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下的我国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2011-08-15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代秋昳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代秋昳
2009年在全球排名前250家零售商中已经有100家进入中国,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仍然在中国加速扩张。据悉2011年家乐福拟在全国新增22~25家门店,未来五年将中国门店扩展到500家。外资零售企业的不断扩张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我国零售业毛利率越来越低,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8年,我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零售指数同比增长2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2.6%,比上一年度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下零售企业已经处于微利的时代,对于我国的零售企业来说,如何稳定利润的增长,合理规划企业活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阶段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我国零售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54554.00亿元。然而面对与国际零售巨头之间的竞争以及近年来所爆发的通货膨胀,我国零售企业的财务以及人力资本管理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1 资金占用量不断增加,资金需求迅速膨胀
由于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使得我国零售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相对于成长期的零售企业,想要与外资企业抗衡,规模扩张战略仍然是其抢占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地位的最好选择,在此情况下,零售业为开拓市场需要的资金的占用不断地增加,“缺钱”也就是成了内资企业的一大难题。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零售业的资金需求膨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物价上涨使得零售企业的存货将占用更多的资金,同时企业为了规避通货膨胀下物价上涨所带来的损失,或者想囤积货物进行价差的投机,都会提前进货,超额储备,这些不可预期的行为都将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量。第二,通货膨胀期间,我国零售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采用的赊销方式,增加了应收账款,这一措施也使得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第三,基于会计历史成本核算的局限性,造成我国零售企业账面利润虚增,资金补偿不足。
1.2 企业融资方式局限,毛利率较低
1.2.1 零售企业现阶段面临的融资困境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我国大部分的零售企业主要还是依靠间接融资。调查显示,除了少数的国家控股或者全国性的独资企业以外,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5%。但是在我国的银行评级体系下,这些零售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局限,获得贷款就相对困难很多,额度也相对较小。成长性的零售企业面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环境差的问题,只有冒险选择“对赌协议”。当初昌盛中国就希望借助高盛国际的名气,帮助其上市,才以优厚的条件让其注资对赌,造成了企业融资失败的悲剧。在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收缩银根的政策以及物价不断上涨等原因都将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从而使银行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此外,物价上涨的同时引发了利息率飞涨,导致企业有价证券价格下跌,从而限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融资。通货膨胀使企业资金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也从以上多方限制其资金来源,可能发生资金的持续短缺。
1.2.2 货币性资金贬值加速,低利润时代到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我国从卖方市场转向了市场经济,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此外,外资零售业的进入致使我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加大,利润越来越薄,加之现在石油价格的攀升使得企业运输成本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要素成本投入越来越大,我国零售企业正面临着低利润的微利时代。然而,通货膨胀的持续,使得物价节节攀升,收入迅猛增长的实质是利润虚增,企业资金的补偿不足。
1.3 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严谨性
成本管理是零售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阶段通货膨胀的趋势之下,企业想要进行内部扩张是很困难的,所以只有合理的控制成本,增长利润。我国零售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低利润模式下,零售企业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致使零供关系矛盾加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2)多级供应商之间的利润分流导致零售企业的采购物流成本增高,分店订购的管理模式使得采购优势弱化,增加了与供应商谈判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3)在商品同质化以及通货膨胀时期,价格跟产品质量成为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部分零售企业仍然盲目的开展公关活动,销售费用过高。
1.4 人力资源利用率不足
在分析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难发现,从采购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而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的控制指标。现在我国众多零售企业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产品质量不高,以及采购不及时等不利于零售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另外,采购人员与零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得很多采购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采购不符合企业规定的产品。国内零售企业大多没有专门针对采购人员制定培训管理体制,长期下去必然会威胁到零售业的健康发展。第二,零售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过高,据调查我国零售业员工的流动率高达20%~40%,员工的流失增加了企业再招聘的成本以及在员工离职期间的该职位上的经济损失。
2 通货膨胀下零售业管理对策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给经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也使得我国零售企业本来就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零售业的企业管理应该更加注重财务以及人力资本的管理,并就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的管理对策。
2.1 强化资本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现金流是所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零售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充足的现金流量是保障企业得以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更应该加大对现金流量的管理。第一,对于连锁的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其货币资金流量大、流通速度快等特点,将现金浮游量进行统一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分门店的产生的浮游资金由企业总部统一进行管理调度,各连锁店根据总店预算执行存货的采购跟囤积,将资金用在盈利更高的门店中,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制定有效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减少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经产生的应收账款,企业应该通过现金折扣等形式快速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占用。第三,面对持续的通货膨胀,零售企业应该调整期末存货的计量方式,或者是将存货用公允价值予以反映,使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相符合。第四,在不影响企业商誉的情况下,合理的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争取最低成本、最高效的使用资金。
2.2 提高信贷等级,创新盈利方式
首先,从银行融资的角度来讲还是需要政府增加对于我国零售企业的重视程度,积极为我国零售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提供贷款,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府也应该引导银行降低对非国有企业贷款的壁垒,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融资效率。我国零售企业在选择外资融资时应该对自身的实力以及国际金融状况、外汇波动等进行全面分析,在合理的市盈率范围内进行对赌,切忌盲目。其次,企业应该更为专注于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跟盈利能力,特别要着力培养企业信用品质评价的“5C”系统,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再者,针对近日外资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引以为戒,并改革现有零供关系,取消进场费、节日促销费等不合理费用,建立公正透明的商务关系,维护企业形象以及声誉。最后,笔者认为在我国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的低利润情况下,应该革除现在收进场费为盈利的方式,尽量扩大自营项目的比重,统一采购降低成本,利用零售企业自身客户群优势培养自己的商业渠道,创造新的盈利方式,
2.3 推行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合理规划运营成本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预算管理早已作为核心管理理念提出,也是当下国际性企业广泛使用的控制工具。我国零售企业也应该通过预算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其中现金流量预算就可以把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列出明细计划,便于企业管理者掌握多余的现金使用情况,避免现金沉淀,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实行企业战略预算管理首先要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全员参与以及优化企业的激励制度,再将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一时的利益偏差导致的不合理决策,如将成本过度的转嫁给供应商,造成我国零售企业物资来源地根本隐患。通过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可以清楚的了解一个零售企业总体的采购规模,有利于寻找新的货源供给,加大与供应商价格博弈的筹码。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预算管理的严格执行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
2.4 完善企业制度,科学高效的利用人力资本
首先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采购人员招聘制度,同时在日常的采购业务中对采购人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定期组织采购人员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执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其次,尽量缩减企业日常的办公费用,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精简组织结构,提高采购、行政机构的灵活性。再者,加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严格执行经费审批制度,最大限度的控制不必要的经费支出。最后,企业应该更多的关心员工福利,改革员工绩效评价,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减少由于员工流动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1]金永生.王正选.零售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霞,刘静.金融危机下企业销售成本的控制[J].中国商贸,2011,(2).
[3]李刚.浅谈民营零售企业管理[J].中国商贸,2010,(15).
[4]丁贵明.21世纪企业战略管理创新[M].学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