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大以来关于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2011-08-15吕婧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主党员制度

吕婧珉 王 磊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十七大以来关于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吕婧珉 王 磊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此为契机,理论界掀起了新一轮党内民主问题研究的高潮。几年来,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学界在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尤其是在关于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十七大;党内民主;基本理论;具体对策;研究综述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作出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此为契机,理论界掀起了新一轮党内民主研究的高潮。几年来,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学界在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尤其是在关于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本文拟就十七大以来学界对党内民主问题的探讨作简要的总结。

一、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关于党内民主的内涵。颜杰峰认为:党内民主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制度,指全体党员基于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使命,依照多数和一律平等的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党内一切事务的一种制度安排。①也有学者指出,党内民主是指全体党员作为党的主人,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中国共产党在党内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民主作风、民主传统和民主方式是党内民主的具体表现,而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民主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形式。②从整体上来说,十七大以来,学界对党内民主涵义界定的共识度在提高,虽然对党内民主到底是一种原则还是一种制度抑或是一种作风仍有不同观点,但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党内民主最基本和首要的意义应该从党内民主的主体这一角度来界定。如高新民认为,作为组织内部的民主,党内民主不完全等同于国家民主。党内民主最突出的、反映其本质的特征,就是党员对党内权力的分享,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③

2、关于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关于党内民主应遵循哪些原则,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平等的原则。二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三是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四是民主选举的原则。五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六是民主监督的原则。此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协商原则和保护少数的原则。

3、关于党内民主的基本特征。(1)有学者从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区别中归纳出党内民主的基本特征:一是党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是党内民主具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三是党内民主具有发展的渐进性;四是党内民主具有开放性。④(2)方江山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内民主,与资产阶级政党民主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它与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既有着本质的互通,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一是党内民主具有相对性;二是党内民主具有渐进性;三是党内民主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党内民主建设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的创新活力,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⑤(3)高新民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比较中,认为党内民主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党员的权利是有条件的平等权利;二是党内的权力固然需要制约,但党内的权力结构不等同于国家权力结构,党内权力制约虽然也有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形式,但更多的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是党内民主的涵盖面小于国家民主或社会民主;四是党内民主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党内民主是保持一定政治权威的参与式民主。⑥

二、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具体对策

1、关于党内民主的硬件建设。学者们认为,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硬件”和“骨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第一,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金晓钟等认为,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应坚持选举的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完善党内选举的法律法规;实施党代会常任制,闭会期间应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坚持选举的公平竞争性原则,避免选举的形式化;尊重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参加选举的党员的个人意志;完善差额选举,扩大差额比例,同时扩大群众选民的比例;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扩大候选人提名环节的民主;在逐步推行直选的基础上扩大直选范围。⑦第二,健全党代会制度。高秉雄等指出,党代会制度对推进党内民主具有首要的决定性意义,而当前党内民主建设的最薄弱环节之一正是党代会职能虚弱。健全党代会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严肃党的纪律,对违背党章有关规定的行为和责任人必须严格追究和处理;二要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三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⑧第三,改革和完善党内决策制度。一是健全完善征求意见和咨询论证制度;二是健全完善会议讨论和决策制度;三是健全完善纠错改正和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之外,刘称认为,还要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⑨第四,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刘称认为,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在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细化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关规定。⑩第五,改革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一是改革党的监督体制;二是着力发挥党员、党代会、全委会的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创新媒体、网络等监督形式。

2、关于党内民主的软件建设。第一,有学者指出,加强党内民主的软件建设,首先应加强党内民主思想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包括深入研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正确认识党委集体领导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干部选任制与委任制的关系等。第二,应积极培育党内民主文化。刘汉峰认为,党内民主文化,不是探讨宽泛意义的文化,而是特指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在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中遵循和信守的既符合民主的基本精神,又与党的基本原则相统一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判断以及由此而反映出的党群关系与氛围。其特征就是平等、有序、和谐、高效。⑪姚桓等认为,党内民主建设固然需要配置“硬件”,即完善制度和体制创新,也不可缺少“软件”的升值,即需要为制度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价值支撑和舆论氛围,即培育党内的民主文化。必须在完善制度、规则的同时发挥重视民主文化建设、发挥民主文化的力量。⑫高兰认为,解除党内民主制度运行的困境,应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弘扬民主政治文化,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化、提高党员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及更新观念,革除集权弊端等。⑬第三,要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樊金山认为,能否积极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和争论的大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建设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对策有,实行党务公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一把手”率先垂范;肃清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创新党内制度,全方位监督等。⑭

