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资讯
2011-08-15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2011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截至2011年9月21日,全国秋粮已收获1647万公顷,完成种植面积的21.3%。其中,西南地区秋粮已收获60.5%,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已收获33.5%,东北地区已收获12.2%,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为3.1%和10.9%。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5500亿公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亮相解读新《;农业吴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2011年9月9日,刚刚挂牌成立的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培训班上亮相,对新《办法》进行了解读。据了解,新《办法》在名称、种企的门槛、管理制度、转基因棉花种子的生产经营上有变化。
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作为国务院颁布的第8号文件,是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办法》就是为落实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的,它将对建设现代种业、种企做大做强指明方向。马淑萍表示,《办法》修订的指导思想首先是有利于农民用种,保护农民利益;其次是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是有利于强化监管。
据了解,种企门槛的提高,是新办法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如“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求注册资本1亿元、固定资产5000万元;进出口企业,注册资本 3000万元、固定资产3000万元;“两杂”生产经营要求注册资本30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非“两杂”农作物生产许可要求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许可要求注册资本200万元。
随着其他转基因作物的逐步产业化,相关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也会随之出台
。(中国种子网)
农业部:“十二五”主粮自给率要达到100%
农业部9月20日公布《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自给率要达到100%。
确保主粮百分之百自给自足之外,《规划》还明确,“十二五”时期,要力争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棉糖方面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在蔬菜稳定供应上,要努力做到不脱销、不断档。
“十一五”时期我国三大主粮的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农业部2011年提出“十二五”时期三大主粮自给率要达到100%,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对此,多位粮食专家表示,从《规划》的具体内容来看,农业部方面主要采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结构优化、提高单产水平、提升生产能力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目标。
(农业部网站)
农业部主持种业新政会议18个部委明确分工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近日主持召开推进种业发展协调会议,中农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商务部、国土部、农业部等18个部委均派相关负责人参加,共商下一步协力推进种业发展大计。
本次推进种业发展协调会议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农业部重点要推进种业规划、法规制度、市场监管、产业政策等方面工作;科技部要重点在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础性科研、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财政部重点要在推进种业投入机制、财政保障和扶持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发展改革委重点要在推进规划项目指导、基础条件能力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取得进展;商务部重点要推进种业市场机制运行、对外贸易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教育部、质检总局、保监会、人民银行等牵头单位,要在种业人才培养、进出口检疫、保险政策、信贷支持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18个部委的相关部门须在12月10日前将2011年已经启动和开展的推进种业工作进展、成效以及2012年的工作打算等情况报送农业部,由农业部汇总于年底之前向国务院报告。
(农博网)
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公布
据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8日公布的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11年我国确定的11个水稻产区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2.14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公斤2.56元。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下发的《关于2011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当晚稻市场价格连续三天低于国家公布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时,中储粮公司以县为单位启动预案,由收储库点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中晚稻。
执行预案的中晚稻主产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区),其他中晚稻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
《通知》规定了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时间: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八省(区)为9月16日至12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为11月16日至2012年3月31日。
(农民日报)
河南省计划打造十大高效农业产业链
从河南省政府获悉,河南省计划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为核心,重点打造优质肉类、乳品、花卉园艺、林产品、蔬菜、棉花、茶叶、油料、中药材和水产十大高效农业产业链。
河南省计划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动种植业加快向果蔬、花卉园艺调整,大农业向畜牧业调整,农村经济向农产品加工业调整。
河南省计划在五年内,优质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力开发速冻蔬菜、鲜切蔬菜、脱水蔬菜、蔬菜饮料、大蒜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一批高标准优质棉花基地县;鼓励开发山茶油、米糠油、小麦和玉米胚芽等新品种,提高精制油和专用油比重。河南省预计十年内投资98亿元,用以扩大茶产业种植规模,建设茶产品交易市场,增加茶产业增收带动能力,振兴茶叶经济。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将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华网)
转基因棉种生产经营门槛将提高
农业部近日制定了《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将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的“门槛”均设为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其中要拿下经营许可证,企业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规定自2011年10月7日起施行。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同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规定的有效期限。
规定明确,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规定明确了申请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除了注册资本外,对生产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数量,仓库、晒场面积等均有具体要求,生产地点须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的区域内,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等。
(中国网)
2015年全国农机化率将超60%
