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
2011-08-15赵晔
赵晔
(陕西省府谷县中医院 陕西 府谷 719400)
临床上,风团为真皮上部的一过性水肿,在皮肤上产生红斑和轻度隆起的风团,伴有瘙痒。真皮浅层的水肿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消失,消失后皮肤上不留任何痕迹,称为荨麻疹。如果一过性水肿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的深部或在皮下脂肪组织,产生的红斑、肿胀,并有类似的经过,称为血管性水肿。约一半的血管性水肿患者合并荨麻疹。
1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1.1 皮肤表现
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均可发生风团,初起的风团是粉红色斑,很快水肿隆起,变为大小不一的风团,由于水肿的压迫和较小动脉的收缩,风团中心变成黄白色,用2个手指捏皮损,则有典型橘皮样外观。小的风团针头大,大的到手掌大,形状不一,数目多少不一。风团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持续3~4h,最长到50h消失。风团消失的快慢可能与局部肥大细胞组胺贮存和消耗速度有关。风团消退后,其附近和它处皮肤会出现新风团。风团有不同程度瘙痒,有些患者有烧灼、刺痛、挤拧感,深部肿胀可以引起疼痛。急性荨麻疹夏季多发,慢性荨麻疹与季节关系不明显。慢性荨麻疹夜间好发,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夜间较低有关。
1.2 系统症状
急性、严重性荨麻疹可以有全身症状,可能是机体器官对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的反应。系统症状如下:全身不适、发热、头痛、食欲消失。最易波及的脏器是呼吸和消化系统。对食入过敏者,可有口腔粘膜和舌粘膜水肿、软腭和咽喉水肿,继发吞咽和呼吸困难。咽喉水肿的早期症状是声音嘶哑,除在先天性血管性水肿和寒冷性荨麻疹中这些症状一般不威胁生命。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多见于异位素质患者。波及胃肠道可发生痉挛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有些患者胃酸增加,引起肠道溃疡和出血。关节痛是荨麻疹血管炎综合征和血清病症状之一。波及神经系统可发生脑水肿、智力降低、轻度偏瘫、昏迷或惊厥。波及心脏可发生胸痛,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
2 荨麻疹治疗方法
治疗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荨麻疹的病因,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根据病因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病变将会自动减轻和消失。不少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就要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2.1 病因治疗
特异性治疗,某些过敏原(如食品和药物等)较易确定,也容易避免再次食用或使用,另一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虽能被检出,但难以避免再次接触。特异性治疗就是针对致病过敏原而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特异性治疗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明确致病过敏原。例如,需要了解每一地区花粉的品种及其季节确定患者的具体致敏花粉,在该致敏花粉播散季节迁居至没有该致敏花粉的地区,脱离了这个地区,一切症状都会迅速消失。此外可以采取在居室安装空气过滤器将花粉颗粒滤出或者佩戴个人滤器等防护措施。
2.2 过敏介质阻释药
此类药物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及其他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抗变态反应作用。例如,色甘酸钠可以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释放,阻断和抑制过敏介质对组织的不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致使细胞浓度增加,阻止钙离子转入肥大细胞内,从而稳定肥大细胞内膜,阻止过敏介质释放。本品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吸入干粉时,有少数病人有咽部不适,呛咳、胸闷、口干等症状,偶可诱发哮喘。
2.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在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皮质激素浓度甚低,主要影响正常物质代谢过程。当应激状态时,机体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通过允许作用等,使机体能适应内外环境所产生的强烈刺激。超生理剂量除影响物质代谢外,还有抗炎、抗病毒、抗免疫和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一方面减慢葡萄糖的分解和抑制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另一方面又促进糖原异生,因而能使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可使肝外组织,如皮肤、肌肉、淋巴腺、胸腺、骨组织等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同化作用降低,增高血清氨基酸和尿中氮的排泄量,造成负氮平衡,引起皮肤变薄、肌肉、胸腺、淋巴腺萎缩、骨质疏松、伤口愈合不良等。因此,用药期间应多食高蛋白食物而少食糖类食品。
3 结语
荨麻疹的治疗应着眼于过敏原和机体免疫状态两个方面。一方面尽可能查出病因,使患者去除或避免与其接触,进行对因治疗即特异性治疗;另一方面,可针对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切断或干扰其中某些环节即非特异性治疗,达到治疗目的。非特异性治疗主要是指药物治疗,它一般见效迅速,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而且应用方便,不需查明过敏原,所以是荨麻疹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特异性治疗可以防止发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具积极性。这两种治疗方法应该配合应用,互补长短。
[1]马彩琴,王霞.荨麻疹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6).
[2]施慧.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施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
[3]臧海洋.荨麻疹验方[J].家庭医学,2010(3).
[4]黄柳青,曾夏杏.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