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丽华教授治疗晚期乳腺癌经验

2011-08-15李娟娟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左乳癌毒舌质

李娟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刘明英 赵 虹 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

楼丽华教授治疗晚期乳腺癌经验

李娟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刘明英 赵 虹 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

乳腺癌晚期 中医药疗法 楼丽华

楼丽华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乳腺疾病,临床经验丰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同时兼顾内分泌治疗晚期乳腺癌,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笔者有幸随楼老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1 病因病机

楼老师认为,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不外正虚邪实两端,而疾病的不同时期又有所侧重,乳腺癌初起,多因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手术后耗气伤血;经放、化疗后热毒过盛、津液受损、气血不足,机体已出现气阴两亏之证。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当人体正气亏虚,抗病能力低下,癌毒蛰伏体内,趁机体正气不足时择机复燃,而致气虚、血瘀、痰阻,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纵观其变,对于晚期乳腺癌,正气虚衰是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内在条件。乳腺癌患者虽经手术治疗后,癌毒祛之八九,但体内仍有残留之“余毒”,如《瘟疫论》中说:“若无故自发者,以伏邪未尽”。此处之毒当为乳腺癌病理产物之“毒”,如《疮疡经验全书·乳岩》曰“乳岩,此毒阴极阳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其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发生中又成为病因之“毒”。“余毒未清,癌毒壅盛”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病因。毒邪外侵,日久化热化火,热毒壅盛蕴结乳中而发病。由于癌毒具有性质隐缓、毒性猛烈、易于扩散等特点,所以其易于沿经络、气血旁窜他处而发生转移。而“余毒”之毒力的强弱又是其能否旁窜他处的决定性因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自身基因变异和蛋白异常表达有相似之处。可见,晚期乳腺癌发生的机制常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造成气血两虚,正虚则邪盛,使癌瘤进一步扩散,引起乳房相关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紊乱。

2 治则治法

楼老师根据多年的临诊经验和对晚期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当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首要任务。乳腺癌的发生、复发、转移与机体正气不足,毒邪外窜有较大的关系,其治疗原则仍以扶正祛邪为要。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消弱病邪,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原则。临诊强调扶正与祛邪并用,每获良效。热毒作为病情变化的条件,是晚期乳腺癌的重要病因,清热解毒方药主要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2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紫背天葵、野菊花各12g等)。晚期乳腺癌由于癌毒耗伤正气,多有正气不足,临床当扶正固本以祛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调治脾胃不仅可以治疗脾胃本身病变,又适用于其他脏腑的虚损。李东垣指出:“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且清热解毒中药性味多辛苦,易碍胃伤胃,长服易损伤脾胃,当益气健脾以助化源,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正气得复则有力驱邪外出,脾气健运方能助中药发挥抗癌抑癌作用,正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30g,白术、茯苓、扁豆、山药、白芍各12g等)。如此,扶正祛邪两者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可祛邪,两者相辅相成,标本兼治。正所谓“养正积自除,祛邪助瘤消”。楼老师根据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候进行加减用药,毒邪炽盛者加猫爪草、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胸闷不舒者加全瓜蒌、枳壳;脾胃不好者加炒麦芽、鸡内金、神曲;睡眠不佳者加柏子仁、夜交藤等。楼老师在遣方用药的同时,积极配合内分泌治疗,并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排除不良的刺激与干扰,解除抑郁心理,使其正确面对疾病的变化,树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嘱患者重视日常生活的调养,饮食清淡,营养合理,禁食含雌激素的补品,起居有节,劳逸结合。

3 典型病例

蒋某,女,81岁,浙江杭州人,2009年11月26日初诊。1年前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前因红肿热痛收住我院。入院查体:左乳大于右乳,左乳12点钟距乳头2~3cm处可及一6cm×5cm左右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肿块处可见红肿,范围约3cm×3.5cm,肤温高,橘皮征(+)。入院后局麻行左乳肿块空心针活检。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癌,ER(-),PR(+),CerbB-2(-)。患者及家属拒绝行手术和化疗,遂予中药及瑞宁得治疗。患者纳差,神疲乏力,舌质暗,舌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为“乳岩”,证属脾气虚弱,热毒蕴结;治宜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拟方:生黄芪、麦芽、生米仁、神曲、猫爪草各30g,太子参、白扁豆、茯苓、鸡内金、白术、白芍各12g等。1天1剂,水煎服。二诊:左乳肿块缩小至5cm×4.5cm,在上方基础上加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各30g。三诊:左乳肿块大小约5cm×4.5cm,局部皮肤颜色正常,肤温正常。每天大便2~3次,舌质暗,舌苔黄腻,脉弦数。拟方:金银花12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紫背天葵、野菊花各12g,猫爪草、玉米须、蛇舌草、半枝莲、神曲各30g。四诊:患者出现恶心,纳差,舌质红,舌苔白腻,脉弦数。在上方基础上加姜半夏、姜竹茹各12g。五诊:患者恶心,纳差好转,又出现胸闷,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结代。上方去姜半夏、姜竹茹,加全瓜蒌30g,枳壳、厚朴各12g,炒麦芽30g。六诊:患者诉胸闷、乏力明显减轻,坚持治疗半年后,肿块缩小至3cm×3cm,症状改善,病情稳定,现仍坚持服药巩固。该患者因年老体衰,身体比较虚弱,故早期以益气健脾养血为妥,不宜攻伐,损耗正气,后攻补兼施,消补并用,肿块虽未消失,但能获得较长时期的稳定。

2010-08-27

猜你喜欢

左乳癌毒舌质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左乳
巨大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浅谈从癌毒论治胃癌
治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