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封建制度
2011-08-15陶泓盛开
陶泓盛开
辽阔深厚松软的黄土高原紧紧依偎着民族的母亲河,由于与铸铁技术的发现,牛耕技术的发明和水利事业的进步,终于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大革命的产生,使得《诗经》里呈现出与卜辞里完全不同的面貌,大约就与封建有关吧。《诗经·周颂·良耜》仿佛可以给我们讲清楚那时的先进生产工具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意思是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说周朝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创始者,并不言过其实。现存的关于周民族的来源的资料很少,他们留下来一段简短的传说,充满神话与想象,与商或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在传说里对农业至为推崇。周朝的始祖据说叫后稷,是上古五帝时期专门管农业的官。他童年的时候,特别爱种粮食和树苗。只要是他种的粮食和树苗,长的都相当地茁壮茂盛。成年以后,后稷保持了童年的喜好,酷爱农耕,并善于寻找肥沃的土地,种出来的五谷年年丰收。《诗经·大雅·生民》篇,仿佛可以作为一种文字记载佐证一下这段传说。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卽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当时对生产劳动又是极其重视,《诗经·魏风·伐檀》中就有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的质疑和批判,但这个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不劳而获的剥削行为,也不能等同于享乐腐朽,而是指责违背“礼”之规定的“无功而食”行为,不仅不礼貌,而且不合情理,违反处世的若干基本原则与贵族身份应该是不符的。所以当地的农民争相请后稷做农业技术指导员,学习他的种植方法。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咸”到当时的天子(部落酋长)尧也听说了后稷的大名,亲自接见并任命后稷为“农师”一职,专门教民众如何种地。后稷所在的那个年代,人民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常常吃不饱肚子,自从后稷教会大家怎么种好地后,广大人民群众才过上温饱生活,日子也过得比以前安稳多了。后稷的功劳自然是不可没的,舜对他的评价说,“后稷之于民,功莫大焉”,因此到了舜的时候,舜将“邰”这块地方分封给后稷,并赐号为“后稷”,别姓“姬”氏。后世又奉后稷为“农神”。有必要说下,这里虽是传说,但神话与传说看起来貌似一回事,其实不然,神话是将神人化,而传说则是将人神化。神话与传说虽然都不是历史,但却是历史的折射,不仅是信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那个时代特征相对合理的解析和诠释。到了商朝末年,周的力量愈发壮大,虽名义上臣服于商,但是仲裁力量,已经开始打破局面,直接威胁到商的东部平原侧翼。从那个古老的“虞芮之讼”(又叫“虞芮质成”)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其起因是两国边民因土地纠纷争斗起来,双方互不相让,连两国国君也翻了脸。当时周国国君姬昌积善累德,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两国君就议定相随到周国去,让姬昌给评这个理。谁知他们一进入周国的国境,就被周人文明礼让的民风所感动了。只见“民俗皆让长”,“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这两位国君不禁脸红起来,惭愧地说:“像我等小人,有何面目上君子之堂,让人家给评理呢?”然后都主动要把所争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当时的周、虞、芮都是商的附庸,本应有了纠纷去找商王解决,可是这里“有困难,找西伯”的共识却深入人心。
《诗经·大雅·绵》中则记载为,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再后来的事想必《封神榜》里已经说得明白了,周武王姬发带领800多个部落“伐无道,诛暴商”替天行道,成为一代英雄,创建的朝代前后持续了800多年。
为了更有效的统治和巩固这个当时世界上的新兴超级大国(当时人口大约1000万,统治面积约几百万平方公里,而此时之前著名的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极盛时也就10000多人口,千把平方米的范围)于是将《周礼》的普遍真理同当时具体国情实践相结合,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伟大的政治家们以超人的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开拓进取的精神本着一切为人民 (for the people)的精神设计了封建的方法。
“封建”一词的原意简单点说就是封土建国,在中国的“旧”书里如是记载:《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是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懈。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封建的对象有周王室成员如召公奭、周公旦,在对周的发展和在对商作战中的功臣如姜子牙,这时的一些部落首长,以及五帝、夏、商等先代贵族的后裔,像那个杞人忧天故事里的“杞人”就是商朝的后裔,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则是夏朝人的后裔。于是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之封。《礼记·王制》篇记载,大国百里,次国七十里,小国五十里。《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汉承秦制,县大率方百里”的说法,郡县即是由此等政治单位改建而成的。各国依据大小、范围,及于京城的距离有享受着不同的权利履行着不同的义务。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诸侯,让他们拱卫王室,每年要进贡,还有随同王师作战的义务,周王则不干涉诸侯的地方事务。这样在一个大国家里形成了多个政治元素,有点像今天的一超多强,这些诸侯的封地理论上都在九条大型方格的地带里,各与国都同心,事实上这种方格在地图上也画不出。这是一种以极简单的口头描述道出,用一种数学的概念,夹带着一种几何图形,向真人真事笼罩过去。周朝的组织国家的方案着重在至善至美,符合自然法规,虽说迁就融通之处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上级可以不时向下级施加压力,而下级也力求做到理想上的完美,及至到了最后往往力不从心也就不了了之了,主要是在人口统计和土地测量的技术尚未准备妥当之际,进行的技术上客观的妥协,日久月深,也就成为自然法规的一部分了。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主义想必各位都已经见识过了,官僚主义者要么不办事,办事则但求免于监督,监督不及便要舞弊,经常对人民的事情拖沓延误,且非常执着于形式主义。
