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标题“活”起来——谈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2011-08-15张朝霞
张朝霞
(东莞日报社,广东东莞 523076)
让新闻标题“活”起来
——谈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张朝霞
(东莞日报社,广东东莞 52307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文字,一张报纸是否好看,新闻能否吸引读者阅读下去,除了新闻图片外,标题是第二个重要的元素。
制作好的新闻标题,是许多编辑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虽说文无定法,新闻无学,但是细究下来,发现制作标题,确实有许多实用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的运用,有些是很快可以模仿而来的,有些却是厚积薄发的。
借用歌名影名
案例1
主题:死了都要爱
副题:女子殡仪馆与病亡男友举行婚礼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闻回放:2007年9月1日下午2时,只有一个人说“愿意”的婚礼,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殡仪馆里举行,新郎躺在那里,无法开口说“我愿意”,因为他已去世半年多。在婚礼之后,紧接着就举行了葬礼,身穿白纱的新娘将新郎送进了火化间。
这场葬礼上举行的婚礼的女主角叫Anna,她表示举办这场婚礼是为了完成爱人生前的心愿,她要以妻子的身份送别爱人,之后她会终生不嫁。
标题点评:这条新闻是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的,标题“死了都要爱”非常抢眼,让人看后感到震撼,而且标题与稿件配合得天衣无缝,比任何实题都来得让人震惊。
“死了都要爱”是2007年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熟悉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将它成功地移植到这样一则社会新闻中,需要的不仅是懂音乐,更需要积累后的突然灵光一闪。
案例2
引题:美国81:64大胜土耳其时隔16年再度问鼎世锦赛
主题:梦九盗梦
来源:《东莞日报》
新闻回放:美国梦九队在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情况下依靠着杜兰特的强劲发挥,最终在16年之后帮助美国队重新成为了世锦赛的冠军。和道哥以及黑皮他们一样,梦九队也是小偷,而且是一群成功了的小偷,因为他们偷来的是美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世锦赛冠军。或者说,他们做到的事情是“盗梦”,以梦之队的身份盗一个从1994年以来做了16年的梦。
标题点评:该作品是本报的一个月度优秀标题。该标题借用热门大片《盗梦空间》的片名,由于这支美国队之前一直不被看好能够夺冠,“梦九盗梦”贴切地形容了美国男篮平息非议,实现梦想的历程。此外,“梦九盗梦”不仅套用大片很得体,标题本身读起来也比较有韵味。
运用谐音法
案例1
引题:C罗打破16个月国家队进球荒,葡萄牙队7:0狂胜朝鲜队
主题:7人太甚
来源:《东莞日报》
新闻回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神秘的朝鲜队终究未能创造奇迹。葡萄牙以7:0大胜朝鲜队,这也是继2002年韩日世界杯德国8:0大胜沙特之后,比分最为悬殊的对决。至此,凭借1胜1平战绩且拥有7个净胜球,葡萄牙的出线形势大好。值得一提的是,第87分钟,C罗打进了本场比赛的第6个进球,终于打破了自己长达16个月的国家队进球荒。
标题点评:标题“7人太甚”与成语“欺人太甚”谐音,其中的“7”,表示了比分是7:0,同时也表达了这场比分的悬殊,当然比赛场上,没有怜悯和仁慈,能赢就要赢,所以“七人太甚”一词,能在第一眼上勾住读者,但是细细想来,词语深层涵义显得有点不和谐。但是,做报纸,关键是能让读者一眼就能关注到,所以还是不失为一个好标题。
案例2
引题:东莞LED产业突围路线
主题:自主创“芯”积极向“上”
副题:莞LED产业主要集中于封装、应用领域,亟需引入上中游的外延片、芯片企业
来源:《东莞日报》
新闻回放:稿件通过对整个东莞LED产业的深入分析发现:东莞LED企业主要分布在封装、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上中游的衬底、外延片、芯片很少涉足,由此描绘出我市LED产业突围路线图——即自己制造芯片,产业链环节向上游靠拢。
标题点评:这是一条专业性和行业性都比较强的经济类新闻,作为日报类的读者来说,这条新闻的受众是相当狭窄的,如何将这样一条新闻包装得通俗又易懂。标题最后考虑用了两个谐音:自主创“芯”积极向“上”,其中的芯——指代芯片,上——指代上游企业,两个成语的运用涵盖了整个稿件的主旨,描述了LED产业的突围之路,可以说既易读又易懂。
词语双关法
案例1
主题:金银花卖出“金银价”
副题:感冒类中药材普遍涨价
来源:《揭阳日报》
新闻回放:“金银花变得很金贵了!”近段时间,揭阳市金银花、板蓝根等治疗感冒的中药材价格涨了不少。涨价源头是因为甲型流感疫情的蔓延,导致治疗感冒的中药材销量普遍上升,价格也水涨船高,其中金银花、板蓝根涨幅最大。
标题点评:此类新闻标题,是另外一种谐音,准确的说,应该是谐音双关。标题《金银花卖出“金银价”》能让人会心一笑,凸显了编辑的巧妙用心。最打动读者的应该在于“金银花”和“金银价”的巧妙组合,这一对同音词语一实一虚:金银花是实实在在的物体,金银价是一种比喻意,表达价格的上涨,标题让人眼前一亮,暗竖大拇指。
案例2
引题:鲜花网祭取代香火“三牲”
主题:清明祭拜日渐“清明”
来源:《汕头日报》
