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河南省审定品种

2011-08-15

种业导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豫花测试中心精米

导 语: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一次会议于2011年4月审定通过了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西瓜等8种农作物共83个新品种。本刊自2011年第7期起陆续刊登。

水稻品种

品种名称:新粳优1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新稻97200A×新恢3号

特征特性:属三系杂交粳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61.2 d,比对照9优418早熟0.8 d。株高125.4 cm,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穗长19.7 cm,平均每穗总粒数211.5粒,实粒数154.3粒,结实率73.4%,千粒重23.7 g。

抗病鉴定:2010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抗苗瘟(R),中抗(MR)穗颈瘟,中抗(MR)纹枯病,抗(R)白叶枯病。

品质分析: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2009年出糙率81.4%,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7.4%,垩白粒率54%,垩白度7.6%,直链淀粉14.6%,胶稠度82 mm,粒长5.4 mm,粒型长宽比1.9,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2010年出糙率83%,精米率74.9%,整精米率71.2%,垩白粒率14.0%,垩白度1.1%,直链淀粉16.8%,胶稠度79 mm,粒长5.2 mm,粒型长宽比1.9,透明度1级,碱消值4.0级。米质达国标2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粳稻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1 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稻谷606.7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4.8%,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9年续试,14点汇总,13点增产1 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稻谷602.4 kg,较对照9优418增产12.0%,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10年省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600.2 kg,比对照9优418增产10.4%,居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沿黄稻区以及南部籼改粳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焦杂粳1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2

选育单位: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焦31A×焦恢2号

特征特性:属三系杂交粳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56.8 d,比对照9优418早熟5.2 d。株高116.5 cm,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穗长21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81.1粒,实粒数139.3粒,结实率76.7%,千粒重26.0 g。

抗病鉴定:2010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抗苗瘟(R),感(S)穗颈瘟,中抗(MR)纹枯病,感(S)白叶枯病。

品质分析: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2009年出糙率84.2%,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3.6%,垩白粒率71%,垩白度9.2%,直链淀粉15.2%,胶稠度86 mm,粒长5.4 mm,粒型长宽比1.9,透明度2级,碱消值6.8级;2010年出糙率84.2%,精米率75.6%,整精米率72.1%,垩白粒率54%,垩白度7.6%,直链淀粉14.6%,胶稠度82 mm,粒长5.4 mm,粒型长宽比1.9,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米质达国标2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粳稻区试,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稻谷619.7 kg,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7.2%,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9年续试,14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稻谷630.5 kg,较对照9优418增产17.3%,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10年省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稻谷598.4 kg,比对照9优418增产10.0%,居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沿黄稻区和豫南籼改粳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冈优458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3

选育单位: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冈46A/华恢027

特征特性:属三系杂交籼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48.5 d,比对照Ⅱ优838晚熟2.7 d。株高132.7 cm,茎秆中粗,剑叶宽而上举,叶色淡绿;大穗大粒,穗长25.6 cm,每667 m2平均穗总粒数197.7粒,实粒数156.8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9.4 g。

抗病鉴定:2010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抗苗瘟和穗颈瘟(R),中抗(MR)纹枯病,感(S)白叶枯病。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2009年出糙率81.8%,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3.9%,垩白粒率20%,垩白度12.0%,直链淀粉23.5%,胶稠度40 mm,粒长7.0 mm,粒型长宽比2.2,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2010年出糙率80.6%,精米率70.4%,整精米率50.2%,垩白粒率81%,垩白度21.1%,直链淀粉24.8%,胶稠度30 mm,粒长6.3 mm,粒型长宽比2.3,透明度2级,碱消值3.5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籼稻区试,9点汇总,5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86.7 kg,较对照Ⅱ优838增产1.0%,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8位;2009年续试,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606.7 kg,较对照Ⅱ优838增产8.84%,差异极显著,居20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10年省籼稻生产试验,6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99.4 kg,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豫南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广两优香66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4

选育单位: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

农业局、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广占63-4S/香恢66

特征特性:属两系杂交籼稻品种,平均全生育期150.7 d,比对照Ⅱ优838晚熟4.9 d。株高130.3 cm,茎秆中粗且弹性好,分蘖力强,剑叶上举,熟相好,穗长25.6 cm,平均每穗总粒数203.1粒,实粒数155.2粒,结实率76.6%,千粒重29.1 g。