农业部近日公布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将达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各地将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培育发展主体,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等。
(农民日报)
华南植物园水稻自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分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它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与适应环境协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过程涉及众多基因的参与。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组夏快飞等科研人员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全面系统地鉴定了水稻自噬过程中的全部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包含至少33个自噬相关基因,它们可以归属于13个亚家族,参与整个水稻的自噬过程。研究人员还通过表达谱分析了这些基因在激素处理、氮饥饿与逆境下的表达反应规律。
该研究进展将有助于针对这些基因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DNA Research》上。
(华南植物园)
超级稻培育破九百公斤大关
2011年9月18日,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农业部专家组对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2号”公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按照科学、严谨的程序,随机抽取的三块地收获的毛谷经烘干除杂,按标准含水量折算后,分别折合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经过认真、细致地收打、测算,19日,农业部专家组正式宣布,杂交水稻品种“Y两优2号” 6.67公顷(百亩方)每667平方米(1亩)平均产量926.6公斤。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破九百公斤大关,标志着原计划2015年实现的超级稻第三期攻关目标在2011年首次突破。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世界首个抗褐飞水稻品种通过鉴定
近日,由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率队选育的世界首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专家鉴定,此项成果将有效解决我国水稻虫害难题。
经过我国科学家近40年的研发,起源于武汉大学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与袁隆平院士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公认为世界上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且只有“野败型”和“红莲型”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1998年~2003年间,因稻飞虱造成中国水稻减产50万吨以上,其中,在褐飞虱暴发的年份,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如何让水稻不受褐飞虱的侵害,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成为全世界相关科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2009年,武汉大学教授何光存应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得到第一例水稻抗虫基因BPh14。根据这项研究发现,朱英国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将抗虫基因带到水稻田中,“珞红4A”由此诞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专家8月15日鉴定认为,“珞红4A”选育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田间抗虫性鉴定均为抗褐飞虱。
“珞红4A抗虫性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兼具以往‘红莲’品种米质优、产量高、熟期短的特点。”谢华安表示,此项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
(农民日报)
基因组:测出白菜的昨天与明天
近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英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组成的“白菜基因组测序国际协作组”共同合作完成了白菜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这标志着我国以白菜类作物为代表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地位,这项成果对白菜类作物和其他芸薹属类作物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
可与有益细菌共生的专辑因烟草和油菜
很多豆科植物的根细胞能与根瘤菌共生,并由此获得更多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那么能不能让其他作物也与根瘤菌共生,为增产创造条件呢?在对此进行尝试时,俄罗斯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手段,让烟草、油菜与根瘤菌成功“配对”。
根瘤菌在进入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并定居下来后,能与后者协作合成为植株供氧的蛋白,并将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素营养,因此很多豆科植物的种子不仅数量多,而且富含蛋白质。
可否利用这种方式改进其他作物的长势和收成呢?实现这一目标着实不易,因为很多植物的根细胞无法和根瘤菌自然共生。那么能否人工“配对”呢?俄罗斯科学院乌法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决定用转基因手段进行尝试。
负责这项研究的小组日前在俄学术刊物《应用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上报告说,研究者将普遍种植的红花烟草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甘蓝型油菜选为实验对象,截取烟草的小块叶片和油菜幼苗的茎部,并为其注入豌豆的一种基因。该基因能指导合成一种植物凝集素,能与根瘤菌和植物根细胞同时结合,帮助根瘤菌在根细胞中安家落户。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研究小组通过培植使烟草叶片边缘和油菜的嫩茎上生成细长的不定根,并让与豌豆共生的根瘤菌和这些不定根亲密接触。实验结果显示,与完全不含特定凝集素基因的烟草和油菜相比,在转基因烟草和油菜根部聚集的根瘤菌的数量分别高出13倍和36倍,人工“配对”取得显著进展。
目前研究小组正在观察“配对”后的根瘤菌和根细胞如何共同生活,分析这种共生能否改进烟草和油菜的性状。研究小组成员韦尔希尼娜认为,这种转基因研究有望为促进多种经济作物增产提供新途径。
(新华网)
日本研发出可清除土壤中放射性绝的新技术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该所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清除土壤中包括放射性铯在内的所有铯元素类型。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川本彻等人尝试使用低浓度酸的水溶液来清除铯。他们将重量200倍于土壤的浓度为0.5摩尔每升的硝酸水溶液注入土壤,在95摄氏度的温度下静置加热45分钟,土壤中60%的铯离子能够被萃取到溶液中。如果加压并加热到200摄氏度,则几乎全部的铯离子能够被萃取。
接着,研究人员向溶液中添加相当于土壤重量1/150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吸附剂,成功吸附回收了萃取的铯离子。水溶液经过处理还能反复使用。
用低浓度硫酸水溶液代替硝酸水溶液,也能获得类似的效果,而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使用硝酸还是硫酸,要视容器的属性等系统条件来决定。
另外,虽然研究中使用的是非放射性铯,但由于铯的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新技术同样适用于放射性铯的清除。
(新华网)
美国发现可提高生物燃料生产效率的细菌基因
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科学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在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一种细菌热纤梭菌中,新发现的基因决定着细菌对乙醇的耐受力。
研究人员对热纤梭菌的两个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其一是能够适应乙醇的菌株,另一个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野生菌株。对两个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一个单独的基因决定着菌株对乙醇的耐受力。移植这个基因的特定突变版本,就能使野生菌株获得耐受力。这一发现令人意外,因为乙醇耐受力是一个复杂的特性,人们过去猜测它应该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目前工业化生产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如能有效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就可将原料扩大到秸秆、木屑、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