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规范 培养体悟——中学写作教学的两个重点

2011-08-15贾超英

中学语文 2011年28期
关键词:体悟规范思维

贾超英

[作者通联:浙江上虞春晖中学]

写作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尽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主张与实验创新纷呈不断,但从总体上看,写作教学仍长期存在着凌乱、模糊与难以把握的状况。要改变中学写作教学的不良状况,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任务繁重,头绪纷繁,而当务之急是:重建规范,培养体悟。

一、重建规范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综合性极强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包含复杂的主体实践与体悟、阅读与生活积累等因素。作为教学的写作又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的写作,而有人却把两者等同起来,从而使写作教学陷入了混沌或散漫的境地。通常的写作有两种,一是写给自己看的,率性的、随意的,可以不需顾及别人的阅读习惯,可以不讲究表达的规范,如日记、博客之类;另一类是写给别人看的,顾及公众的阅读习惯,必须遵循一般文字表达的规范。这一类中又有几种,如新闻、合同等规范严格的实用类文字,散文、小说等带有更多个性化特征的文学类文字。常说写文章有常法而无定法,写作教学就是教给“定法”,也就是建立规范,传授写作的基本知识,训练写作的基本技能。可以这样说,写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训练——技能的训练、思维的训练;而凡是训练就必须有一定的训练系统,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有规范的分解动作的训练和综合训练,为此,就必须建构一套独立的、科学的、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并呈现为以教材的形式来实施系统的训练。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学写作教学缺乏独立的教材,写作训练体系不明确,甚至凌乱无序,而教材形式上又依附于阅读教学,从而造成实际教学中的随意性、无序性乃至少写甚或不写作文等弊病。

许多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写作实际中,严重缺乏写作规范,如用词不得体,文体混杂,文风不正,结构混乱,不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方法;只会写自娱性、调侃性的网络文字,而不会写文体规范、表达得体的文字等,这表明学生写作基础极为薄弱。这种不足早已影响到大学教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邓玉环老师的《上了大学反而不会写作?——大学生写作水平“滑坡”现象之我见》一文指出:大学生在高中时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对照高考优秀作文,知道自己应该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平;相反,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大学生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写作的具体目标,变得“不会”写作了!仅以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为例,不少新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写作课考试之后,发觉与半年前高考作文时的“得心应手”相比,现在反而写得“很差”!(2009 年,《写作》第 19期)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透露,作家阎连科和刘震云已经被特聘为人大文学院教授,他们将每学期给学生上课。孙郁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大学生不会写作的现状。(《京华时报》2011年05月08日)名牌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一般的学生了。因此,中学写作教学要注重写作的基础,为此就要建构规范,让学生掌握这些规范。

作为中学生,在写作规范上,应掌握表达方式方法、文体体式、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结构布局、选材立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列举要点如下:

(一)基本的表达(方式、方法)范式

(1)记叙——记叙的语言特征,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描写——描写的语言特征,描写的角度,描写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衬托、拟人、通感、排比、对比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3)议论——议论的语言特征,议论的要素(论点、论证、论据)及其关系,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方法(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的运用;

(4)抒情——抒情的语言特征,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

(5)说明——说明的语言特征,说明的常见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分类说明、图标说明、比较说明、下定义、引用说明)的运用。

(二)文体基本范式

1.实用类文体

(1)新闻、通讯、报道类——常见的格式,记人叙事方法,剪裁、详略;

(2)调查报告类——收集、分析、综合材料的方法,基本的报告形式,观点和材料的组合的方法;

(3)读后感、观后感、演说词、文学短评、思想短评类——典范的样式,提炼观点、安排论述结构、充分而有序地阐述观点的方法;

(4)实验报告、说明书、解说词、科学小品文类——典范的写作格式,准确、清晰说明的方法;

(5)合同、诉状、申请报告等应用文类——典范的格式,简明、准确的语言特征。

2.文学类文体

(1)诗歌——诗歌的体裁,格律常识,语言特征,选择意象、营造意境的方法,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隐喻等等);

(2)散文——基本类型(写景散抒情文、记人叙事散文、哲理性散文)及其典范性的作品,基本特征(选材立意、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常见的构思方式,常用的表达技巧;

