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复方减毒增效药理研究与应用

2011-08-15董同云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原方桂枝汤药理

董同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郑州 450000)

所谓复方,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系与单味药相对而言。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逐步提高,逐渐地将药物配伍使用到处方中。中药复方除在临床上观察研究、总结疗效外,用现代科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已广泛开展,复方的研究有了多种途径,而各种途径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 复方药单选方应以临床疗效为基础

由于疾病的病程和性质复杂多变,只凭单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如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是桂枝汤类的基本方,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还具有抑制感冒及流感病毒的作用,对免疫、血液循环、胃肠道平滑肌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侧重解热镇痛作用疗效时,本方重用桂枝成了桂枝加桂汤,桂枝可以消除其对心脏或者高血压的副作用;原方重用芍药成了桂枝加芍药汤,适应证增加了腹满时痛,突出了芍药治腹满痛的作用。桂枝加附子汤,治证有手足冷,身痛不仁,显示附子有镇痛作用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原方加葛根称为桂枝加葛根汤,治桂枝汤证有项背强痛者,提示葛根能治项背强痛等。通过桂附八味及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阳亢、肾性和内分泌性高血压病,药理作用不但要研究复方对整体的作用,而且还要用离体器官进行研究分析。鉴于此,桂枝汤一方的选方应以临床疗效为基础。

2 药理研究应理论和临床相结合

药理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与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相结合。中医诊病处方要辨证,故中药复方研究,也必须与证相结合。注意那几味药怎样配伍,从而有可能阐明该味药或几味药在复方中所起的作用。如对血瘀证,应首先研究活血化瘀治则。须针对证的治疗,考虑复方药理研究中的病理模型问题。根据临床对冠心二号方、通脉灵及其他有关活血化瘀方的应用,初步认为该类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变态反应、促进骨折愈合、抗癌等作用;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脑血管、肾血管及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血栓形成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对用于血瘀证的治疗已提供了相当有说服力的药理依据。

3 复方药理多效性、多样性研究

针对复方的多效性,复方药理研究的指标也相应要多样化,动物也不能限于一种,应根据复方要求选择实验动物,给药途径也要多种方法,先口服粗制剂,观察临床疗效的重现性,再适当提取,制备各种剂型,供多种途径给药,进一步探索其作用。制剂从粗到细,给药方法从口服到注射,在肯定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多效性不一定要求各种作用的研究全面铺开,可攻其一点,突破某一方面而打开全方作用研究的大门。复方配伍后,特别是炮制后进行配伍煎煮,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可形成新的成分或出现一些络合物及沉淀物,这方面问题要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的注意。麻黄可称得上中药研究中较成熟的一味,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在不断有新的报告。单体左旋麻黄碱只是麻黄中有效成分之一,但它不能代表麻黄。麻黄汤中的麻黄也不能以麻黄碱来代替。为了搞清作用机制及受体部位,成分一定要纯。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特别是其临床药理,在现阶段尚需进行粗制剂的实验研究工作。

4 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

复方的成分复杂,药理反应更复杂,如何协作,需要在实践中找办法。复方药的作用机制,可用药理学方法加以阐明。例如生脉散对动物实验性休克具有强心、升压作用。发现其强心作用系由于兴奋心肌的β受体,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抑制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膜对某些阳离子的主动转运,并使心跳复搏等。这完全符合传统记载的益气养阴敛汗固脱的功能。通过药理研究,可以了解复方中某些药物的配伍关系是增强或相加,还是拮抗作用。复方药研究时应密切注意组成各药的原材料,炮制方法及制作工艺,并应根据原方适应证设计一些药理指标。将原方制成符合指标或模型使用的剂型,用不同剂量对多种动物,进行各种途径的给药方法,以观察药理反应的性质与强度。

总之,药材品种必须鉴定保证质量。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一种药物也常有数个品种,质量差异很大,这类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提取方法的不同,所含成分差异很大。在不同时期、时间、温度下给药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理气理血等类中药更应注意。另外,剂型不同,作用也有区别。复方研究中用的病理模型很重要,在临床上治疗某证的复方,不但存在种属及个体差异,而且存在生理病理区别,组成复方的多味药,有的是对因治疗,有的是对症治疗,因为治疗范围广,显示它的多效性,会随病人病情随时变易,所以适应证罗列得很多,使药理研究者难以抓住重点予以突破。为此,复方药理研究要反复实践,使重现性加强,力求结果准确可靠。

[1]张南平,林瑞超.按照GAP要求研究制定各种中药材SOP的探讨[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4).

[2]张宁,李铁男,任燕冬,等.基于方/证/病本质联系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构想[J].时珍国医国药,2010(5).

猜你喜欢

原方桂枝汤药理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男科病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