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蔬菜》2011·12学术论文导读

2011-08-15

中国蔬菜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蔬菜结果表明黄瓜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王烨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1(12)

在广为应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各种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而这正是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的隐患所在。目前主要通过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即安全选择标记的利用和标记基因删除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对正在应用的安全选择标记和标记基因删除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利弊和发展前景。

禽畜废弃物中的抗生素及其在蔬菜等农作物中的富集

王虹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1(12)

有机肥作为重要的肥源在有机及可持续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些年来,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其在禽畜废弃物中的过量残留,这使得抗生素在“饲料—禽粪—土壤”这一环节中的积累逐渐加重,并通过植物的吸收等方式进入食物链,从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因素。抗生素含量很可能成为“绿色壁垒”的重要指标,成为限制我国蔬菜等农产品出口的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禽畜废弃物中的主要抗生素及其降解方式和降解周期,阐述了抗生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在蔬菜等农作物中的富集,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空心瓜蔬菜作物简介及其系统分类探讨

王吉明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9;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中国蔬菜》2011(12)

空心瓜〔Praecitrullus fistulosus(Stocks)Pangalo〕为一年生葫芦科植物,可能起源于印度西北部,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东非等地作为蔬菜作物种植,我国尚未进行栽培推广。长期以来空心瓜的系统分类不甚清楚,虽然总体形态与西瓜属植物相似,并具有甜瓜属植物染色体2n=24的数量特征,但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空心瓜并不属于西瓜属或甜瓜属植物。最新研究发现,空心瓜与冬瓜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明空心瓜很可能为冬瓜属植物,结合多年观察结果分析,提出将空心瓜归于冬瓜属的一个种,以供探讨。

实时PCR定量分析不同栽培措施下番茄蔗糖转运蛋白(SUT1)基因表达差异

谢小玉等(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筑波大学大学院生命环境科学研究科基因研究中心,日本筑波305-8572)—《中国蔬菜》2011(12)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得到番茄SUT1基因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器官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和果柄中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果实中;不同栽培措施对番茄SU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各不相同,营养液的EC值较低水平时(1.8 dS·m-1)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EC值较高水平时(3.0 dS·m-1),栽培密度较大时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栽培密度较低时,不摘叶时SUT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1/3摘叶及1/2摘叶,均一摘叶高于下叶摘叶。品种对SU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叶片中莱邦索SUT1基因表达量大于麗容,而果柄和果实中反之,表明莱邦索比麗容更有利于蔗糖的转运和蔗糖在果实中的累积。SUT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番茄的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杨平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1(12)

研究不同化感效应小麦品种(化感促进和化感抑制品种)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旨在明确不同化感效应的小麦品种对黄瓜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具有化感促进作用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在处理后的不同时期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增加植株抗性;而具有化感抑制效应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在处理后的不同时期能够显著降低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SOD、AsA-P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OD及CAT活性在处理后18 d显著提高。

几种生化物质与韭菜抗迟眼蕈蚊性的相关分析

潘敏等(潍坊教育学院,山东青州 262500;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中国蔬菜》2011(12)

选用20个具有不同迟眼蕈蚊抗性的韭菜栽培品种,在韭菜迟眼蕈蚊发生高峰期对韭菜叶组织中的粗纤维含量、芳香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色素、叶绿素a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与韭菜抗虫性评价指标(虫口密度、受害植株比例和叶片被害指数)的相关分析,进行韭菜生化物质含量与韭菜抗虫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感虫品种相比,抗虫品种中均有较低含量的芳香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抗虫品种较感虫品种有较高含量粗纤维、可溶性蛋白、色素和叶绿素a。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韭菜抗虫性和生化指标间关系分析表明:芳香油、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3个生化指标与韭菜品种抗虫性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其中又以芳香油含量与韭菜抗虫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黄瓜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及遗传分析

于明磊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1(12)

以14个基因型的黄瓜品种为筛选材料,将盛果期所检测的10个指标与耐低氮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叶绿素b含量是最理想的黄瓜耐低氮性筛选指标。以此指标筛选得到D0328和D0422这两个叶绿素b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形成杂交组合。通过D0422×D0328构建6个世代(P1、P2、F1、F2、B1和 B2)遗传分析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耐低氮性是数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其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

2-甲-4-氯钠胁迫对茭白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凯丰等(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江苏扬州225009;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扬州市邗江区沙头镇政府,江苏扬州225105)—《中国蔬菜》2011(12)

