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工资形成的影响*

2011-08-15傅小龙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职工工资工资劳动者

傅小龙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0437)

必须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工资形成的影响*

傅小龙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0437)

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出资人、经营者经营理念、价值观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又直接对企业职工工资发生影响。为解决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偏低问题,应当在市场配置、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从人文层面予以引导,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予以约束,促成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文化环境;工资;企业;劳动

当前社会分配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但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却远落后于同期经济的增长速度。劳动者工资所占国民分配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一线员工工资性收入偏低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工资长期得不到增长,不仅不利于缩小社会分配的差距,也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更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因素很多,除了企业利润、劳动力供需等市场因素外,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社会文化,对企业的价值追求、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职工的工资水平。因此,研究解决当前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偏低的问题,有必要对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从它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的影响出发,进一步探索解决企业职工工资偏低的途径和举措。

一、经济体制转型期留下的文化印记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大的方面之一就是社会文化环境。处在这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都必然会受到该社会文化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并留下这一文化特征的印记。

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基本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后逐渐成长起来的,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实行自负盈亏、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和以经济效率为追求目标中逐渐转换过来的。当年,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需要,强调企业破除平均主义,实行自负盈亏是充分调动包括经营者在内的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但同时,在通过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破除企业内部“铁交椅”、“铁饭碗”和“铁工资”的弊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机制的形成过程中,效率优先的社会价值理念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者乃至整个社会所信奉的不二准则。追求效率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了经营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追求目标。一些企业从片面追求效率发展到单纯追逐利润,压缩企业人工成本,抑制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成了一些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个体经济组织和众多的民营企业,还处于具有原始积累性质的发展起步阶段,除对少数经营管理人员和市场稀缺技术骨干不得不增加工资外,对普通一线员工的工资则是尽可能的压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随意减员减薪。降低工资成本支出逐渐成了一些企业家们运用自如、津津乐道的经营之道。剩余价值在认识层面被企业利润所置换,资本逐利在道德层面被追求效率所覆盖。经济效率几乎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一些企业经营者更是把提高利润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虽然工资作为企业的成本支出会影响企业一部分的利润,但绝不是影响利润的唯一因素。劳动者的工资理应随着企业资产、利润的增加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本应建立在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之上。但在唯经济效率的影响下,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由原来的互利共生关系变异成相互掣肘的博弈关系。为牟取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损害劳动者应得利益不仅没有招致社会舆论的批评和企业家自我良心的不安,反而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现实。据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公;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大最突出的问题。

二、经济高速发展期无奈的文化缺失

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被释放了的巨大的农村劳动力,也对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扩大GDP规模、壮大经济实体、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时代的要求。各类围绕GDP政绩的考核、评选和奖励,社会对经济成功人士的追捧炒作,都对企业经营者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效率优先、就业优先的政策、舆论引导下,提高职工工资仅仅被解释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一种企业经营策略,而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吁则变成了一种友善的劝说。

尤其是为了解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的众多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非正规”就业、劳务代理、人事代理等有碍工资正常增长的制度性用工行为逐渐兴起,同工不同酬、少缴不缴社会保险金的现象迅速蔓延。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对劳务派遣用工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不少企业以劳务派遣的名义,违背《劳动合同法》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劳务派遣工采取同工不同酬的计薪方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8%的劳务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是固定性的,17%的劳务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是长期性的。劳务派遣用工无序化扩大的趋势令人担忧,已经带来不少问题和隐患。

本来,企业在取得收益的同时合理调整分配比重,同步提高职工工资是现代企业应尽的义务和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但由于社会环境对企业的道德约束比较宽容,对一些企业不规范用工,或长期压低员工工资水平等现象,缺乏道德层面的舆论制约,以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相当规模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企业,还在毫不掩饰地攫取低工资带来的丰厚利润。滥用劳务派遣制度成了一些企业经营者“降低用工成本”的惯用方式,部分企业的不规范用工现象则越演越烈。广州市劳动执法、总工会、公安、建委等八部门的联合检查发现,广州市萝岗区一家规模较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有正式员工1100多名,劳务派遣工900多名,而聘用的中专、技校的实习生竟多达1200多名,比该企业正式员工的数量还多,远远超过广东省规定的20%的上限。此外,这些实习生被要求与正式工一样进行每个月上百小时的高负荷加班,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月加班不能超过36小时上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不规范的用工现象慢慢演变成社会的习惯性用工方式时,就容易成为影响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一种制度性障碍,并会严重损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在上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劳动者自身也由无力抗争发展到无心抗争。当习惯渐渐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时,就会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在强调资本要素时忽略了非物化劳动的价值;在强调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时忽略了一线员工的贡献;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时,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应用。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劳动为最光荣,以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为职业选择,重经营轻人文不能不说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建设的一种缺憾。

三、劳动者工资水平增长的文化自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和决策机制,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保障。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缩小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更是所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作为出资人和企业经营者更要树立依靠职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公正之心,端正经营理念,提升道德境界,促进以人文关爱为重要内涵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

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够通畅等诸多因素,单靠劳动力供需等市场规律的自我调节还远不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因此,要在市场配置、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从人文层面予以引导,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予以约束,促成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人们长期的不懈努力。要针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印记,从政策导向、舆论监督和文化宣传等方面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以修正和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要注意先进人文理念的宣传推广,注重良好社会环境的塑造。

劳动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根基。尊重所有劳动、尊重所有劳动者是国家和谐强盛的根本所在。要重新唱响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的社会主旋律;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优良美德;彰显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理念[1];努力倡导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文理念、民本思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优越性、凝聚力,通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2],共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王一程.努力实现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J].社科党建,2006,(5).

[2]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How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mpacts on Wage

Fu Xiaolong
(Shanghai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of Trade Unions,Shanghai 200437,China)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mpacts on the values and philosophy of capital providers and managers of enterprises,and on wage of employees.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too low income of workers and staff in enterprises in China,we should guide and restrict at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bring about the introspection of capital providers and managers,build up the values of people-center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wage;enterprise;labor

F404.2

A

1673-2375(2011)02-0080-03

[责任编辑:简 洁]

2010-12-11

傅小龙 (1953—),男,上海人,在职研究生,副教授,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职工工资工资劳动者
劳动者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2017年上海市钟表制造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指导建议》发布
国有企业工资增长机制的困境
国有企业工资增长机制的困境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