抗病鉴定:2010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抗苗瘟(R),中抗穗颈瘟,中抗(MR)纹枯病,抗(R)白叶枯病。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2009年出糙率80.4%,精米率70.8%,整精米率65.2%,垩白粒率20%,垩白度3.0%,直链淀粉16.6%,胶稠度86 mm,粒长7.0 mm,粒型长宽比3.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达国家优质稻米二级标准;2010年出糙率81.0%,精米率70.8%,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9.0%,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直链淀粉16.7%,胶稠度77 mm,粒长7.2 mm,粒型长宽比3.1,透明度1级,碱消值5.0级,达国家优质稻米二级标准。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省籼稻区试,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80.02 kg,较对照Ⅱ优838增产4.05%,差异显著,居20个参试品种第5位;2010年续试,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73.4 kg,较对照Ⅱ优838增产4.9%,差异极显著,居19个参试品种第7位。

2010年省籼稻生产试验,6点汇总,5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91.5 kg,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4.6%,居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豫南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新旱1号

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5

选育单位:新蔡县俊山种业公司

品种来源:从艾巴9号中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籼型旱稻早熟品种,在豫南稻区春播全生育期115 d,夏播生育期105 d。苗期丛矮,分蘖力强;株高81 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稍宽大,剑叶直立上冲,倒三叶较大,繁荗性好,穗长20.7 cm,平均每穗总粒数83.9粒,实粒数73.1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6.1 g。

抗病鉴定:2006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品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出糙率78.6%,精米率66.5%,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28%,垩白度2.8%,直链淀粉15.5%,蛋白质10.4%,胶稠度80 mm,粒长6.8 mm,粒型长宽比0.8,透明度2级,碱消值4.0级,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在驻马店、信阳沿淮地区试种,2007年5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38.2 kg,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1.5%;2008年续试,5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02.8 kg,比对照旱稻277增产21.4%;2009年专家测产验收,每667 m2平均产量438.9 kg;2010年生产试验,3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5.8 kg,比旱稻277增产13.9%,比巴西陆稻增产16.3 kg,增幅4.4%。

适宜地区:驻马店南部及相邻低洼易涝区种植。

油菜品种

品种名称:穗源988

审定编号:豫审油2011001

品种来源:988A×R96-02

选育单位: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4 d。苗期长势稳,幼茎绿色,叶深绿色,叶面平展,有蜡粉,琴状裂叶,黄色花;株高151.7 cm,一次分枝8.18个,分枝高度43.12 cm;单株角果数350.45个,角粒数22.99粒,千粒重3.66 g,单株产量21.1 g,不育株率5.4%。

抗性鉴定:2010年省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冻害率7.125%,冻害指数为37.74%;菌核病病害率3.805%,菌核病病指2.11%;病毒病病害率0%,病毒病病指0.0%;没有发现感染霜霉病、白锈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检测: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0.12 umol/g,含油量39.46%。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省油菜区试,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0.62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8.90%,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9-2010年度续试,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84.7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4.7%,差异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2010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64.84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0.40%,居6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品种名称:双油195

审定编号:豫审油2011002

品种来源:68A×R279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细胞质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232 d。幼苗绿色,琴状裂叶,叶色深绿色,叶被有腊粉,黄色花;株高167.8 cm,分枝部位59.0 cm,一次有效分枝8.5个,主花序长57.4 cm;单株有效角果330.8个,角粒数23.0粒,千粒重3.41 g,单株产量22.2 g,不育株率1.17%。

抗性鉴定:2010年省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冻害率80.28%,冻害指数为41.1%;菌核病病害率6.705%,菌核病病指2.48%;病毒病病害率1.665%,病毒病病指0.56%;没有发现感染霜霉病、白锈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30 μmol/g,含油量42.2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省油菜区试,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13.10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7.42%,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9-2010年度续试,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96.02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6.41%,差异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

2009-2010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69.94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3.80%,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品种名称:群英油801

审定编号:豫审油2011003

品种来源:286A×R801

选育单位:南阳市群英农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双低杂交种,全生育期231 d。叶片深绿色,叶被有腊粉,叶形琴状裂叶;长相稳健,茎秆粗壮,幼茎绿色,花黄色;株高157.1 cm,一次分枝数9.1个,分枝高度31.4 cm,单株总角数326.14个,角粒数21.54粒,千粒重3.59 g,单株产量23.2 g,不育株率2.1%。

抗性鉴定:2010年省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受冻率54.7%,冻害指数27.4%;菌核病病害率27.3%,病害指数2.1%;病毒病病害率2.1%,病害指数1.2%,较抗倒伏。