3、关于党内民主的机制建设。姚桓等学者指出,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新阶段,不能满足于已经有的制度,或者再订立一些新制度,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并在制度基础上形成党内民主机制。为此,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树立制度要管用的思想;二是从整体上考虑党内制度建设,增强制度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三是解决制度的运行问题。要制定有关制度的执行办法或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检查。⑮

三、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风险问题

对党内民主建设风险问题的研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学者们提出的新课题之一。

1、关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学者指出,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既为我们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党内民主建设中风险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虽然不具有必然性,但具有可能性。⑯许耀桐从苏共亡党的严重教训考察指出,开展党内民主必然面临风险。⑰

2、关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表现。(1)许耀桐通过对国际、国内、政党自身三大环境的考察后指出,未来我们能够预见到的风险可能有:一是党内民主要求实行党内言论开放,势必出现思想理论、纲领路线和重大政治决策方面的分歧,如若各持己见、无法统一则容易造成党的思想危机。二是党内民主要求实行各级干部的民主选举,少数人违规进行贿选,导致对选举的不满和对选举结果的讼争,容易造成选举冲突。三是实行党内民主,容易助长派别的出现和宗派活动。实行党内民主后较易引发派别斗争,派别斗争会造成组织危机,甚至于分裂。四是实行党内民主,如果在发展的策略和程度上,对时段、地方、层级、党的干部和群众的实际水平与能力等情况不加区分,一味激进地推进党内民主,可能造成全党的混乱和失控,危及党的领导权。五是由于执政党的混乱,进一步引发全国的政局混乱,从而造成对党的执政、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安全的冲击和危害。⑱(2)丁俊萍等从执政安全的角度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有:一是党内思想多元化对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冲击;二是党员成分多元化对党的纲领路线和党的性质的冲击;三是党内派别化对党的团结统一的冲击;四是腐败分子和既得利益者形成集团并操纵和改变改革方向与道路的危险;五是党内竞争性选举制对党管干部原则的冲击;六是地方基层党组织自治对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形成威胁。⑲(3)还有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历史上发生过的风险和当前我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分析认为,应对以下风险高度警惕、注意防范:一是党组织出现信任危机的风险;二是党内政治局面出现混乱的风险;三是党发生分裂的风险;四是党发生质变的风险等。⑳

3、关于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防范。肯定发展党内民主存在风险,不是从此畏葸不前,为不开展党内民主找到口实,而是要使全党同志注意到风险是可以认识、预测和防范的。只有通过实行党内民主,才能克服和战胜风险。(1)许耀桐认为:防范党内民主风险,关键是增强全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是党内民主风险管理分为风险发生前的预测、预防管理和风险发生后的应急、善后管理;二是风险管理者对风险情境要防患于未然,尽力防止风险的发生;三是风险管理者要未雨绸缪,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冲击;四是在风险情境出现时,风险管理者要及时出击,尽可能地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当风险威胁紧逼、冲击在即,风险管理者不可忽视任何方面,迅速地予以处置,并将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六是风险过后,风险管理者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㉑(2)丁俊萍等从保障执政安全的角度提出了风险防控策略。第一,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来思考党内民主建设。第二,在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化的方向。第三,在突出党员主体地位的同时,坚持以党代会为核心科学配置权力。第四,在推进竞争性选举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第五,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设计,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第六,加强以密切联系群众和反腐败斗争为核心的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既得利益者形成集团并变更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道路。㉒

①颜杰峰:《党内民主含义考析》,《理论与改革》,2009第1期。

②④⑯⑳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党内民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报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5期。

③⑥高新民:《论党内民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6期。

⑤方江山:《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注意的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1期。

⑦金晓钟,徐本岩:《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充分体现党内民主》,《长白学刊》,2009 年第 3 期。

⑧高秉雄:《健全党代会制度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⑨⑩刘称:《党内民主:中国政治民主化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理论研究》,2009 年第 1 期。

⑪刘汉峰:《党内民主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新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⑫⑮姚桓、肖纯柏:《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⑬高兰、李娟:《党内民主制度运行困境的政治文化思考》,《理论探讨》,2010年第2期。

⑭樊金山:《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问题探析》,《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2期。

⑰⑱㉑许耀桐:《关于发展党内民主防范风险问题研究》,《新视野》,2009年第4期。

⑲㉒丁俊萍、甘信奎:《执政安全与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风险防范》,《理论学刊》,2009 年第 6 期。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1.11

A

1671-2994(2011)01-0074-03

2010-11-29

吕婧珉(1985- ),女,山东日照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 磊(1987- ),男,安徽濉溪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民主党员制度
我是党员向我看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