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011-08-15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识论

孙 杰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1)

毛泽东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孙 杰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1)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发表对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知行观相结合的产物,拥有双重历史地位。毛泽东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意义。

毛泽东 《实践论》 实践观 意义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科学实践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为无产阶级指引出一条改造旧世界的道路。毛泽东从《实践论》出发,创立了与中国实际想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并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毛泽东的《实践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一)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认识与实践关系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指出,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恩格斯在对杜林的批判中论述认识的。他同样认为认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恩格斯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的大多马克思主义者都继承了他们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观点。列宁不仅对马克思的认识论进行了继承,还进一步系统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他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还提出了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他认为认识是离不开实践的,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但不论是马克思还是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全面而系统地阐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他们只是对实践在认识中起的作用以及实践是如何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进行了阐述。

(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阐述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认识和实践二者之间关系的论述必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坚持唯物主义的。“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的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相互关系。”这表明毛泽东认为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派生出的一种活动,是内在于实践活动之中,并且是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毛泽东并非仅限于前人对二者关系的论述,而是在前人基础上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且分析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以弄清认识是如何从实践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还通过科学地概括认识运动的规律来阐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毛泽东在论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时,从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标准、认识发展、认识的最终目的等多个方面来全面阐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并且科学地阐述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认识的不同作用。他不光反对忽视直接经验的唯物论还反对否认间接经验作用的狭隘经验论。但是单从认识的最终来源上讲,他是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的。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对认识和实践相互关系的描述还体现在他所概括的认识运动总规律中。毛泽东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他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须先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认识对实践也有反作用。

二、毛泽东实践观的意义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所论述的实践观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相结合起来的伟大创造。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在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把作为一种源自西方哲学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入中国传统哲学中,使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哲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提出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践论》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所创作的哲学文章,运用它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自然是革命如何取得成功的问题。实践证明,毛泽东非常出色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并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将其实践观运用于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战争的形势、战略、战术、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国的发展趋势等等重大问题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毛泽东的实践观在解决中国社会革命问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的实践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于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的实践观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与邓小平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介同当代社会实践发生联系的。当代人可以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观的关系来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也可通过毛泽东的实践观与邓小平及其继承者的实践观的关系来更深刻地把握邓小平及其以后的实践观的意义和价值,使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更加直接地在当代人的生活与实践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准确把握毛泽东的实践观,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毛泽东的实践观正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人文精神密切相关。他在价值观上,把人之类、人之群、人之个体的价值追求辩证地统一起来。他指出不仅要谋求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要谋求个人的个体利益。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相融合的产物,它是既不同于在它之前的不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新哲学。毛泽东的实践观作为其一部分也自然具有创新性,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西方文化现象和具有深刻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双重的文化性格”。同时,作为超越中西方实践观的各自文化界限的新型实践观,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也具有双重历史地位。一方面,它使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精华,并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它又使中国传统知行观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的过程中,实现了由传统实践观向现代实践观的历史转变。

2011-06-26

孙杰,安徽大学哲学系2009级研究生。

郑德舜

猜你喜欢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识论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社会实践论:研究中国绿色住宿消费的新视角
实践论(节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前景——从毛泽东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