(3)短篇小说——小说的特征,小说的要素,发掘主题、安排结构、叙说情节、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方法。

二、培养体悟

当今中学生的写作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内容狭窄、肤浅、乏味。具体表现为:写人叙事,常常囿于家庭、学校,囿于自己的读书成绩与生活琐事,很少关注与之联系的社会及其他人;写议论文,只会陈述现象,罗列论据,不会分析阐述,或只有平面化的论述,不会作立体式的深入分析阐述。更有甚者,每当写作时总是东拉西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用这些学生的话说叫“写不长”。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缺少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和积累——生活的、阅读的、思想的,这固然与当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生活圈子过窄有很大关系,但缺乏对生活的体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所谓体悟,这里指对生活现象、阅读内容的细致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记忆留存,进而达到情感、思想的升华;与之相反的是对生活的视而不见,阅读的浮光掠影,事后的过眼云烟。只有引导学生多体悟,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培养出敏感善思的能力,才能写出精彩的有个性的文章。在今天的背景下,培养体悟的习惯和能力要特别注重以下三点:

1.要引导学生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多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明白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社会的关联,学会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学会由自身推及他人。笔者曾调查发现,学生熟悉父母,但大多只关注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等,而很少关心父母的工作辛劳,更少关注父母的工作环境以及与父母关联的社会人员;学生熟悉家庭,但不关心自己生活的社区及其居民;学生熟悉自己的老师,但大多只关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等,而很少去了解老师的工作、心态;大多数学生经常上网,但多是聊天、网购、看电影、看明星、玩游戏,而很少去看社会新闻,更少有人发帖参与评论时事。为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方面内容,比如布置这样的作文:《父亲的朋友》、《妈妈的健身小队》、《社区里的新鲜事》、《老师的家》、《对名牌大学农村学生减少的看法》等。

2.要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细微处。浮躁功利的时风影响了许多人对事物的关注方式和重点,人们常常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更少对细节的关注与思考。学生的写作实际表明,高中生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不会描写细节,不会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了弥补这个严重的缺陷,笔者曾多次选择“小题材”让学生写作,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命题作文《邻居的一盆花》,有一位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写了一篇《围墙》的文章:

那一堵围墙,不知从几时起,已悄然伫立在那儿了。坚硬,高大,笃实,望不到对面的人和事。

我在心里暗自纳闷:以前可从来没有这堵墙啊!小时候,邻里之间是相通无障的,顶多也只是一排矮矮的篱笆,稀稀疏疏,嵌着数不清的被镂空的四边形……

渐渐地,这样的墙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房子新了,高大了,门前的石狮多了,于是,围墙也必不可少了。

围墙,就在那儿,静静地,我贴近它,触摸着它,冰冷冰冷的,没有一丝温度。然后我悄悄地把耳朵贴上去,想听一听对面的声音……

突然,有一天,我看到围墙的脚跟有一棵不知名的小藤蔓,它竟然不知高低地开始向墙的上部攀援起来,于是,我的心也随着它开始了充满绿色的攀援……

这就是一个小角度写出“大文章”的典型例子。对细节的关注与拓展的能力的训练,正是“小题材”的价格所在。

3.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能具体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培养一种立体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写作指导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拓展思路,如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必然和偶然的关系等;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具体方法,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演绎思维、归纳思维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注重问题的质量,注重问题的连续性,注重追问的方式等。笔者在写作训练中,还采用了一种问题式的写作思维练习,要求根据问题,作出多种回答,先可以不讲究顺序,然后再作整理、取舍,有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是一个习作实例:

问题:为什么要提高自觉性?

回答:(1)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不能依赖别人监督;(2)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自觉性是人的本质特征;(3)自觉性是人理性价值的体现;(4)自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5)人生是自己的,自觉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6)没有自觉性的人生是盲目而可悲的,犹如行尸走肉;(7)自觉性有助于发现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行,不断自我完善;(8)自觉是一种优秀品质,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9)从自觉性可以看出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10)人是独立的个体,任何外在的力量都不能使他真正成熟,只有自觉性的觉醒才是成熟的标志;(11)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自觉有利于更好地立足生存;(12)提高自觉性有利于抵制不良事物的侵蚀。

愿写作教学在建构规范中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在培养体悟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体悟规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