品质分析:2009-2010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芥酸含量0.6%,硫苷含量20.24μmol/g,含油量43.2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油菜区试,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10.75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6.13%,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6位;2009-2010年度续试,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99.60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8.35%,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4位。

2009-2010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71.74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5%,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品种名称:创杂油9号

审定编号:豫审油2011004

品种来源:0901A/0901H

选育单位:河北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生育期230.7 d。苗期叶挺,幼茎绿色,琴状裂叶,叶深绿色,叶面平较宽,黄色花;株高156.8 cm,分枝高度37.6 cm,一次有效分枝7.6个,单株有效角果304.1个,角粒数22.7粒,千粒重3.49 g,单株产量20.3g,不育株率2.8%。

抗性鉴定:2010年省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受冻率81.66%,冻害指数25.2%;菌核病病害率4.5%,病害指数9.8%;病毒病病害率5%,病害指数0.0%,抗倒伏。

品质分析:2009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32.48 umol/g,含油量44.1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省油菜区试,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99.69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0.04%,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9位;2008-2009年度续试,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87.14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59%,差异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9位。

2009-2010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64.73 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0.31%,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大豆品种

品种名称:许豆8号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1001

选育单位: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许98662×许96115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0 d。叶卵圆形,绿色,株高 81.2 cm,有效分枝3.2个;紫花,灰毛,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40.7个,单株粒数75.4粒,百粒重22.3 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紫斑率0.4%,褐斑率1.3%。

抗性鉴定:2010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花叶病毒病SC-3抗,SC-7抗。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38.32%,脂肪(干基)19.7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大豆区试,11点汇总,8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4.66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02%,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6位;2009年续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6.03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9.47%,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10年省大豆生产试验,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72.27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29%,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大豆产区均可种植。

品种名称:安豆4号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1002

选育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商1099离子束辐射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9 d。叶卵圆形,深绿色,株高 88.5 cm,有效分枝2.3个;紫花,棕色茸毛,深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56.2个,单株粒数123.3粒,百粒重16.8 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深褐色脐,紫斑率0.4%,褐斑率0.5%。

抗性鉴定:2010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花叶病毒病SC-3中抗,SC-7中抗。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41.67%,脂肪(干基)18.88%。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大豆区试,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7.72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7.6%,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9续试,12点汇总,9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98.92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5.69%,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7位。

2010年省大豆生产试验,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71.04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0.50%,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大豆产区均可种植。

品种名称:濮豆206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1003

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豆21×郑96012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6 d。叶卵圆形,深绿色,株高82.2 cm,有效分枝2.6个;紫花,灰毛,灰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36.7个,单株粒数171.9粒,百粒重20.4 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紫斑率0.5%,褐斑率0.8%。

抗性鉴定: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花叶病SC-3抗,SC-7抗。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39.52%,脂肪(干基)19.4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大豆区试,11点汇总,9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6.29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86%,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9年续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6.02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9.46%,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10年省大豆生产试验,9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65.82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7.13%,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大豆产区均可种植,尤其适宜豫中、北部地区种植。

品种名称:商豆14号

审定编号:豫审豆2011004

选育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开豆4号×商8653-1-1-1-3-2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9 d。叶卵圆形,绿色,株高 95.5 cm,有效分枝2.9个;紫花,棕毛,深褐色荚,单株有效荚数49.5个,单株粒数80.7粒,百粒重19.1 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紫斑率0.5%,褐斑率0.8%。

抗性鉴定:2010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花叶病毒病SC-3中抗,SC-7中感。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37.79%,脂肪(干基)20.2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大豆区试,11点汇总,9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207.87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8.09%,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9年续试,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99.86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19%,差异极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6位。

2010年省大豆生产试验,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165.41 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86%,居7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大豆产区均可种植。

花生品种

品种名称:泛花3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1001

品种来源:母本泛0611,父本泛0196

选育单位: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夏播生育期113 d左右。连续开花,主茎高44.5 cm,侧枝长45.6 cm,总分枝数7.9条,结果枝数6.2条,单株饱果数9.9个;叶片绿色,长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稍锐,网纹粗、稍浅,缩缢稍深,百果重196.5 g,饱果率81.8%;籽仁椭圆,种皮粉红、有光泽,百仁重78.4 g,出仁率68.3%。

抗病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8年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7级),抗锈病(4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5%),抗根腐病(发病率18%);2009年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6级),中抗锈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3%),抗根腐病(发病率17%)。