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的2-甲-4-氯钠(MCPANa)处理测定茭白根系的活力,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探讨2-甲-4-氯钠对茭白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甲-4-氯钠处理能促进两茭白品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2-甲-4-氯钠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POD和PPO的活性则随2-甲-4-氯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茭白品种受2-甲-4-氯钠伤害的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品种间存在差异。

多效唑和矮壮素破除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应

龙雯虹等(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1)—《中国蔬菜》2011(12)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000 mg·L-1的PP333都不能打破刚采收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 mg·L-1PP333水培采后60 d的山药零余子,第30天时发芽率(41.3%~61.8%)显著高于对照,第45天时 1 mg·L-1和 10 mg·L-1PP333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92.5%和97.5%,显著高于0.1 mg·L-1处理和对照。10 mg·L-1和 100 mg·L-1PP333浸泡采后 60 d 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也能显著促进零余子发芽。0.1~1000 mg·L-1CCC浸泡采后60 d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不能促进发芽。0.1 mg·L-1CCC水培采后90 d的零余子,第30天时零余子的发芽率为60%,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1~10 mg·L-1PP333水培能显著打破采后60 d的零余子休眠,多效唑的处理效果优于矮壮素。

番茄萼片形态的初步观察

郑戌翔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西北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蔬菜》2011(12)

对85份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自交系萼片形态进行了观察,调查发现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萼片与花纵轴夹角从小于90°逐渐变化到大于180°,果实红熟期萼片整体上呈现4种形态,分别为:基平、上翘、直立和上卷。基平,萼片伸展方向与果实纵轴夹角在90~100°范围内;上翘,萼片伸展方向与果实纵轴夹角在101~170°范围内;直立,萼片伸展方向与果实纵轴夹角在171~180°范围内;上卷,萼片伸展方向与果实纵轴夹角大于180°,且萼片向内卷曲。其中基平占4.71%,上翘占1.18%,直立占17.65%,上卷占76.47%。

莼菜传粉生物学及杂交技术研究

李双梅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中国蔬菜》2011(12)

对莼菜花器官的结构、开花物侯期、开花动态、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花粉/胚珠(P/O)、繁育系统、传粉方式及杂交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莼菜群体花期30 d左右,从5月初~6月初,单朵花期2 d,同一朵花内的雌雄蕊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莼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期主要在开花第1天,人工授粉(第1天开放的花)心皮发育成种子的比例为27.8%,高于自然授粉6.9%;花粉放在自然条件下活性可保持4~5 d。P/O平均为14947,属专性异交(Obligate xenogamy)型。

利用蘑菇渣和园林废物堆肥复配黄瓜育苗基质的效果

田锁霞等(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 100029)—《中国蔬菜》2011(12)

以腐熟的蘑菇渣堆肥(MC)、园林修剪废物堆肥(YC)、草炭、蛭石为原料,通过将蘑菇渣堆肥与园林废物堆肥以不同比例替代草炭后对复配基质的理化特性及普通白菜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配方,并以草炭∶蛭石=7 V∶3 V为对照,探讨该配方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蘑菇渣堆肥:园林废物堆肥∶草炭∶蛭石=3 V∶4 V∶7 V∶6 V为最佳基质配方;受EC值过高的影响,蘑菇渣堆肥和园林废物堆肥替代草炭最大比例不宜超过40%;所获配方基质培育出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和壮苗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

酸性电解水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增效作用

郑虚等(广西农业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院,日本北海道札幌 060-8589;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530022)—《中国蔬菜》2011(12)

利用TRIMION HD-24K电解水生成器生成酸性电解水,研究酸性电解水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农药浓度为常规农药浓度的1/3时,用酸性电解水稀释农药比用去氯离子自来水稀释农药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低;每7 d喷1次酸性电解水比喷去氯离子自来水的晚疫病病情指数低。

必速灭不同用量防治姜瘟病的效果

杨桂芬等(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545002;柳江县种子管理站,广西柳江545100)—《中国蔬菜》2011(12)

用98%必速灭颗粒剂进行土壤消毒,探讨不同用量必速灭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98%必速灭颗粒剂消毒土壤的最适用量为15 kg·(667 m2)-1,既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还可提高生姜的姜丛分株数,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8%,产量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中国蔬菜结果表明黄瓜
《中国蔬菜》学术论文写作要求
《中国蔬菜》投稿要求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印度市场的“中国蔬菜”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