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导游语言中的惯用语使用

2011-08-15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李林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导游员惯用语导游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李林

导游语言是导游员在工作当中与游客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工具,其包含种类颇多,具体可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四类。既然导游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那其口语性就必然成为其重要的特征。活生生的老百姓大众语言是导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的民俗语言才是导游语言的基石,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这鲜活的民俗语言中最具有活力的一类语言——惯用语在导游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1 汉语惯用语特点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同词一样可以构成句子,但在表意上又比词有更高的表现力,远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更多的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5版中对惯用语的解释是:[惯用语][名]: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义,如“开夜车”、“扯后腿”、“卖关子”等。可见,汉语惯用语是一种鲜活的极富表现力的生活语言,其在本族语言中的使用率高达80%,但是由于这种语言现象沉淀于日常用语中,所以一般不为本族人所察觉。

1.1 来源于民间,通用于口语

惯用语是典型的俗语,它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它一般找不到其出处,也找不到有名有姓的作者,只有极个别的来源于典故,例如:

“破天荒”见于北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唐荆州衣冠蔽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莫须有”见于《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

而更多的惯用语的产生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比如享用已经做好的饭称之为“吃现成饭”,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打击别人的热情称之为“泼冷水”;被争抢的热门“饽饽”称为“香饽饽”等等。这些惯用语大多采用了其比喻意义,如“踢皮球”、“捉迷藏”、“开顺风船”、“炒冷饭”、“打太极拳”、“打小九九”、“老掉牙”、“老油条”等;还有一些来源于传统习俗,比如“拿尚方宝剑”、“太上皇”、“裹脚布”等等。

这些惯用语不仅仅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且也广泛地流传于老百姓的口语中,鲜活地存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日常生活给予惯用语生存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让惯用语得以生长壮大。

1.2 双层语义,引申变异

汉语惯用语的重要特征即在于其具有双层语义,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具有比喻引申的意义。而其真正要表达的意义也往往和字面意思无关,抽象的虚指意义才是其实际内容。如“穿小鞋”的整体含义不能理解成“穿尺码小的鞋子”,而应跨越字面意义解释为“挟嫌报复。暗中给人以刁难,约束或限制”。惯用语的这种特点主要是通过比喻、引申、对比、夸张、节缩、婉曲、藏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

1.3 结构固定,运用灵活

惯用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它从意义到结构都是完整的、统一的。一般来说,惯用语大多是三字格,比如前文提到的“踢皮球”、“捉迷藏”、“穿小鞋”、“炒冷饭”等,还有如“开夜车”、“背黑锅”、“打折扣”、“分水岭”、“擦边球”、“开场白”等等不一而足。但惯用语也不局限于三字格,也有多字情况,比如“八杆子打不着”、“八字没一撇”、“拔眼中钉”、“光杆司令”、“钻牛角尖”等等。但总体而言惯用语还是以三字格为主要形式,一般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单言的为支配者,后一部分双言的为被支配者,二者之间有时可以加入其他成分,如“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服务,但愿不会交上一张白卷”中的“交白卷”,还有“开夜车”、“穿小鞋”、“背黑锅”等等都可以运用这种形式。还可以颠倒顺序来说,如“给他个钉子碰”、“给别人小鞋穿”等。还可以替换当中的成分,比如“碰一鼻子灰”还可以说成“抹一鼻子灰”、“臊一鼻子灰”等等。

总之,惯用语虽然结构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是其运用起来又确实很灵活,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在口语中能够大量地被运用。

2 导游语言使用惯用语的必要性

2.1 导游语言本身的风格特征所决定的

导游语言本身就具有大众化口语风格,这是导游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口语化的导游语言是导游工作必备的表达手段,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都离不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鲜活的惯用语恰是导游语言所需要并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语料库,既利于导游使用,又利于游客接受,游客与导游在惯用语的使用上跨越了学历层次的差异,跨越了年龄上的代沟,达到高度的趋于同一。

2.2 导游语言的幽默需求

惯用语是一种含蓄的耐人寻味的俗语。它的语义都隐藏在引申意义当中,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叠加,所以其语义便具备一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味道。比如将字词等知识特别丰富的人比喻为“活字典”; 用舌头指代能言善辩,称能言善辩之人为“三寸舌”或“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讥讽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为“二百五”等等。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将无限韵味蕴涵于短小精悍的字句当中,生动之余又不乏幽默,恰好与导游语言的幽默需求相吻合,是导游语言的不二之选。

2.3 导游语言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惯用语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事项,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来源于汉文化,反映着汉族人的生活、风俗、思维和价值观。它涉及到行业语、语言变异、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心理、语言与社会语境等方面,这些方面又都与导游语言息息相关,导游语言的这一综合性特点在惯用语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二者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口语化的惯用语是艺术的导游语言的不二选择,惯用语的短小精悍符合导游语言的使用风格,惯用语所承载的文化讯息丰富着导游语言的内涵,惯用语的形象幽默与导游语言不谋而合。导游语言大量地使用惯用语可以增加其美感,为导游语言的发展探索一条生机勃勃之路。

3 导游语言中惯用语的使用应避免的误区

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对它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要视场合语境而用。当我们不重视语境和对象时,就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误会。比如,某位游客总是笑脸相迎,无论对谁都极为热情,某导游本意想当着游客的面夸赞该游客,说道:“XX真是一个笑面虎啊!”这无疑会使得游客极为不快,该导游自然有违本意了。所以,使用惯用语就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

3.1 感情色彩

导游语言应该是能给人带来轻松惬意的一种职业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就要注意选词造句,尤其在感情色彩方面要格外地注意,宜褒不宜贬,不能使游客感觉不愉快,不自在,尤其是一些挖苦、有损人格尊严的词汇更是禁止使用。所以在选用惯用语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不是所有的惯用语都能够被导游所使用。在惯用语中,具有贬义及贬义意味的惯用语占了62.28%,这意味着,超过一半以上的惯用语是具有变异色彩的,在使用过程中就要格外注意语境,不能随便乱用。比如“钻钱眼”、“揪小辫子”、“穿小鞋”等词汇就要注意语境使用,或者尽量避免不用。而一些褒义或中性的惯用语例如“活字典”、“香饽饽”等可以视情况而用。

3.2 文化误区

前文提及,惯用语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汉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使惯用语具有了独特的引申意义,这些引申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文化碰撞,如果导游员对这些把握不住,很有可能会陷入文化误区中,而造成交际的失败。比如“一锥子扎不出血”在韩语里也有类似的表达,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性格倔强,不容易听别人劝告,与汉语里大相径庭。导游员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游客,还有国外游客,即便是国内,我们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导游员在使用惯用语这种具有极强的文化性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以避免陷入文化误区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总之,惯用语这种独特的语言单位与导游语言有不解之缘,导游语言是一门艺术的语言,是一门享受美、创造美的语言,加入惯用语这种口语色彩极浓、文化底蕴深厚的语言元素势必会增加导游语言的魅力,使导游语言更加鲜活有力,使导游语言更加生机勃勃。但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使用中要格外注意其感情色彩和文化因素的把握,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导游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王勤.论惯用语[J].语文研究,1982.

[2]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3]谭宏.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何玉荣.浅析导游语言艺术美[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猜你喜欢

导游员惯用语导游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分析导游员与游客会话的合作原则
导游员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网约导游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