周朝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据说是井田制。土地是国有的,不能买卖,要是土地易主则根据遗传,如“诸侯立家,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的组织,就会整个垮台。《诗经·小雅·北山》里提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制。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一井,包括约16公顷的方整土地,每边各以三分,割成九块方地,每块约1.8公顷。八家农户各耕种外围八块土地,当日的情形应该是农民们集体或是以家庭为单位在井田里集体劳作,并共同耕种中间一块“公地”,也就是公侯的土地。这样的安排,不必也不可能全按照规定全国都不打折扣的办到,但好像确实已在广大地区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犹如那首《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豣,献豣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阻。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王安石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讲述的正是农民在井田里脚踏实地的劳作和建设。虽然是遭受着剥削,此中有乐更有苦,有易更有难,但当日农民集体在公地里耕种,也就仿佛也认为这是应尽的义务,中国农业发展的艰难痛苦情形更来源于自然的天候与地理。从尾句就可以看出来,农民与大土地使用权所有者齐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温情脉脉,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间架式设计来源于标准化的要求,这种方式影响了以后中国3000年的官僚政治,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是可以政治家超人的智慧,人为的设计(而不是凭契约),同时也导致了上层的设计的形式往往比下层的实施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
封建与宗法相联系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创制。不仅周王分封诸侯,诸侯是世袭的,就连周王宫廷和各国宫廷的官职也是分封并世袭的。于是在诺大的周王国内,不仅有中央,有地方,地方里面也有着大大小小的政治单位,一些大国像齐国楚国更不用说(在“公的世界”的楚国,楚王最早称“王”,于是什么公啊,侯啊,不计其数,鲁国的王是个公,可人家楚国个县令都是“公”的级别)。这些世袭贵族们,修建宗庙,使它成为地区上神圣的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们所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戚的关系,而且十分推崇血缘关系。来看一首《诗经》里的《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限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杰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使尔笾豆,饮酒之长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常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也是中国诗史(文学史上)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其中有举家宴饮时宾主尽欢,兄弟齐集,妻子好合,亲情和睦,琴瑟和谐的欢乐场面,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也有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比如骨肉相残、手足相害啦)总之就是对亲情,尤其是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
周朝层层分封,形成天下共主的金字塔形,和欧洲中世纪以及日本迄至近代的幕藩制有若干相似的地方,“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的间接缴纳,层层管制。周朝的祭祀规模也就很大了,与商代供奉不着边际的原始宗教里乱七八糟的神抑或讲万物有灵的观点不同的是,周人崇奉的是自己的祖先,养成对祖先对长辈绝对顺从的精神,正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培养了周人的人文主义的务实精神,使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看成是不需依赖超自然的神灵的可以把握的生活。特别是因为农业是周人生活的主要方式,而农业最重要的便是技术,技术则是有赖于一代代传承和进步的。大家现在都喜欢玩开心农场,种菜、偷菜、放虫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干过。再看一首《诗经·周颂·载芟》,载芟就是除草的意思。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緜緜其麃。载获济济,有实有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噫嘻
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 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 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 曾孙笃之
在以上的一组颂歌中周人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表演关于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他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他们更好的收成;他们在故乡的土地上纺织着生活理想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
周人在封建时代形成的性格确实对中国人的性格、行为、习惯、伦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到现在我们都不能分清哪些是周人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西方的封建制度(feudalism)也仿佛只是和西周的某些方面相似,大致说来都是由世袭贵族把持地方政府。在古希腊古罗马等“正宗”奴隶制社会解体后,西方进入封建社会的千年黑暗,封建制度起源于中世纪时欧洲的贵族战士相应的法律地位及军事责任,都是围绕著三个中心:领主、封臣及土地。西欧的教主-国王-领主-爵士制,也形成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也是如此完善的,通常领主的爵士不会再对国王效忠,也因此有了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形象的揭示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实质。然而这种统治结构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基础,就是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通常由以“君上大权”为骨架,融入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汇集而成的思想。且西方也与神权关系更为密切。中国有皇帝当和尚,当道士,但从来没有哪个和尚,哪个道士对世俗的皇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大概这也是体现了《诗经》中闪耀的传统的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光辉吧。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虽然也有当做儒家经典也有“厚人伦”传道教化的功能,也曾被误解过,但它毕竟是诗,是文学作品而且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起点,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社会面貌,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从中确乎貌似也可窥见一点当日的种种情形,用《诗经》当作史料来说明西周的封建制度、井田制、宗法制度、重视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推崇血缘关系进一步引证 “封建”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知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