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报纸差错预防的“把关人”

2011-08-15贾亚楠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把关人知识性政治性

□贾亚楠

(衡水日报社,河北 衡水 053000)

报纸差错的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仍然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时一处重大差错的防范与否甚至能决定一份报纸的生死。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

报纸差错的产生,涉及采、编、校、检、印各个环节,因此,每个办报人应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和减少差错。只有每一位记者、编辑都提高责任意识,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最后一个把关者”,严于防范,做到“篇篇把关、事事把关、字字把关”,才能在防止报纸差错、提高编校质量上有所建树。

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笔者把如何堵住政治性差错和知识性差错归纳一下,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绝对不能出的政治性差错

报纸上的政治性差错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版面安排不当,主要是指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在版面的位置安排不当。前一阶段,某报就因为把书记、市长的活动安排位置欠妥,导致该报的负责人受到降职处分。二是稿件中的观点、提法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如有的稿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时,由于作者政治敏锐性不强、政策水平不高,违反民族宗教政策;有的涉港、澳、台问题的稿件把关不严,错误地将香港、澳门、台湾称为“境外”;有的保密观念不强,在稿件中存在泄密隐患等。三是因技术性差错造成可能带来不良政治影响的差错。如前几年某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之际,在一篇稿件中将“克林顿访华”写成了“克林顿反华”,这是打字错误和校对疏忽造成的重大政治性差错。

有效防堵政治性差错是每个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职责。要杜绝政治性差错,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意识,通过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要确保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稿件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要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一些重大问题的提法,应与党中央的公开提法一致。对一些政策性强的问题,如民族宗教问题、军人转业安置问题等,要认真查阅相关文件。

其二,凡属重大新闻、重大会议、涉及敏感问题的稿件,一定要慎重并送有关部门审阅。多一道把关,才能少一些差错。

其三,领导人姓名、职务及排序,一定要准确。会议材料不能代替采访,一定要实地采写,写稿时拿不准的人名、职务、排序一定要核对。

可以不出的知识性差错

知识性差错是指因知识缺陷而产生的差错,它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常识性差错。例如现在在各报纸上常出的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写成“省人大主任”,将“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写成“某市人大主任”等。

逻辑错误。如有篇稿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儿快要出生,她打电话催丈夫回来。”孩子还未出生,怎会知道是女儿?

用词不当和错别字。这是最为常见的错误,如“会场上出现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是无形的,不可能“出现”。

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是技术性差错,这主要是指在报纸编排过程中出现的重稿、漏稿、转文衔接有误、有导读无正文、图文不符、多文或掉句等技术性错误。

防止稿件中的知识性差错,总的原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端正态度,深入采访,认真检查。有些作者之所以写出了假新闻,主要是态度不端正,单纯为了上稿而写稿。有的作者采访作风不扎实,看材料写稿,甚至凭借道听途说的东西来写稿,结果与事实的出入很大,造成稿件失实。有的作者稿件写完后,不认真检查核对相关事实、数据、引语等,结果出现差错。因此,做到“端正态度,深入采访,认真检查”这三点,起码可以减少大量的差错。下面根据笔者工作实践,介绍几种比较具体的防堵事实性、知识性差错的办法。

可以说,防堵报纸差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采、编、校、检、印各个环节分兵把口,守土有责,相互协作,才能有效防止各种差错的产生。

衡水日报社在编校质量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日召开编前会,印后评报,差错与劣质稿件要处罚,好文章、好标题、好版面有奖励,以期从制度上增强编校人员的责任意识。每天召开编前会,社长、总编辑及各位副总编对即将出版的版面、稿件共同把关,剔除、撤换不合格、存在争议、错误的稿件。诚挚邀请知识渊博、责任心强的报社原资深编辑担任评报专家,对已出版报纸认真评定,将各处错误标出后张贴于醒目位置,以警示各编辑,有效地鞭策督促编校人员改进工作;同时指出好版面、好稿件、好照片的亮点,激励大家共同进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报纸版面、稿件、图片、专栏评定系统,将其划分为A、B、C、D四个档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衡水日报社自本世纪初实行了无纸化采编和办公以后,加快了出稿和出报的速度,提高了报纸的时效。但在写稿中,很多年轻采编人员采用语音录入法、五笔录入,不够熟练或疏忽,导致报纸的同音、形近字差错较多。而且由于没有纸质原稿,编辑、校对只能根据文意来判断,稍不注意就会出差错。

又比如,我们曾出过将“妊高征”写作“妊高症”的错误。“妊高征”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简称,是一个征候群,而编辑未询问医疗界专家,仅从网络的《××百科》中“妊高症”描述就将其改成“妊高症”;而在《衡水日报·晨刊》“来自高墙内的忏悔”栏目的一篇稿件中,有这样的一句:“被决定劳动教养2年。”责任编辑没有想当然地改成“被判处”,而是负责任地仔细询问作者及司法部门同志,从而避免了差错。

所以,作为编辑应多多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国名、地名、动植物名,就查一查工具书,以便发现差错,及时加以订正,避免以讹传讹。

《衡水日报·晨刊》还曾出过文中人名前后不一致的错误。“来自高墙内的忏悔”栏目的一篇稿件中,作者在写稿时文中用的是服刑人员的原名,而这是不恰当的,编辑在将其修改为化名时,未能全部改掉,而校对人员也疏忽了。其实这种错误若充分运用编辑、组版软件中的“查找”或“替换”功能是可以避免的。

防止报纸差错的方法还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经验和方法,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涵盖所有,归根结底责任意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责任意识是我们编校人员提升个人素质,防止报纸差错的核心动力。■

猜你喜欢

把关人知识性政治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