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创新教育之我见
2011-08-15刘金林
刘金林
中学语文创新教育之我见
刘金林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还得注重实践活动。只有如此,才能将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性学习 的重要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创新语文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想象、多角度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以人为本
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形成了定势,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学生敢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典型引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种。
异义相析,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学贵源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
1.多头并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想象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特点,思维加想象是创造性的两种主要成分。语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极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具体来说,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更要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启发式教学、表演式学习等方式,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总而言之,创造性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也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学生的想象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诸如影评、书法、赛诗、创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前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共同努力。如果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话,学生更重要的就是要努力进行自我培养。首先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些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建立优势后,人便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胆子会大起来,才思也会奔涌。多数领域,建立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何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呢,经常向学生推荐十分有效的方法,即思想火花随时记录法。人的思想火花的产生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如不能随时记录下来,则可能如过眼云烟。而如能养成习惯,把它随时记录下来,则会对自己思想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记录时,就不得不作严密的思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而记下后就可把它当成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阶梯,不断重温复读,又产生新的体会,使思想水平一步步得到提升。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一整套独特的见解。当然,要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离不开恰当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方法有三种,即:
(1)反向思维法。对某种观点,假定其错而相反的观点正确,然后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常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及相反观点的可取之处,从而对正反两类观点的长短优劣了然于胸,通过取长补短便会形成自己高于两类观点的新观点。
(2)换位思考法。将自己和对方在思想上换一下位,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方面能理解对方主张、观点的合理性,多一份宽容、公允,一方面则可借此检查一下自己的主张有无疏漏,从而找出更为完善的制胜之道。
(3)中观思维法。固执于某个立场常使人产生偏见,如能从正反、人我的立场上超脱出来,站在中间者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则常能克服或减少偏见,得出较为客观公允的新结论。
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还得注重实践活动
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而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只有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语文教育界普遍认同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人们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交际中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提倡一种广视角理念,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要增强一种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班级里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如以“怎样保护环境卫生”为主题,老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然后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目的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进一步了解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了解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认识事物、评判事物的能力。可以创办学生文学社,让学生自己在其中写稿、组稿、排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辩论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得到锻炼。还可以在班里以组为单位进行墙报比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或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五彩缤纷的舞台。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育也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关注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例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去查找门牌、标语、通知等公共文体上的错别字或病句,然后促使其改正。使学生在书本上课堂上学的东西付之实践,使学生学语文后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从内心深处去热爱语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装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