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2011-08-15胡细华
胡细华
(浙江海洋学院食医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胡细华
(浙江海洋学院食医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培养政治坚定、专业过硬、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实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心身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现,有赖于厘清思想教育工作中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关系。
高等学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讨与研究,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和各高校普遍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步得到重视。探讨出现了两个高潮,一是关于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另一是关于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途径研究。但专门针对高校青年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分析的研究不够。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推动思想教育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增强和提高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开拓新视野,解决新问题,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传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说服力不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思想教育停留在教条化、抽象化说教上,采取填鸭式、灌输性教育,缺乏沟通,远离青年生活实际,没有及时了解掌握青年思想动态。二是思想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吃得不透,不能正确解答青年提出的各类理论和时事政治问题。三是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陈旧滞后,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青年思想教育的力度不够,思想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没有及时得到扩大。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思想教育要坚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胸怀宽广、知行统一、全面发展的人。要反对和抵制各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要站在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关注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的在于更好地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培养大批政治上坚定,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过硬本领的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对如此激励的竞争,高校必须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实践为中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突出政治觉悟教育,切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等院校是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危机感,研究实际、加快创新,形成机制、求得实效,在增强和提高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培养优良德育环境上下功夫,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合力。
二、高校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如何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1],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凸现,关键在于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实现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心身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科学性。思想教育是一门学问,有自身变化和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思想教育的本质在于激活青年学生的内体验、内感悟、内生成[2]221。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限制了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思想教育科学性体现在,既注重继承与适应,又强调创新和发展;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激励他们走个性化成长、成才之路;又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认识方法,对现实状况和思想问题进行辩证剖析,实现由灌输性、封闭型教育向互动性、开放型教育转变。要注重研究和掌握思想教育规律,把握青年学生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二)体现时代性。思想教育要赢得时代的主动,要有前瞻性、战略性,这是“由思想教育目标的长远性、效果的长期性决定的”,要从“对未来预见的科学性中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思想教育要适应新形势,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发展[2]5。新形势下,思想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新的时代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凸现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研究和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把思想教育工作和为青年学生解决思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当代青年自我意识较强、思想多样化的特点,深入青年学生中间调查研究,加强与青少年的交流与沟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爱感人。要注重拓展思想教育的新空间,立足长远,未雨绸缪,迅速占领网上信息制高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新武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型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格局。
(三)加强实践性。思想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青年学生只有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一线的实践中,才能砥砺品质,端正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青年学生要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概括地讲,就是大学一年级思想教育实践的主题要以适应大学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集体荣辱观为主;二年级思想教育实践的主题要以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主;三年级思想教育实践的主题要以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规划未来,学会思考和总结;四年级思想教育实践的主题要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主,引导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保持可持续性。保持思想教育的可持续性,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不断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把高校的校园短波、宣传橱窗、校园文化载体等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阵地,为思想教育的可持续性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配足配好思想教育的专职干部,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把那些思想素质好、热心思想教育工作、德才兼备的同志选拔到青年工作岗位上来,改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努力把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保证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后继有人,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三、实现高校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青年的思想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活跃,传统的思想教育往往与青年现实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和矛盾,因而必须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厘清思想教育工作中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关系。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在于通过恰如其分的引导实现青年主体性格的健康发展,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开拓新视野,解决新问题,焕发新活力。
一是要尊重和保护青年学生个性发展,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恰如其分的引导和促进青年学生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二是教育和帮助青年学生把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督促青年学生珍惜美好年华,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三是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提高思想觉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思想教育观念要敢于突破常规和传统的思维模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四是形成教育合力。思想教育要整合各种影响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思想教育是一个诸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有序和协调,才能显现最大合力。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等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营造优良校园德育环境,改革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等,从实际出发,进行满足学生需要、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教育体系创新,积极吸取和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2011-05-10].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2]张世欣.周凌.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6.
A Study on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U Xi-hua
(School of Food,Pharmacy&Medical,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Youth are the hope of our 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For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who will have firm political faith,proficiency in major,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we must educate them with socialism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the new stage of the 21st century,the key point of strengthening and enhanc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is to create the way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interaction and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among ideological education,major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education.The achieve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depends on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ce,times,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ffairs.
colleges;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pertinence;effectiveness
G641
A
1008-8318(2011)05-0089-03
2011-05-27
浙江省青年研究会2011年度青年工作研究课题。
胡细华(1978-),男,江西余干人,副教授,硕士。