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1-08-15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曹可任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人民币产品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曹可任

1 人民币升值现状

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升值,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力的增强。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只是在国际市场中体现,所以它是由人民币与世界其他主要自由可兑换货币(如美元、欧元)的汇率体现的。自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了因为次贷危机而暂停的汇率改革,人民币一直保持持续升值的趋势,截至2011年9月30日更是创出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1:6.3549的新高。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不断升入,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不断增大,人民币在未来还将对以美元为首的世界主要货币保持升值态势。

2 人民币升值原因

2.1 人民币长期被低估

自1994年我国与美元直接挂钩后我国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8.27左右,直到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与美元挂钩而采用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该局面才得以改变。这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经济的发展却没有体现在人民币的汇率上,据此IMF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认为人民币存在长期认为低估的现象。人民币究竟有没有被低估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来探究。由于购买力评价很难衡量,故本文使用经济学界常引用的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根据《经济学人》发布的巨无霸指数数据显示人民币被低估了40%以上。虽然该指数存在很多缺陷,而且新兴市场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币值低估问题,但是根据观察我们发现人民币是低估最为严重的货币。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民币的确存在低估的问题,人民币从理论上应当升值。

2.2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大量贸易顺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保持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此归咎于人民币未能升值,特别是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各西方发达经济体均把本国发生的高失业率和贸易赤字归罪于中国,给我国施加强大的压力,并制造了诸如“轮胎特保案”等贸易摩擦。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和避免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势在必行。

2.3 我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

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1974.91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决定论的观点,影响汇率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是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当某国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对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币最终会对外币升值。而我国长期存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所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已远远超过我国的支付需求,并对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3.1 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大量外贸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价格的大幅提升使得原有的价格优势消失,出口产品在海外丧失竞争力,最终丧失海外市场份额。然而,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所受冲击并不相同。下面我们将根据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3.1.1 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当前出口的产品中,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性产品是主导产品,其典型代表就是纺织服装、玩具等产品。劳动密集性产品由于附加值低,价格是其主要竞争手段,而且因为该类产品还具有价格弹性低、降价空间小、利润微薄的特点,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诸如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性企业所受冲击最大。据有关调查预测,人民币升值5%,将使得以美元计算的纺织服装业出口成本上涨4%。因此在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很可能成为压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3.1.2 资源密集型产品

资源类产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占据出口的较大份额,随后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这既有经济发展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出口退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的因素。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该类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是很大。相对于人民币每年5%以内的温和升值幅度,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近年执行的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政策使得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3.1.3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不断提高。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该类产品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该类产品附加值高,常常具有品牌效应,资本、技术和品牌才是主要竞争手段,价格所起的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面对每年温和的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大利润空间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所受影响很小。

3.2 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的影响

考虑到我国仍有大量外贸企业从事进口业务,现就人民币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商品业务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近年来我国进口贸易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进口商品分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和进口转售型。

3.2.1 进口—加工—出口型

从事此类进口业务的外贸企业主要是加工贸易型企业,然而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商务部有关专家报告称,我国67%的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从事劳动密集性生产。这就决定了我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会遭遇前文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困境。然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在我国普遍存在,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50%以上。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中,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营销渠道两端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而中游的组装加工等工序产生的附加值和利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势必压缩本已很低利润率,甚至导致一些加工贸易企业亏损倒闭。

3.2.2 进口转售型

与加工贸易型企业不同,从事此类进口业务的外贸企业进口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内出售。很明显,此类企业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受益最大。由于人民币对其他外汇(主要是美元)持续升值,进口商品的成本价格不断下降,使得该类企业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4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对策

综上所述,除了一些少数进口转售型外贸企业因人民币升值而获益以外,大多数外贸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本文将重点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角度探析我国外贸企业的对策。

4.1 生产管理角度

生产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成果收益。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外贸企业应在最开始选择生产线时尽量避免选择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线。这类生产线在短期或许可以盈利,但从长期而言随着产业升级必然被淘汰。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成本大幅上涨,在选择厂址时应该避免去东莞、温州、深圳等地价已经很高的地区。对于那些已经采用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生产线的工厂可以考虑将生产线出售或者出租,已经布局在深圳东莞等地的工厂可以考虑将厂址内迁一些,同时也能从地价上涨中获益。

4.2 物资管理角度

由著名的杜邦恒等式告诉我们,净资产报酬率等于经营效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财务杠杆之积。其中的资产使用效率是由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的。要有效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则必须加快企业各物资的周转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物资存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发挥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现代仓储管理理论和线性规划的作用可以达到加快周转速度的目标。同时必须有效降低物资采购、产品运输的物流成本,降低物资在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如废品、次品的产出。这就要求工厂采购技术更先进的生产线,雇佣技术更高更熟练的工人。

4.3 质量管理角度

质量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管理活动。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否卖出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产品的质量则是产品能否卖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提高产品质量除了与生产线和工人等因素有关以外,与是否采取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也有关。常用流行的质量管理理论有具有全面性、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追求完美的采用统计方法的6σ质量管理方法,可区分质量波动原因是偶然性还是系统性的休哈特控制图质量管理理论。由于人民币升值而面临竞争压力的外贸企业切不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质量,采取偷工减料等行为,而应该采取一套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4.4 成本管理角度

一般来说,成本管理是指各项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已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归劳动者所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劳动价值,例如税金和利润。陷入人民币升值困境的我国外贸企业也不例外,要降低成本就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成本控制。通过改进技术和革新工艺可以降低正常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的浪费;改善职工报酬奖惩制度可以在相同工资总额的情况下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税收规划合理避税可以降低税金的缴纳。

4.5 财务管理角度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财务目标下(如股东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对筹资、投资、经营性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分配管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困境下,合理降低财务杠杆,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持有对规避风险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选择适合的国际结算方式也十分必要。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可以尽量避免使用美元结算,例如在与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贸易中我们可以尽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就可以彻底规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兑损失。其次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尽量选用信用证和汇票项下即期交单,从而避免延期交单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最后,我国外贸企业可以积极利用诸如人民币远期、掉期和商品期货等金融工具来控制汇率波动的风险。

4.6 人力资源管理角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有关人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外贸企业为了实现前文的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人才,如何聘请到企业所需的人才,聘请后如何管理、如何进行绩效考核人才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外贸企业可以尝试使用股权激励、期权等方法留住最重要的人才。

[1]The Big Mac Index, The Economist,July 2011.

[2]罗钦璇.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02).

[3]胡丹婷,黄鑫烨.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02).

[4]方海燕,白硕,钱洁.由“微笑曲线”看我国的加工贸易[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6).

猜你喜欢

人民币产品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