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1例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患者临床分析

2011-08-15杜英妮刘爱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体部娩出瘢痕

杜英妮 刘爱华

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提高产科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我院收住的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21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2010年共有剖宫产术536例,其中剖宫产再孕患者211例;包括二次剖宫产术206例,三次剖宫产术5例,前次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是横切口131例,纵切口55例;子宫切口是子宫下段横切口200例,子宫体横切口12例,子宫体部纵切口2例。

1.2 方法 再次剖宫产术中采用腹部横切口170例,腹部纵切口41例;子宫切口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156例,子宫体部横切口55例。

2 结果

2.1 腹腔黏连 膀胱黏连188例,黏连率为87.20%。大网膜黏连146例,黏连率为70.02%。

2.2 脏器损伤 膀胱穿孔1例。

2.3 娩出胎儿方式 头位娩出150例,足牵引娩出61例,其中包括头先露术中行足牵引娩出者30例。

2.4 术中出血 术中出血<500m1者202例;500~1 000 m1 6例,占2.73%,>1 000 m1者3例,占1.66%。

2.5 新生儿评分 采用Apgar评分法:1 min Apgar评分≥8分者204例;4~7分者6例,<4分者1例,新出儿窒息率为3.02%。

2.6 术后切口愈合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例,感染率为2.13%。

3 讨论

3.1 切口选择 腹部切口选择:我院再次剖宫产术211例中,腹部切口首次为横切口者39例,纵切口者55例,而再次剖宫产术采用横切口者170例,纵切口者41例,总结经验,笔者认为首次剖宫产术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影响不大,而首次剖宫产腹部纵切口,再次剖宫产术采用横切口,可以避开手术瘢痕,缩短手术时间,利于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但从美观的角度考虑还是采用两次切口一样的术式较佳。

子宫切口的选择:原则上是采用子宫下段原子宫切口瘢痕上约2~3cm做横切口,但往往由于子宫前壁有膀胱及大网膜黏连严重分离困难而被动采取子宫体部横切口,本组病例中子宫体部横切口55例就是由于子宫下段与周围脏器黏连严重,为避免造成脏器损伤而被动采取的。

3.2 分离粘连组织 由于瘢痕组织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形成,腹直肌与前鞘和腹膜,子宫前壁与膀胱大网膜黏连程度各异,对于黏连严重的患者,术中要认真仔细、动作轻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组病例中膀胱穿孔1例,就是在打开腹膜时误伤而致。

3.3 娩出胎儿方式 在子宫切口选择上有被动选择子宫体部切口的,由于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不同,在娩出胎儿时不会像传统的头先露先娩头、臀先露先娩足的方式,本组病例中有30例头先露患者由于体部切口位置过高,娩头困难,尤其是试产失败后胎头下降位置较低,胎头深嵌盆腔的患者,不宜强行娩头而采用足牵引娩出胎儿,以缩短娩出胎儿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3.4 术中术后出血防治 术中要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对于宫缩乏力者及时采取按摩子宫,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宫腔放置或含化,卡孕栓肛门放入等方法促进宫缩,对于胎盘剥离面出血不止的患者,我们采用缝扎止血和灼热生理盐水纱垫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保留子宫的目的,术后要严密观察宫缩情况及宫底高度,定时按压宫底以防宫腔积血造成的术后出血。

3.5 切口愈合 子宫切口应选择在原子宫瘢痕上约2~3cm以上,由于子宫切口上下段厚薄差异不均,在缝合子宫切口拉缝线时要力度适中,缝针要疏密均匀,既要达到止血目的,又不至于由于缝合过密过紧使子宫局部缺血导致子宫切口不健康不愈合[1],尤其是对于切口上下段厚薄差异较大的患者,缝合时拉缝线应朝子宫切口下方拉线以避免造成子宫瘢痕撕裂伤口,另外缝合子宫肌层时切忌将脱膜缝合在内,否则不仅影响切口的愈合,而且由于缝线裸露于宫腔,增加感染的机会[2]。

[1]郑怀美.剖宫产术的失误及处理.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5.

[2]世阆.如何防治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18.

猜你喜欢

体部娩出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动态旋转体部伽玛刀辐射剂量学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应用床值和记录核对系统对预防体部放射治疗误差的意义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