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的观察学习:教育主体的行为产生
2011-08-15◆邓桦
◆邓 桦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仪式中的观察学习:教育主体的行为产生
◆邓 桦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变迁都必须要遵循一些法则,以此来维持这个民族的存亡。各民族通过孩子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祭奠祖先、强调共同的起源或者一些重大的事件等来共同构成了他们重要的集体记忆,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用共同的仪式来获得和加强这种集体记忆,甚至可以将其制度化。在现代化进程急剧加快的今天,少数民族如何在仪式中一代又一代地学习和保持这些东西呢?
一、对于“观察学习”的理解
学习是教育主体间的一种交流活动。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不是消极的接收外界的刺激,而是在接收的过程中对这些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该理论认为人有使用符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因为所有信息的接受总是从眼睛开始,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最复杂的行为模式。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观察学习不仅能让人迅速学会新行为,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已经习得的行为。在班杜拉看来,直接经验的学习都能够通过对观察示范者行为结果来进行替代学习,因而,观察学习又被称为“替代学习”,这是一种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与模仿所形成的社会行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避免直接学习带来的冗长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各种示范中获取大量的完整的知识和行为模式并迅速掌握这些知识与行为模式,极大的缩短了学习进程。
二、仪式中的观察学习
根据班杜拉的学习理论,通过示范进行的学习使“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为应该怎样做,这一被编码的信息在后来起着引导行为的作用。”观察学习可以分为四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者的学习程度是由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以及观察者与榜样间的关系特征决定的。如果观察者与榜样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各方面比较相似,那么观察者会比较容易学会榜样的行为;(2)保持过程。班杜拉认为,当榜样的行为被转换成记忆表象,记忆表象再被转换为语言编码的过程就是保持过程。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况,这些编码将迅速的从大脑中抽取出来。(3)运动再现过程。所谓的运动再现,就是复制从榜样身上观察到的行为。对于复制过程来说,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成功的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如果失去自我效能感,行为的复制就有可能失败。(4)动机过程。动机过程贯穿于整个观察学习的始终,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如果这四个过程中的某一个出现了问题,比如,对示范的行为没有注意,或者未能及时处理获得的信息,导致信息的丢失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进行。
仪式中任何一个人的行为,任何一件器物的使用方法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少数民族众多仪式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受礼者获得一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更关键的是要让受戒者或得族群在宗教上的认同。受礼者从出生到接受仪式的这段时间里,在与家人、朋友、长辈等的共同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生活经验与仪式中所需要的经验是不同的。符号被创造之初,其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使用符号的愿望。使用符号的过程,就是让符号发挥其意指功能的过程。能让这一过程的运行的就是符号的使用者——人,也就是仪式主体。仪式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是仪式语言符号的两个使用者。说话人运用语言,即以符号本身为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即符号的意义做出陈述,这一过程我们可称它为语言符号的“表现”或“表达”过程。说话人不仅要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陈述,而且还要将所陈述的事物传达给说话人,这是语言符号的“传达”过程。另外,在听话人一边,存在着“接收”从说话人传来的符号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加工,这是符号的解释过程。从说话人到听话人的符号信息运动过程是按照“表现——传达——接收——解释”的顺序来进行的。
仪式中的行为示范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行为中所蕴含的各种功能与价值也与平日生活中的行为大有不同。仪式最初的目的旨在受礼者与施礼者之间形成一种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必须由受戒者的父母帮助受礼者完成。父母作为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的媒介,他们的行为自动构成了教育主体的行为榜样。首先,从受礼者出生一直到受戒这段时间中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行为、语言、思维等各方面比较相似,因而,父母的行为比较容易模仿。此外,仪式中不仅要“拜人”还要“拜神”,因此会涉及到许多礼仪的学习,这需要受礼者能够保持注意力,如果因为注意力分散而遗漏了某些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后续的行为学习出错乃至无法进行。对于受礼者而言,在仪式中所学习礼仪将转成记忆表像并一直储存在其大脑中,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这些记忆就会被提取出来对受戒者的行为进行指导。但是,这种行为的再现要看受戒者是否能顺利完成与施戒者的师生关系的嫡结,如果在嫡结过程中,受礼者的行为出错会导致师傅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的情绪会转变为受戒者在以后生活中相同行为出现的障碍,也就是仪式主体失去了自我效能感,那么该行为的复制也就失败了。
三、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才引发了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又以交互的方式影响了人的行为;这些行为最终生成的经验又将反作用于个体并影响个体后续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