,有异常分泌物,即加强换药,用无菌玉红纱条覆盖针道,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2 压疮 预防压疮的出现,关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7]。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干燥,外周血供差,加之卧床时间长,有可能在骨突处出现压疮。术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患者即可取半卧位,可有效的减少压疮发生的因素。不能坐起者应每2 h翻身一次,翻身时在患肢制动的情况下,呈轴样翻身,患肢在上,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受压,对骶尾部及受压部位用50%红花酒精进行按摩。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随时更换潮湿的床单,防止压疮发生。

2.3.3 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患者多年老体弱,或长期吸烟,或既往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等,且术后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弱,咳嗽反射差,分泌物排出困难,更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肺不张最为常见。为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增强肺通气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技巧,以协助排痰,如拍背等[8]。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口服祛痰药,或行超声波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易于咯出,并在超声雾化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及祛痰药,以促进排痰。

2.3.4 便秘 指导患者多食用含有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为促进排便可适量饮用蜂蜜水,也可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环绕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20 min,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遵医嘱服药,如麻仁丸等。

2.4 出院指导

2.4.1 做好出院健康宣教工作:起居有时、勿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应多样化,含钙丰富等。

2.4.2 定期门诊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3 结果

术后无感染,45例术后3个月摄X线片骨折已经愈合;2例术后6个月摄X线片骨折愈合;1例术后12个月摄X线片骨折愈合。46例髋关节活动良好,2例髋关节屈曲70°~110°,无髋内翻发生。

4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患者居多,治疗不当极易发生髋内翻等畸形愈合,对活动和生活影响大。因此,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手术效果有很大帮助。

应用闭合穿针支架外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较复杂,对护理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 张文贞.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与体会.中国医药及临床杂志,2004,3(4):73-74.

[2] 杨丽霞,刘晓英.老年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山东医药,2003,5:35.

[3] 余秀芹,汤优民.牵引患者护理及并发症防治体会.中国骨伤杂志,1998,3:64.

[4]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4.

[5]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6.

[6] 付丽华,王桂英,王玉萍.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实施自我锻炼的指导.中华护理杂志,1999,10:597

[7]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0-281.

[8]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

132021 吉林市龙潭中医院

猜你喜欢

针道穿针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Ilizarov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张英
骨牵引和骨外固定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我学会了穿针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方法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