新闻回放:清明时节祭祀已故亲人聊寄哀思的传统习俗袭中有变。2010年“薄祭”、“虚拟祭祀”等省却不少繁文缛节的祭祀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一股文明祭祀之风盛行。
标题点评:清明祭拜日渐“清明”,两个清明两个意思,前者指代节日——清明节,后者是“清明”的延伸意,表达清明祭祀的清明之风,谐音双关,一语概括所有新闻稿件的中心内容。
标题《清明祭拜日渐“清明”》,不仅双关还很有语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案例1
引题: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
主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来源:《人民日报》
新闻回放: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该文主要从引题阐述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并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
标题点评:“给力”,音gěi lì,原本属于网络语言,在此就不展开讲了。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引发随后的媒体竞相追逐使用,给力标题一时泛滥开来。
案例2
主题:哥卖的不是书是尊严
副题:东莞80后作家给自己诗集《朋友别哭》叫价百元一本
来源:《东莞日报》
新闻回放:“售高价诗集,只为捍卫诗歌尊严,全球限量发行签名诗集100本,每本100元。”东莞80后作家林萧日前再次语出惊人,给自己新出的诗集《朋友别哭》叫价一百元一本。
林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卖一百元不是为了追求暴利,而是要打破诗集“半卖半送”尴尬,为了捍卫诗歌的尊严。
标题点评:标题采用网络“寂寞派”句式,仿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进行标题创作,对于作家林萧所持观点“一本诗集卖一百元,不是为了追求暴利,而是为了捍卫诗歌尊严”的观点进行高度概括,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仿照诗文改写
案例1
主题:2小时54分:才饮广州茶又食武昌鱼
副题:武广客运专列“陆地飞行”,开出394公里/小时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回放:2010年12月9日早上7点56分乘坐CRH3“和谐号”从广州南站出发,10点50分就到达了武汉站。武广铁路客运专线9日试运行的首列列车,1068.6公里的距离仅仅跑了2小时54分钟,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奇迹。
标题点评:毛主席有首词《水调歌头·游泳》里面有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标题仿造老少皆知的名句,改成“才饮广州茶又食武昌鱼”,其中广州茶和武昌鱼这两种两地的特色食品,表达一种时间上快速转换,而转换的时间只要2小时54分,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出了武广高铁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案例2
主题:晨出忙生计日落荷锄欢
副题:“下楼种田”成寮步岭厦社区村民新型休闲方式
来源:《东莞日报》
新闻回放:东莞寮步镇岭厦社区的千余村民是当地率先“洗脚上楼”的一批居民,虽然他们早早住进了现代化的公寓,却仍无法忘却耕田时的那份“农家情”。位于农民公寓后的一块近20亩田地,以每人10平方米的标准,被平均分给村民耕种各类蔬菜。每逢傍晚,一些上班族还会将车停靠在路边,卷起裤脚下地农作,他们说,在这里让他们找回了过去的回忆。
标题点评:这条稿件很有田园的意境,第一个感觉就很容易让人想起陶渊明那首《归园田居》的意境,“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编辑通过对名诗句进行了改写,用《晨出忙生计日落荷锄欢》这样一种写意的标题,来抒写一种有诗意的新型生活方式,既有美感又显活泼。
混合搭用
案例1
标题:奇幻六分钟天涯共此“食”
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回放:2009年7月22日,我国境内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全食带在我国的长度约1万公里,平均宽度230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我国境内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标题点评:标题天涯共此“食”,既用到了谐音又引用了古典诗词,是个多种方法的结合。“天涯共此时”来自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编辑将“时”替换成日全食的“食”,用得非常巧妙,匠心独具。
结语:一个好新闻标题的诞生,需要很多条件和经验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稿件是好标题的基础,如果您碰到了上乘的稿件,或者是在稿件里找到了绝妙的新闻点,一定要抓住机会,多打磨多推敲。古人有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树根须”,只有多思考多琢磨,做个有心人,好新闻标题才能应运而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