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个性教育之我见

2011-08-15万春萍

中学语文 2011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育

万春萍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人。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个性意味着独特性。积极有益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同等条件下的人,个性越鲜明,创造力越强。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倡独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个性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素质教育不可偏废的必然内容之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教学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的发展自我个性。而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肤浅的阐述:

一、语文教育现代化,需要确立教育个性化的理念

语文个性教育是指语文教育能够凸显作者、教师、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及艺术,甚至也包括教学结果及评价。新世纪是“人”的世纪,我们正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人的个性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语文教育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面向现代化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必须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观。

当前,语文教学的要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善于汲取的深厚的心理积淀。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创造、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发展自由,尤其是在阅读与写作上,语文教学必须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境地。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已经证明:压抑语文教育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二、发掘教材个性:语文个性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文学长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如果说语文课本是展示精美作品的展台,那么众多文学作品便是一朵朵各具姿韵的奇葩。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个性美世界,不同作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正是由于这些个性,我们才能从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语言、含蓄尖刻的讽刺和冷峻的激情中,感受到鲁迅作品的深厚力量;才能从火山爆发式的热情、汪洋恣肆的语言、震撼天地的呼喊、波动长河的诅咒中,体味到郭沫若的狂热。正是由于这些个性,我们才能感受到朱自清的柔丽隽永,郁达夫的沉郁忧伤,茅盾的峻峭明快,老舍的细腻生动……作家的个性,无论如何总是在他的作品中保持着的,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善不善于挖掘了。

语文个性教育,应该首先打破那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尽力表现作家作品的个性,突出个性美。如同样是散文,教学时岂能一概而论“形散神不散”?《绿》,可突出色彩美;《荷塘月色》,可品尝意境美;《灯》,可展示人情美;《胡同文化》,可挖掘思想内蕴美。可以分项赏析,比较个性差异;可以淋漓尽致,钻幽探微;也可以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教师不必也不能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知,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 “讲深讲透”来作“终极性”的分析结论。阅读作品,只有读出了作者的切身感悟,把握了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域。教师只有充分发掘教材个性,学生才能从中寻找认同、理解、共鸣、滋养,其个性也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并慢慢丰腴起来。

三、发挥教师个性:语文个性教育的磁场和内驱力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富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诸方面的差异,每个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中。有的巧于设疑,有的逻辑严密,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激情横溢。个性不同的教师,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条件相似,他们的教学也会各具不同的特色。个性化教学应该教如其人,教师应追求把自己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品质展现于三尺讲台上。朗读优胜者可以读促教,写作擅长者可从写作入手,书法上乘者可板书取胜,分析见长者可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语文教学的个性,是一种特色、一种风格,是教师人格的外化。教师合乎教学现实的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关于课堂的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课堂。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告诫我们的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师在当今教学情形中也证明了“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课堂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变化了的场景,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和内容等。真正的课堂是应该出现种种“想不到”的,如果课堂的凡事凡物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掌控之内,那么课堂中生命的灵动也就没有了,课堂也就开始步入压抑、死气沉沉的状态了,教师的教学也就逐渐成为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了。

四、发展学生个性:语文个性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归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发挥教师个性也好,发掘教材个性也好,其目的都是发展学生个性。

纵观我们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模式上通行的是“八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句解释——段落分析——主题概括——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将原本灵性的文本支解得支离破碎,既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学个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个性,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来作“终极性”的分析结论。“天空是蓝蓝的”,这毋庸置疑,“天空是灰灰的”难道就算错吗?“雪化了,变成水”这不错,但“雪化了,变成春天”不是更具想象力吗?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改变一个观点——不要仅仅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可贵的不是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可贵的是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木本无华,激荡生波。教育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鼓舞、唤醒,让学生冲破思维的抑郁状态,在积极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更要保护。

发展学生个性,教师还应该建构语文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教学机制,采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类型。比如采用探索型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自学型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用审美型结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才能;采用竞争型结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语言思维等能力;采用开放型结构,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扩大视野,培养现代开放的头脑。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