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风险管理寻找发展与保障的平衡
2011-08-15李洪
文/本刊记者 李洪
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的关键转型时期。对于医疗保险的管理者来说,正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员工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大、责任重、幸福感偏低,同时中国慢性病人群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危机,也是国际健康风险管理相关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
最近在人民网调查中老百姓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已从2009年的第8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
如何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如何削减不必要开支,提高医保体系运行效率?如何从源头减少疾病发生,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面对这些无法回避的挑战,美国、南非、欧州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健康风险管理作为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抑制医保系统的开支,改善医疗效果,减轻人群的经济负担。
近期召开的2011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专家围绕“中国转型期身心健康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专家一致认为,健康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种方法、一个服务,而且是一套完善、周密、科学的服务体系。对疾病早期干预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实施健康风险管理后,通过有效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美国疾病管理协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可降低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则比原来上升90%。
虽然在中国健康风险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随着中国对健康风险管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经涌现出了以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健康风险管理机构,并不断在实践中“去芜存菁”,结合中国国情开拓创新。
我国在医疗保障这方面既强调政府责任,又不能“单兵独进”,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应当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3个层面的保险制度协调发展,注重市场化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孙隆椿表示,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入交流各国应对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工作压力增大等多重危机的解决之道,并就健康保险和健康风险管理协同作用下的员工身心健康风险管理现状、挑战与对策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有助于积极推进健康风险管理实践的发展,并在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1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在京举行
近期,由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简称好人生集团,VHS)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际疾病管理协会(IDMA)指导支持的2011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中国转型期身心健康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原常委朱相远先生、中国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先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先生、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龚贻生先生等领导将出席此次会议并作重要致辞。国际疾病管理协会(IDMA)执行理事、好人生集团首席科学顾问 Warren .E. Todd 先生;国际著名 EAP 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好人生集团 H-EAP 医务总监张道龙博士;阿里巴巴集团人力资源资深总监黄樱女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南非的健康风险管理专家等将在本次论坛上做重要发言。
通过此次论坛,保险业代表将汲取国际“健康风险管理+健康保险”的领先经验,以提高健康险业务核心竞争力,并帮助企业控制医疗支出;企业代表将了解和学习新型人才管理的最佳实践,以提高员工身心健康,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