品质分析:2008、2009两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蛋白质19.6/25.2%,粗脂肪54.5/50.3%,油酸41.5/39.1%,亚油酸38/39.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夏播花生区试, 8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7增1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272.9 kg、籽仁184.2 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1%和7.3%,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2、4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09年续试,8点汇总,荚果6增1平1减,籽仁3增5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6.7 kg、籽仁232.6 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5.4%和0.9%,分居11个参试品种第1、3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

2010年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9.8 kg、籽仁241.0 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7.4%和6.5%,均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各地夏播种植。

品种名称:豫花9805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1002

品种来源:母本(豫花7号×8238-12)F2,父本豫花15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麦套生育期125 d左右。连续开花,主茎高45.8 cm,侧枝长49.6 cm,总分枝8条左右,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饱果数7~8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小;果嘴锐,网纹细、深,缩缢稍深,百果重236 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9 g,出仁率69.8%。

抗病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8年抗网斑病(2级),抗叶斑病(5级),感锈病(6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6%),抗根腐病(发病率19%);2009年抗网斑病(2级),中抗叶斑病(4级),感锈病(6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4%),抗根腐病(发病率18%)。

品质分析:2008、2009两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蛋白质20.8/23.6%,粗脂肪53.0/53.2%,油酸39.0/38.2%,亚油酸40.6/41.1%。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麦套花生区试,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7增2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06.2 kg、籽仁211.8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8%和8.3%,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2、6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09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和籽仁均8增1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2.9 kg、籽仁232.8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6.5%和4.7%,分居8个参试品种第2、4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

2010年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5点汇总,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2.1 kg、籽仁229.7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6.1%和4.2%,分居5个参试品种第3、4位。

适宜地区:河南各地麦套或春播种植。

品种名称:商研9807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1003

品种来源:母本〔(豫花14×8565-40)×豫花9号〕,父本豫花11号

选育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麦套生育期123 d左右。连续开花,主茎高44 cm,侧枝长47 cm,总分枝8条左右,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饱果数8~10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等大小;荚果为普通型或斧头型,果嘴锐,网纹粗、稍深,缩缢较浅,百果重246 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101 g,出仁率70.2%。

抗病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8年高感网斑病(4级),感叶斑病(6级),抗锈病(4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3%),感根腐病(发病率21%);2009年高感网斑病(4级),感叶斑病(7级),中抗锈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6%),感根腐病(发病率22%)。

品质分析:2008、2009两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蛋白质22.6/24.4%,粗脂肪50.9/51.4%,油酸45.1/43.9%,亚油酸34.3/34.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麦套花生区试, 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7增2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04.4 kg、籽仁213.8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2%和9.3%,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5、4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显著;2009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全部增产,籽仁7增2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8.6 kg、籽仁237.7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4%和6.9%,均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

2010年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 5点汇总,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35.7 kg、籽仁233.9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7.3%和6.1%,均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各地麦套或夏播种植。

品种名称:濮兴花1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1004

品种来源:母本为79-266,父本为郑86036-22-9

选育单位: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生育期124 d左右。连续开花,主茎高42.5 cm,侧枝长46.0 cm,总分枝8条左右,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饱果数9~10个;叶片椭圆形、黄绿色、中等大小;荚果属普通型,果嘴锐,网纹粗、深,果较大;百果重218.1 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仁重86.5 g,出仁率68.2%。

抗病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8年感网斑病(3级),感叶斑病(6级),抗锈病(5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9%),感根腐病(发病率21%);2009年感网斑病(3级),感叶斑病(7级),中抗锈病(5级),中抗病毒病(发病率28%),感根腐病(发病率22%)。

品质分析:2008、2009两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蛋白质22.37/25.1%,粗脂肪50.0/50.5%,油酸47.8/47.1%,亚油酸33.5/33.5%。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省麦套花生区试,9点汇总,荚果8增1减,籽仁6增3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294.0 kg、籽仁197.9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9.3%和1.2%,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8、11位,荚果比对照增产显著。2009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7增2减,籽仁5增4减,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24.5 kg、籽仁221.8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3.8%和减产0.2%,荚果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分居13个参试品种第5、8位。

2010年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5点汇总,每667 m2平均产荚果340.8 kg、籽仁237.1 kg,分别比对照增产8.9%和7.5%,均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各地麦垄套种或春播种植。

猜你喜欢

豫花测试中心精米
河南省麦套区试花生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适宜辽宁省种植的高油酸花生引种试验分析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QTL-Seq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石墨矿标准分析方法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地质实验测技术支撑单位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不同花生品种抗旱性评价
不同加工精度对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
焦作市花生品种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