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及评价

2011-08-15马艳会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思潮市场经济德育

◆陈 浩 马艳会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机械工程系)

浅谈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及评价

◆陈 浩 马艳会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机械工程系)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潮。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对教育的经济性质的认识。前者强调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以及经济对教育的反作用;后者强调教育自身的经济成分。

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在 90年代达到高峰,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伴随人们对教育与市场关系的理解逐步展开并迅速升温,造成我国教育思想史上一次新的思潮涌动。

1.上世纪 80年代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 7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经济功能的主要观点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使科学技术的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等。1980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教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引起教育理论界的争论,促进了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形成。1981年,邱渊教授在他的《教育经济学纲要》中阐述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就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主要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说明教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论述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较为著名的研究当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社会经济功能论。该理论认为,教育不仅能保持经济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且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使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上世纪 90年代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 90年代,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着力点放到了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用市场经济的特征去思考教育的特征。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教育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等,成为这一思潮的新特征。

1992年和 1993年,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围绕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全国形成汹涌之势。几乎所有的知名教育学者在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教育上,有着普遍性的共识。

二、当代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几种基本观点

当代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伴随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强调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引向市场经济方面来。其中,有如下几种基本观点。

1.教育市场论

教育市场论将教育自身视为市场,用市场概念来解析具有资源配置性质的社会现象。该理论认为教育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受着价值规律的支配。教育市场通过劳动力价格信号,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教育运行,教育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教育供求是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市场活动。教育的结构和功能是受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即教育发展经济决定论。同时相对于国家指令性计划下的“统制市场”而言,教育应当是个开放性系统。

2.教育产业论

教育产业论教育劳动是劳动者以教师为职业,向社会、家庭或社会个体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智力素质和思想观念素养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即服务消费品,教育是以服务消费品为劳动产品的新兴的第三产业。教育必须打破脱离经济发展的旧的办学模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

3.适应澄清论

适应澄清论不赞成用绝对化的观点把教育的属性从经济的角度加以界定。因为当前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盲目急切地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学校企业化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而教育市场只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存在。

4.德育的经济功能论

德育的经济功能论认为,通过德育形成(或变革)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维护性的,也可能是变革性的,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也可能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德育还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来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生活。在这一理论中德育的经济功能可以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经济生活领域。在生产领域中,德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科学精神和现代价值观念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形态领域中,德育通过其政治性功能、对发展生产力和科技的功能以及通过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和经济道德来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经济形态和制度。在生活和消费领域,德育可以引导人们的需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幸福观、消费观等。

三、对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评价

从整个世界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发展来看,中国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带有明显的后起特征,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加以肯定。

1.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来看

强调教育同经济的紧密联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的方向。教育受经济制约是一条客观规律。中国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然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教育对现代生产作用的程度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2.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

中国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被纳入经济发展的战略轨道,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进行了重大的教育改革。例如,规划和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扩大教育规模,改善教育自身设施及教学科研条件,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增加课程设置;密切教育同社会,特别是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教育必须为经济服务,但它不能把自己局限在经济层面上去建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提高经济的教育含量,在发展经济时把教育作为其中一个要素。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制定教育的发展战略,就必须综合性地、全面地去看待和认识问题。

[1]毕淑芝,王义高.教育思潮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出版社,1999.

[3]日本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思潮市场经济德育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政府救市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