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

2011-08-15杨静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意义

杨静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高职学院,北京 100048)

[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

杨静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高职学院,北京 100048)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将单纯的语言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过程,把外语教学情境化,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间汲取了维果斯基 (Vygotsky,1978)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Ausubel,1968)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1960)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它较好地提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第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或其他人 (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三,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这种建构过程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 (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有选择地注意和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第四,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 (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教育革命。这一理论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教师同样是情境中的事件探究者或问题解决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为实际情境领域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进行语言的实践应用。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包含真实问题、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即开展情境教学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应用语言、探求新知、提高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该教学法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总是和情境连在一起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顺应了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把外语教学情境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创新,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仿真社会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与相关信息相联系进行扩展,达到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全部教学设计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消化知识,课堂教学以语法、阅读为主,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学生学习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相脱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将单纯的语言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

四、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作为四个基本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学信息携带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习环境则是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场所。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以下策略:

1.联系生活展示情境

第一,大量运用直观道具、图片、实物等形式,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中,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第二,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图式理解语篇。教师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文本情境引入到生活唤起已有的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价值。第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竞赛、游戏等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这种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把情感移入到与教学情境相关的对象上,进一步加深对英语情境教学的体验,形成教学上的共鸣,从而推进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2.多媒体技术手段拓展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则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图、文、声、像并茂的语言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视、听、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正是由于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境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辅助进行情境构建和拓展;运用网络补充相关材料,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有关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文字、图像资料等;还可借助Internet网络技术的全渠道交互功能,通过电子邮件 (E-mail)、语音信箱等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协作,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有利于学生实现意义的建构。

3.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的。教师应以目标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提供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模拟真实语境进行交际操练的一个好方法。角色扮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进入角色,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例如,在讲到酒店入住登记时,可设计这样一个交流情境:在饭店大堂,一位美国客人来办理入住登记手续。把学生分成小组,自行确定角色分工,分别扮演接待员、门童、行李员、客人等角色,构思脚本,布置场景,对客人在饭店登记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模拟表演,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模拟角色的表现进行评析。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因分担角色而渴望交流,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轻松活泼的、与他人和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在具体的仿真情境中建构语言能力。

4.合作交流体验情境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交互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是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交互式教学指的是“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充分的交流、讨论、合作以及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来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即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学习。交互式教学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给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机会。合作学习则是“生生互动”,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交流、沟通、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且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小组活动情境,如参加聚会、购物、预订房间、指路等,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更多的发言、表现、交流和评价的机会,从而彻底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话语垄断现象。小组成员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中感受交流的魅力,从而产生交流的渴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1]Brooks,J.G.&Brooks,M.G.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3:17.

[2]George W.Gagnon&Michelle Collay.Designing for Learning: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California:Corwin Press,INC.,2001.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4]莫 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The Design of Situation Languag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Yang Jingyi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 100048,China)

The Constructivism emphasizes the sit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ning construction,and student is the actor of teaching practice.The situation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changes the simple language planting in into an initi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rocess,an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constructivism;English teaching;situation language teaching

G633.41

A

1673-2375(2011)02-0107-03

[责任编辑:寸 言]

2010-12-11

杨静怡 (1977—),女,河北承德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旅游英语教研室主任,英语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本文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青年项目“基于建构主义视野的英语情境教学设计”(项目编号:10YQA028)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有意义的一天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生之意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