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掌握现状调查分析
2011-08-15兰珍莉谢琴
兰珍莉,谢琴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1 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新旧教育观念的整合过程。课程改革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纵观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整体情况,贵州地区相对滞后。贵州基础教育要想在新课改中跟上其他地区并取得很好成果,不能仅依靠在职教师的培训,而应走在前列,从师范生在校期间就树立新课改的理念和意识。为此,笔者以遵义地区在校师范生新课程理念掌握现状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为获取有效数据,课题组于2010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遵义师范学院校本部化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共140人,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共35人,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五年制师范四年级学生共40人进行调查。
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是自编问卷。在经过专家咨询卷和学生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后,课题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结构、新课改理念总体掌握情况、促进新课改理念掌握的策略8个维度设计了学生问卷。本次调查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主试念完指导语后由被试独立完成,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83.3%。问卷无效的原因是部分被试没有回答开放性题目,个别学生填写问卷态度不认真。
3 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掌握现状及其分析
3.1 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掌握情况良好
从总体上看,179位同学得分的算术平均数为60,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59.8%。再综合被试对新课改理念总体掌握情况测试题的正确率(选择题2、6、14、21、24和问答题2正确率的算术平均数)为65.36%,可见,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掌握情况良好,半数以上的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
3.2 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内部知识结构建构不合理
新课改基本理念是一个多维度的知识体系,其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课程实施的正确率达到了60%以上,而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的正确率均在60%以下,掌握情况不理想。
3.3 遵义地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还以经验性认识为主,缺乏理论性知识
所谓“新课改基本理念的经验性认识”,指在个人经验和课堂经验基础上生成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知识。
遵义地区师范生关于新课程理论性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课题组对各小题正确率进行了排序,新课程理论性知识题目多数排在末尾。如选择题第22题是关于课程评价的知识点,题干是:“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方向是()A由内部评价走向外部评价;B由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共同进步”正确率只有22.35%,正确率排名倒数第一。选择题11题是关于课程结构的题目,题干是:“新课程改革提倡小学以()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C综合课程为主”正确率只有33.52%,正确率排名倒数第二。选择题14题是关于新课程基本常识的题目,题干是:“新课程改革开始的时间是()A 2000年;B 2001年;C 2002年”正确率只有33.52%,正确率排名并列倒数第二。问答题第3题也是关于新课程基本常识的题目,题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包括”正确率只有35.75%,正确率排名倒数第四。
而各小题正确率排在前几位的知识点,多数属于经验性认识。如选择题1、2题,其正确率都是91.06%,其题干是:“张老师是初中物理老师,已经从教13年了,他觉得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远比不上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并且活动课浪费时间。从新课改的角度你觉得这种见解()A正确;B不正确;C不知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时,主要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哪一种?()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又如选择题18题,其题干是:“王老师是某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最近他遇到了一个让很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他已经教书5年了,他一直觉得新课改的东西很好,比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上课时他很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但是,学生的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老是考不好,你觉得()A应该坚持,因为有些能力是在考试时无法测试的;B应该放弃,因为我们现在上级部门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为主要杠杆;C再试试,如果考试成绩改善就坚持,没有改善就放弃。”正确率为75.98%,正确率排名第七。
可见,学生对新课改的知识以经验性认识为主,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
3.4 遵义地区师范生课余时间了解新课程知识的途径以网络、电视等媒介为主
为了了解学生课余学习新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课题组设计了选择题第27题加以测量。题干是“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A参加培训班学习;B专家讲座;C网络、电视等”。结果显示有81.5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新课程知识,而通过专家讲座了解新课程知识的却只有8.94%,相对较少。
3.5 师范生呼唤大学课堂中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
据遵义地区师范生对教师教学的建议,有29人(所占百分比为16.2%)主张教师要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有16人明确提出教师应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有21人(所占百分比为11.7%)对教师教学艺术提出要求,如幽默、深动、有趣、活泼、例证丰富不空谈等;有21人(所占百分比为11.7%)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作用;有20人(所占百分比为11.2%)主张师生应多互动;有20人(所占百分比为11.2%)主张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兴趣;有18人(所占百分比为10.1%)主张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有16人(所占百分比为8.9%)主张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有13人(所占百分比为7.3%)主张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多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13人(所占百分比为7.3%)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有11人(所占百分比为6.1%)主张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和课改本身。学生对教师教学有一个明显的指向,即期望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新课程理念,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用情境教学法并加强自身理论和教学艺术修养等。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师范生新课改基本理念内部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
新课改基本理念是由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多方面构成的。遵义地区师范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对新课程基本理念掌握情况较好,而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的理解却不太理想。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方面加强新课程基本理念相关知识的介绍。
4.2 加强师范生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当我们的认识达到了理性认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据调查结果,遵义地区师范生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这表明学生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层次。高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理性认识,以便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4.3 多渠道跟进新课改动态,多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程知识
遵义地区师范生课余了解新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视等媒体,这是较为经济和实用的途径,但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而举办一定数量的相关讲座在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之余还可以把新课程理性的知识加以传播,教师现场教学的效果是网络、电视等远程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的。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相关的知识问答竞赛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一线的教学观摩必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冲击,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齐心协力地从课余的讲座到一线的实践、从校内到校外关注新课改动态,关注师范生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
4.4 高师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遵义地区师范生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师范生有一个共识,即需要高师教师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采用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师教师可以以有效性教学作为切入点,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5 以教育科学为主阵地,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宣传力度
根据问卷问答题第六题“你所学习的课程中哪些课程有涉及到新课程知识的学习?”回答内容看,学生提到的课程有化学实验课(11人)、教材教法(小学英语、语文、美术、数学科学教育)(11人)、心理学(8人)、游戏创编(8人)、英语(7人)、课程与教学论(6人)、教育心理学(5人)、政治课(4人)、实践课(4人)、教育学(3人)、手工(3人)、走进新课程(2人)、体育(1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人)。
高师教师应该在每门课程都践行新课程理念,并做适当的宣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教法等课程更应该肩负起宣传课改理念的主要任务。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增加相应的学科及学时,访谈遵义地区高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有90%的人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量不够。如教育学一周设置三节课的话,只够简略介绍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要深入介绍某部分的知识,会出现内容多时间少等棘手问题。
遵义师范学院本部开设了以新课程为主题的课程《走进新课程》,但却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于没有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就失去了了解新课程知识的重要机会。从师院本部140人的回答中,仅2人提到了《走进新课程》,占院本部调查人数的1.4%,可见,为加强师范生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考虑,有必要把《走进新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学生在就业时面对单位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如讲课、说课及处理教学问题等等,无不渗透这些知识。所以,应设置专门介绍新课程理念的课程,相应增加教育学科的学时,让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这样,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才会落到实处。
[1] 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兰珍莉.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