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测量预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室速与室颤
2011-08-15张立杰
张立杰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风乡卫生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测定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50例正常人QT离散度,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时QT离散度的变化,预测其室速与室颤的发生,并探讨其变化与室速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心肌梗塞组50例,均为2005~2008年住院确诊的患者,除去有电解质紊乱,传导阻滞,房扑与房颤,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 (61.3±8.7)岁;对照组50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 (60.2±6.1)岁,急性心肌梗塞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入选的所有对象均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选择入院第1天心电图测量其QT离散度。测量方法:QT间期为QRS起始部至T波终点,各例测量导联不少于8个,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计算QTC=QT/√PR,取QTC均值,不同导联最长的QTC减去最短的QTC为QTc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全部数据用s表示,用t检验,对两组的QTcd≥60ms与<60ms者分为两个亚组,观察其发生室速、室颤例数,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d为 (76.1±21.3)xms,对照组QTcd为 (35.2±18.61)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例心肌梗塞患者于入院1周内发生室速、室颤者共9例,其中QTcd≥60ms者有8例,发生室速、室颤占88.8%,而QTcd<60ms者有1例,发生室速、室颤占11.2%,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3 讨论
3.1 QT离散度是指同一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由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引起,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缺血,缺血区细胞膜Na-K泵能源不足,钙离子流改变,导致复极过程延迟。其次,由于心肌梗塞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正常心肌组织复极加速,而缺血心肌组织复极延迟,引起各部分心肌细胞复极不一致,故在心电图上其QTcd增加。本文报告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3.2 资料提示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最大,QT离散度增大时严重泵衰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先兆表现,急性心肌梗塞时QT离散度随病程进展或溶栓后下降,为此我们选择急性心肌梗塞后第1天的心电图分析,通过心电图QT离散度的分析与测量,可以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生室速与室颤进行风险预测,防止病情恶化。
3.3 QT离散度明显延长者,心肌复极不均匀性显著增加,为折返激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QTcd显著增大,>60ms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本文研究结果证实:QTcd≥60ms18例中有8例发生室速、室颤,而QTcd<60ms的32例中仅1例发生室速、室颤,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速、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测量为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室肌复极不均匀,预测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明显增加的病人应加强监护和治疗,该测量方法的推广应用,为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对于基层医院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